兰亭诗词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在兰亭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而兰亭也因此而著名。
  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皇甫冉
  逸少集兰亭,季伦宴金谷,金谷太繁华,兰亭阙丝竹。——白居易
  兰亭宴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韫归。——李商隐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座上皆豪逸。——苏轼
  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米芾
  写作感悟
  小时,即闻兰亭故事。当我去到兰亭时,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感觉,有一种幽静,就像墨水一样浓郁的古典气息,浸透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这里不仅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畅抒胸臆《兰亭序》的小亭子,也是他毕生精力所绽放的处所,更是中华文化的一束根。在中国,文化的根有很多很多,都有待我们去发现去感悟……于是,有了《兰亭行》一文。
其他文献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街。浙江省德清县人。现代著名散文家,《红楼梦》研究家,教授。1919年與朱自清等人创办《诗》月刊。主要作品有新诗集《冬夜》;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寻拌儿之二》;《红楼梦辩》(《红楼梦研究》)等。现有《俞平伯散文集》《俞平伯选集》等行世。  日来北京骤冷,谈谈雪罢。怪腻人的,不知怎么总说起江南来。江南的往事可真多,短梦似的一场一场在心上跑着;日子久了,方圆
期刊
十四岁的寒假,是个幸福的寒假,也是个焦虑的寒假。那個寒假,正是初二上个学期结束,下个学期开始的节点。那个时候,我正打算转学去另一个学校。成绩并不是很好,父亲心里不是很高兴,却还是为我办理了转学。那年过年,整个家族的人都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身边,那年,专门录像来记录了一次家庭的聚会。爷爷奶奶说,有这样一个东西,以后我們不在了你们也有一个留念。话虽伤感,可整个家族在一起的温馨氛围始终笼罩着全家人。大家一起
期刊
何为美?美丽是一种赏心悦目,是一种让人发自内心的欢喜。所谓赏心悦目,有时,它愉悦我们的眼睛;有时,它欢喜我们的心灵。当我们遇到美,总是很难视而不见,遇到美是幸运的,要去享受,而如果将他们记录下来,就是对美最好的纪念。此次集中展播深圳市三新作文實验学校的五篇稿子,为我们展示中学生眼中美的世界。
期刊
初一那个冬天,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了,大家都在紧张备考,我却满心欢喜盼望着即将到来的美好寒假。  一个平常的晚自习后,一段普通的放学路,我和同学骑车玩耍——要知道当年小编姐姐的车技可是相当高超。我们在路上边骑车边画着“8”字,就在开心说笑着要交汇的时候,“啪”,撞了!冬天的柏油马路冻得铁一樣硬,不出所料,我这一摔——骨折了!同学们切记:骑车不玩闹,玩闹不骑车呀!不过骨折也有好处,寒假来得猝不及防,而
期刊
【备考金题·命题作文】  请以“幸福的n种感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导引】  “幸福的n种感觉”这道题,落实题意的关键在于“n”——“n种感觉”,意味着必须在文中多侧面、多方位展示对“幸福”的体验与感悟,否则,就偏离题意了。此外,为了更好地切合“感觉”一词,可以把“幸福”与“酸甜苦辣咸”等味觉相联系。  就本题构思作文
期刊
作文课上,我与大家分享了一篇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就是一篇小说?  对!你没有问错,我也没有说错。这就是整部小说,这是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这篇文章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悬念的设置。作家弗里第科布朗成功地将一个巨大的问号植入了读者的心中,大家于是都去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我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争辩着。小说尽管只有一句话,但它同样具备了小说的特点。就小
期刊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他们往往不善于表达,却将那份爱深藏心底,我们也许不会那么真切地感受到,但有的时候,只需父亲的一碗面,我们便知道,那份爱,一直都在。  面是一个象征,文章前面全是铺垫,从老师办公室出来的沮丧、惶恐、沉重,饭桌前的沉闷和焦灼,半夜时的凄凉与悔恨,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写这些情景,烘托因为“我”的错误使父亲失望和自己的悔恨,到最后母亲告诉我是父亲亲手为“我”做的面时,才是全文的中心,无论
期刊
作者的文字触动了我的心弦,这里好像就是在诉说着我的中学时代。也许很多人也曾经如此:觉得缺少知己,觉得好像被世界遗弃。青春的世界里满是忧愁的味道,就像这篇文章一样。虽然作者的语言是轻柔细腻的,可透出的却是心酸、惆怅的味道,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悲伤的气息。  世人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处处是愁,满满是悲,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落叶,在初冬的微风里四处游荡,无处可归。这,是属于青春时期的忧
期刊
2014年开播的《奇葩说》迄今已播了三季,红了一众辩手的同时成功将以前小众到了极致的辩论提升到了全民关注的热度,会辩论成了一项新的男神女神技能,每一个会辩论的人都自带光环,魅力值满分。而辩论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储备的要求无疑需要每一个人做出精深训练。做一个会辩论的人,你将成为一个更有魅力的人!  辩论的前世今生  苏格拉底  史上最出名的擅长辩论的人,恐怕就是苏格拉底了吧!这位古希腊三贤之一,
期刊
国辩:全称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前身是国际大专辩论赛,是华语辩论的最高赛事之一。1993年首创,两年一届,成功举办了十届。2007年更名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2013年停办。  新国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曾经主办过“两岸四地”辩论邀请赛,在国辩停办之后,便于2013年11月举办第一届“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自此从国际大专辩论赛手中接过世界华语辩论最高级别赛事的接力棒,江湖人称“新国辩”。  另外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