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结构中的转换层,其实就是高层建筑受力的主要部位,其不仅对下部结构进行了密封,还稳定了上部结构的基础,总之,其在整个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连结作用。所以在进行转换层施工时,要保证其施工措施的周密性与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转换层;结构转换;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日益紧张,为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高层建筑逐渐向现代化、大型化和多功能的综合性方向发展。目前许多建筑物某楼层的上部与下部因平面使用功能及结构布置不同,往往需要在结构形式不同的上下部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这种起到转换处理作用的楼层就被称作转换层。转换层结构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具有为高层建筑中部、室内提供大空间和提高大的入口等作用,很好地满足了当前人们对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
  1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部分竖向构件在转换层处被打断,使竖向力的传递被迫发生转折,而转换层就是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是一受力复杂、不利抗震的结构体系,该结构及其支撑系统有自身的特点。
  1.1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一般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1.3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結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1.4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2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撑体系作为较为重要的内容,通过运用合理科学的支撑体系,可以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模板支撑技术主要包括一次性施工技术、传递支模技术、重叠浇筑法及埋钢法支模等。这其中一次性施工技术对于模板支撑技术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施工现场还要保证充足的支撑材料供应,并要依附于地面进行施工。传递支模是目前较为常采用的支撑方法,施工相对复杂,需要通过将施工负荷载重转移到层板上实现自重的减轻。利用支撑模板作为地面与连接建筑垂直方向的建筑构件,因此施工中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对模板数量进行确定。重叠浇筑法则是将浇筑作进行划分,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能够承受来自于混凝土自重或是施工的荷载,承受能力十分有限。在高层建筑转换梁中多采用埋钢法支模施工,即需要预先将钢架埋设在转换梁中,利用埋好的钢架与安装好的模板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
  2.2钢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转换梁施工过程中,钢筋施工是较为重要的一道工序,需要严格对钢筋安装顺序进行控制。即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来剪裁钢筋的尺寸,并做好钢筋绑扎施工,对钢筋进行绑扎作业要注意具体的绑扎顺序。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从建筑物分层暗梁下部开始,然后是板底、钢管支架、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板面双层钢筋铺设等。转换层结构的稳定性与钢筋连接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在转换层结构钢筋施工过程中,通常以闪光对焊、套筒冷挤压等作为常见的钢筋连接方式,具体需要根据钢筋的型号、尺寸及用途来选择适宜的连接方式。具体需要利用到的钢筋直径主要为28mm以上和25mm以下。在针对转换层结构施工中钢筋绑扎作业,主要采用的绑扎方法为成型钢筋绑扎和连接绑扎。通常情况下成型钢筋长度较长,在具体绑扎作业时需要搭设相应的支撑架,并需要利用闪光对焊完成焊接操作,确保钢筋绑扎的质量能够符合施工的要求。
  2.3转换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转换板,一般厚度较大,而且体积较大,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具有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除了必须满足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形裂缝的发生和开展。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并设法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减小其内外温差。而温度应力的大小,又涉及结构物的平面尺寸、结构厚度、约束条件、含钢量、混凝土的各种组成材料的特性等多种因素。所以,必须采取温度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3施工准备以及要点
  3.1施工准备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按一般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物质准备、机具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外,应根据其施工的特殊性,做好附属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工作,如冰、冰水箱、真空吸水设备、水泵、测温设备等。尤其要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施工方案编制的重点,应该是:①根据减少约束的要求,确定分层分块的尺寸及层间、块间的结合措施。②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对材料加热或降温的措施。③确定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的方案。④制定混凝土的保温方案。
  3.2混凝土浇筑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三种方法: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澆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即升始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面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分段(块)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一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底层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荐的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总之,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转换层作为最常见的转换层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以平衡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条件。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能。高层建筑工程中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模板施工、加固施工、混凝土施工是主要的施工内容。因此,在探索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时,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0
  [2]陆建秋.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3]李海山.浅谈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
  沈阳中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其他文献
摘要:如今,随着过度的能源消耗阻碍了经济和生态的发展,所以节能是我国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我国已经设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该提供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节能;财政;税收;建议  一、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基本原理  1.外部影响和税收  简而言之,特定个人或公司的经济行为会影响其他人或企业,但没有付出相应的成本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此土木工程单位应及时进行技术创新,为提高建设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基于此,本文先提出了目前土木工程存在的问题,随后探析了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创新策略,以便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期刊
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其工程质量标准更加严格。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使住房项目能够保持自己的发展速度,就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各种建筑技术,同时要有效地管理建筑工地,以促进住房建筑的适当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序是非常复杂的,工序也相对较多。因此
期刊
摘要:纵观中国油画发展史,油画的历史地位不容小嘘,油画已经作为文化载体的形式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回归到绘画的自身功能来讲,更好地将这一由西方传入的绘画形式与中国特色相融合,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油画、本土化、可行性因素  一、中国油画的历史进程  在当下的文化历史进程中,油画这一西方绘画艺术已经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地位。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在基于我国绘画艺术体系而演变的过程,也充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民族民间舞对培养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展开探讨,介绍和谐审美观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民族民间舞课程的特色,分析对于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促进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和谐审美观的培养获得更大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中职院校;和谐审美观;重要作用  在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
期刊
摘要:科技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早已经广泛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之中了,而地理信息技术也随之扩展开来。但是在该技术地辅助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阻碍其在地理教学的广泛推广。通过分析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性,针对二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分别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进行叙述,提出几条建设性意见,以此能更好地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地融合。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模式;辅助  引言:科技不断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一直是技工院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学生思政教育仍存在某些缺陷。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社会企业也需要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努力工作。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融入思政元素,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并使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社会企业培养综合素质、业务技能精湛、具有家国情怀和大国工匠精神的计算
期刊
一、摘要  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地域边界、贸易之争愈发凸出,在此期间,我国也提出了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国内面临着两大新形势:  一是,十四五规划中,新基建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水利工程仍存蓝海。2020年受“黑天鹅”事件-疫情影响,一直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国经济发展受阻,国家首次提出双循环发展策略,而为了快速抵消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国家大力发
期刊
【摘要】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一论断的提出,是顺应新的现实需要,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大背景下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科技建设必须强调自立自强的主要因素,探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所要遵循的路径,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献言建策。  【关键词】自立自强;科技强国;必由之路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创新在
期刊
一、砚的发展  砚以优美的雕刻技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刘熙于《释名》中将砚之性质概括为:“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砚台的前身应为史前的研磨器,以研磨一些矿物颜料之用。从近代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早在石器时期便有了磨墨用的研磨器。因早期无定型墨,这些研磨器一般都配有砚石。  西汉时期,通常意义上的砚才完全形成,此时的砚台,从砚形上看,有饼形和板形两种,再配以石研纽或陶研紐为研石。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