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澄泥砚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砚的发展
  砚以优美的雕刻技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喜爱。刘熙于《释名》中将砚之性质概括为:“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砚台的前身应为史前的研磨器,以研磨一些矿物颜料之用。从近代考古资料可以看出,早在石器时期便有了磨墨用的研磨器。因早期无定型墨,这些研磨器一般都配有砚石。
  西汉时期,通常意义上的砚才完全形成,此时的砚台,从砚形上看,有饼形和板形两种,再配以石研纽或陶研紐为研石。东汉时期,逐渐发展出砚上配圆雕盖、砚身雕三只附足的砚形,出现了可手执研磨的墨锭,可直接在砚上砚墨。同时瓷砚在两晋时期大量出现,砚足开始逐渐增多。
  隋唐五代时期,圆形砚砚足进一步增多,同时,出现了唐代著名的砚式——箕形砚,唐代砚台造型讲究质朴自然,纹饰多简洁,注重实用。
  宋代文化学术高度发达,文人学士们对文具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制砚工艺得到快速发展。所见砚式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抄手形砚”,一类是“特型砚”。
  明代承袭宋制,砚台的制式与纹饰走向世俗化,文人砚日趋成熟,线条简练含蓄、意味深长。清代,制砚业进入空前发展的繁荣期,各种材质、各种形制的砚应有尽有、异彩纷呈。所刻题材包罗万象山,人物、花鸟、器物、几何图案均有表现,砚台的功能除实用外,逐渐向工艺品方向发展。
  二、澄泥砚的产生和工艺
  澄泥砚,就是用过滤过的细泥为原料制作砚台。澄泥砚属于陶砚的一种,但是却与一般的陶砚有很大的差别。
  1、澄泥砚的产生
  澄泥砚的具体起源年代历来莫衷一是,但其工艺应源于秦汉时期的砖瓦砚。汉代的墓葬中也曾出入过陶砚或瓦砚,多质地疏松,一些事专门为殉葬所制,另一些有使用痕迹,应为死者生前使用过的。这些砚台虽比普通的陶瓦砚制作水平高,但是可以看出质地仍比较疏松。砖砚大都使用秦汉砖开了砚堂改造而成,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中记载:魏铜雀台遗址,多发现古时砖瓦,琢磨成砚台,储水数日不干。相传当年造铜雀台时,工匠将泥土经过用过滤过的泥制砖,并混入胡桃油混合(或在表面刷上胡桃油),所以制成的砖瓦使用起来应比石砚逊色很多,其实是当时社会上好古之风的反映。
  就现在出入的实物资料来看,唐代的澄泥砚制作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宋代已经非常兴盛。宋代不仅澄泥砚应用广泛而且制作工艺几近登峰造极,澄泥砚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时尚之选。宋代李之彦《砚谱》记载:“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后直至明清,澄泥砚的独有特色:质地绝佳,因为其兼具陶土的属性,同时又质坚如石,所以,其砚质细腻,发墨快又不伤毫。同时,因制造过程中可以直接雕刻,纹饰又十分精美。
  2、澄泥砚的产地
  澄泥砚最早始于何地现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山西绛州,一说是河南虢州即河南灵宝县。这两个地方应都是澄泥砚的主要研发和生产地。
  在唐代,常有“以州名物”的习惯,就是将某处特产以该处的州名来命名,如四大名砚中端砚、歙砚,都是用州来命名。而澄泥砚是以工艺来命名,除了其工艺的特殊性之外,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即当时澄泥砚的产地不止一处。
  虢州,在河南省境内,历史上的虢州包括如今的灵宝、卢氏全境,欧阳修在其所著的《砚谱》中曾赞“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绛州在今陕西省新绛县,位于黄河直流汾河之畔。南唐张洎在《贾氏谭录》中说:“绛县人善制澄泥砚”。从地理位置来看,虢州和绛州都位于黄河中下游,是华北沉积泥土矿床区,这无疑为澄泥砚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的泥土原料,是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具备了制作优质澄泥砚的客观条件。其次,这两个地区位于陕西省和河北省之间,而著名的瓦砚产地就在陕西和河北。澄泥砚与古瓦砚有密切的联系,极有可能是人们发现瓦砚发墨补损毫的特点,便将制作古瓦之法用于传统陶砚制作改良工艺,从而发明了澄泥砚。可以说,这是在各种客观条件具备下的客观产物。
  3、澄泥砚的制作工艺
  澄泥砚的制作工序步骤非常讲究,古书记载是:“入黄丹团和搜如面, 作二模如造茶者, 以物击之, 令至坚, 以竹刀刻作砚之状, 大小随意, 微荫乾, 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 曝过,间空垛于地, 厚以稻糠, 并黄牛粪搅之, 而烧一伏时, 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 含津益墨, 亦足亚于石者 ”前后有十多道工序,而每道工序目的都是使其质地坚硬,使质地更加接近石头的质地,更加符合砚台耐磨不渗水的要求。”
  因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在历史上有断层,所以,现代的制砚工匠们结合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根据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线索,在前人留下的文献基础上,摸索和创造出了一套现代制作澄泥砚的工艺,包括选料、澄泥、脱水、揉泥、制坯修坯、雕刻成型和烧制工艺,也创造出了非常多的澄泥砚精品。
  4、澄泥砚的特点
  澄泥砚因其自身材质的独特性,有其自身的独有特点。一是质地极佳,好的澄泥砚砚质坚如石,耐磨持久,色泽如美玉,击之如钟磬。米芾就称其“扣之金声,刀之不入”。二是发墨好,因澄泥砚有“陶之属”,细腻如泥,发墨快,不伤毫,且不渗水不易干。三是澄泥砚的颜色,是其他名砚所没有的,有鳝鱼黄、朱砂红、绿豆沙、檀香紫、蟹壳灰、炭黑等,色彩千变万化,但绝无艳丽妖冶之态。四是造型生动、雕工精湛。因其特殊的材质和制作的过程,使得澄泥砚的雕刻花纹可以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都作为雕刻创作的对象,圆雕、浮雕、透雕、线刻等雕刻技法运用到澄泥砚的雕刻中。
  三、结语
  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非石质砚,它完全由人工烧制而成,拥有极佳的质地、生动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极具实用性和艺术性,是一类非常难得的艺术佳品。
  新乡市博物馆
其他文献
摘要:工程建筑电气专业包括许多电气设备和线路铺设过程。这些电气设备和线路也是建筑物所能正常使用的基础。这些设备和线路使工程建筑电气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在实施过程中,整体应用的实际效果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对于电气专业人士而言。智能系统的技术应用后,不仅减少了人员的劳动,而且合理提高了电气设备工程施工的技术实力,确保了电气专业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应用;  1智能化技术在建筑
期刊
摘要:如今,随着过度的能源消耗阻碍了经济和生态的发展,所以节能是我国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我国已经设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应该提供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  关键词:节能;财政;税收;建议  一、税收促进节能减排的基本原理  1.外部影响和税收  简而言之,特定个人或公司的经济行为会影响其他人或企业,但没有付出相应的成本
期刊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此土木工程单位应及时进行技术创新,为提高建设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努力。基于此,本文先提出了目前土木工程存在的问题,随后探析了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和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创新策略,以便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期刊
摘要:在时代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其工程质量标准更加严格。如今,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使住房项目能够保持自己的发展速度,就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各种建筑技术,同时要有效地管理建筑工地,以促进住房建筑的适当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施工管理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程序是非常复杂的,工序也相对较多。因此
期刊
摘要:纵观中国油画发展史,油画的历史地位不容小嘘,油画已经作为文化载体的形式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回归到绘画的自身功能来讲,更好地将这一由西方传入的绘画形式与中国特色相融合,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油画、本土化、可行性因素  一、中国油画的历史进程  在当下的文化历史进程中,油画这一西方绘画艺术已经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地位。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在基于我国绘画艺术体系而演变的过程,也充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民族民间舞对培养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作用展开探讨,介绍和谐审美观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民族民间舞课程的特色,分析对于中职学生和谐审美观的培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促进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和谐审美观的培养获得更大的成效,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中职院校;和谐审美观;重要作用  在现代文明的建设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对于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
期刊
摘要:科技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早已经广泛应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之中了,而地理信息技术也随之扩展开来。但是在该技术地辅助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阻碍其在地理教学的广泛推广。通过分析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性,针对二者如何进行有效的结合,分别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进行叙述,提出几条建设性意见,以此能更好地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地融合。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模式;辅助  引言:科技不断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一直是技工院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学生思政教育仍存在某些缺陷。除了必要的专业技能,社会企业也需要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努力工作。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融入思政元素,加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并使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为社会企业培养综合素质、业务技能精湛、具有家国情怀和大国工匠精神的计算
期刊
一、摘要  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之间的资源、地域边界、贸易之争愈发凸出,在此期间,我国也提出了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国内面临着两大新形势:  一是,十四五规划中,新基建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水利工程仍存蓝海。2020年受“黑天鹅”事件-疫情影响,一直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国经济发展受阻,国家首次提出双循环发展策略,而为了快速抵消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国家大力发
期刊
【摘要】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一论断的提出,是顺应新的现实需要,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大背景下的重大战略抉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科技建设必须强调自立自强的主要因素,探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所要遵循的路径,为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献言建策。  【关键词】自立自强;科技强国;必由之路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创新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