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y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这种要求下,“教学生活化”在我国各小学实现了广泛的普及和使用,“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改善课堂学习氛围,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主要就如何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128-01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成熟度较低,对学习没有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老师采用强迫式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学习,不仅不会提高学习效率,还会伤害学生的信心。但是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对于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改善老师教学方式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生活化教学是指老师以书本知识为基础,通过观察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讲授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本知识预习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它最终也服务于人们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与生活结合起来,以生活事例促进课本知识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课本知识预习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为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
  例如:老师在讲解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测量长度”这一章节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测量家里书桌、衣柜的高度、电视机的宽度以及床铺的长宽等等,在上课时,老师选择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测量的数据,由于学生不清楚米、分米、厘米三者的换算关系以及测量工具的不确定性,如:手掌、臂长、塑料尺子等,学生的测量数据会存在偏差,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课前作业,在实际的学习中会更好的理解测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生活化,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将课本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
  二、生活化导入课本教学内容
  如何将课本知识用生活化的方式导入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生活化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课本内容导入效果较差,会直接影响后续的教学速度以及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实际生活中找寻课本知识切入点,有效导入课本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内容。
  例如:老师在讲解三年级数学上册中“认识周长”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可以用赛跑游戏引入课本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将桌子拼成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形状,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在不考虑其他情况下,老师让学生思考并指出那个图形最先跑完,根据学生们的选择,选择相应数量的小组,让学生围绕着不同图形进行比赛,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准确。在试验中,总会受到学生个体因素的影响,如:学生奔跑速度不同、步伐大小不同等,老师根据每个图形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影响学生跑步时间长短的因素就是图形长度,即图形周长,这样方式的知识导入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课本内容。
  三、生活化讲解课本知识内容
  课本知识讲解是否清楚、明晰,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生活化教学会降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陌生感、距离感,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课本知识,这个环节在生活化教学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老师应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
  例如:老师在讲解二年级数学下册中“二十四时计时法”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电子表和机械表的时间表示方法,让学生对时间表示方式进行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每天吃饭、睡觉、洗漱、写作业、看电视等事情的时间,并用电子表和机械表两种时间表示方法记录下来,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知识化,学会时间表示方法。再者以“时、分、秒”这一章节为例,老师在讲解时、分、秒的关系前,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块机械秒表,先让学生辨别表中的分针和秒针,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秒针和分针的特点,写出秒针转动多少次,分针才会转动一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牢牢掌握课本知识。
  将课本内容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常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的方式,以生活事物来讲解课本知识,会减低学生对新知识的厌倦感,让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高效率的学习书本知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四、用生活化方式引导学生应用课本知识
  知识的学习在于实际生活的运用,老师要秉持数学教育不只是单纯的讲解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书本知识,倘若学生只会在试卷上书写公式、计算理论等,学生将会成为人们常说的“书呆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让课本知识落实在实践中。
  例如:老师在讲解“两位数加减法”这一章节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计算能力,老师可以在课堂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小超市,让学生扮演顾客,选择不同价位的物品,进行价格计算,锻炼计算能力。在学生扮演顾客的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养成现实生活中自己买东西进行计算的好习惯,一方面增强自己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能将课本知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老师还可以通过别的课堂模拟活动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们爱看的动画片《熊出没》作为课题活动基础,向同学们提出问题:有一天,熊二想给熊大买一个性价比高的生日蛋糕,于是熊二就去了蛋糕店,发现该蛋糕店价格比森林蛋糕店便宜百分之三十,于是它就去了另一个蛋糕店,发现这里的蛋糕价格是在森林蛋糕店价格的基础上打了七折。这可难倒了熊二,它向同学们发出了求助的信息,那么谁能帮助熊二呢?这个问题应用了课本中的百分比知识,学习较好的同学会发现这个两个蛋糕店的价格是一样的。通过这种故事的讲解,一方面能让学生仔细认真的听老师讲解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自身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课的主要方式,通过课本知识预习生活化、生活化导入课本教学内容、生活化讲解课本知识内容等办法能有效提高教学生活化水平,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沙莎.浅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63.
  [2]高晓微.如何实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农业与技术,2016,36(09):170-171.
  [3]曲连永.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19.
  [4]叶建芳.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J].亞太教育,2015(19):27.
其他文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如何巩固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陈云,通过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人们的核心教育观念已然发生了重大转变,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育领域全面深化,物理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满足
【摘 要】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地理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创设有效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景,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74-01  探究性学习问题情景的创设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地理教学中
《许昌唱和集》是叶梦得任职许昌时与诸公的诗社唱和集。绍兴年间由叶梦得整理成集,淳熙二年韩元吉、苏岘组织刊刻。是书收录了许昌诗社的诗人唱和作品,而参与许昌诗社的文人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生物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对学生升学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多媒体教育是一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生物课;教学质量  【中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民负担过重.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为农村提
【摘 要】基于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并积极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基于此,本研究将对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展开分析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75-01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的劳动是维护人类生存和维持社会前进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素质、广泛深厚扎实的文化素质、较强的实际能力素质和健全的身体心理素质,并且是这诸种素质的和谐、完善的结合。有了这样一些素质,教师才能顺利地进行组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是一切学习历程的初始,为他们今后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打下了基础。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由于其独特的地位,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有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主阵地,它是对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明道理、知要求、见行动三者统一,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