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_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其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应该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并积极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契机。基于此,本研究将对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展开分析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1-0137-02
  引言
  传统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的较为广泛,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凸显,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这对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都造成了阻碍。为改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本研究主张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锐意改革,积极渗透人本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体现语文教育价值。
  一、挖掘利于教学的自然资源
  农村地区相对于城镇来说,其自然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利用树叶乃至各种农作物制作图画、利用植物种子拼凑五颜六色花朵等,农村地区这些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存在各种可以创作的材料,孩子可以借助这些东西进行创作与想象。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各种时机,借助自然资源开展语文教育,比如《春天来了》的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带领学生进行春游踏青,让学生在真实的春天中感受课文内容,为后续的课文教学打下基础,这种方式成本不高,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1]。
  二、与时俱进,引用现代科学技术
  尽管当前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已经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上广泛应用,但是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或者是在应用方法上不当,导致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还是应该重视起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法研究,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2]。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学习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小壁虎的图片和常识作为背景知识,并搜索下载关于“小壁虎借尾巴”的视频动画,通过动画中讲故事的形式完成本课课文内容的讲解。多媒体教学是声音与动画的有机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讲解并不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动画可以做到这一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实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相比较,在教育观念更新上相对落后,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渗透和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探讨教学问题,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3]。例如,在《手捧花盆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提问“为什么国王选择花盆中没有花朵的雄日作继承人呢?”通过语文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小学生积极思考,以教师设问的教学方法取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沿用的“唱獨角戏”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师与小学生的积极互动下,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学会探究与钻研,顺利完成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于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首先,教师要考虑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了解教材,选择合适教学内容[4]。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教学中,由于文章的故事性较强,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可以依据人数进行适当的分组,在表演中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其他想法进行创新,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上述类似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利于知识和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此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学任务的设置难度,要确保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下能够完成,但是也不能过于简单,要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中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五、合理设置问题梯度
  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事物认知过于肤浅。鉴于此,语文教师要适当引导,将学生思维代入到深层次探索中。通过提出探索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主动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小学阶段,班级学生人数通常在40人左右,教师想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精细指导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应该注意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生的语文思维的养成。另外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原则,教师要依据学生情况创设问题场景,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设置问题时多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针对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问题的难度,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就可以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结语
  综上,新课改要求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有效课堂的构建,尤其是针对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应该研究解决措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双边互动的,这就要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做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所以希望各农村小学校园重视和加强此项工作,可结合上述论点,制定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参考文献
  [1]向相.移情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上),2016,11(12):190-191.
  [2]刘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堂检测”环节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7,12(06):120-121.
  [3] 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J]. 长丰教育信息网 ,2010,10(06):125-126.
  [4]李秀云.关于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学周刊,2015,11(07):101-102.
其他文献
标准的产业组织理论是以生产性企业作为研究主体的.从这一点来说,可能这一理论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以提供金融服务为特征的银行业.这是因为,银行业作为一个产业与一般的生产性产
【摘要】近年来,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然成为高校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进行随机调查。得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一定影响的结论,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发展、构建方面。中国创业教育目前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高校大学生创业动机处于低水准状态,这在间接上对大学生创业意愿产生负面影响。从创业教育的主体角
解决政府官员道德风险问题的办法是对官员进行激励与约束,声誉制度是其中一个有效的制度安排.政府官员声誉激励的主要障碍是政府官员缺乏对未来利益的心理预期、政府官员信息
【摘 要】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地理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创设有效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景,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74-01  探究性学习问题情景的创设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一环。地理教学中
《许昌唱和集》是叶梦得任职许昌时与诸公的诗社唱和集。绍兴年间由叶梦得整理成集,淳熙二年韩元吉、苏岘组织刊刻。是书收录了许昌诗社的诗人唱和作品,而参与许昌诗社的文人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传统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生物是我国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对学生升学产生影响,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多媒体教育是一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生物课;教学质量  【中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农民负担过重.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给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为农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