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无人潜航器协同反潜作战模式探析

来源 :直升机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ma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潜直升机与无人潜航器协同反潜作战可以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极大提高作战运用效能,是未来网络化条件下反潜作战的重要方式之一.首先分析了反潜直升机与无人潜航器协同反潜作战具有的作战优势及面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协同反潜的6种典型模式,并基于协同反潜任务需求,提出了协同任务规划、协同数据链、反潜直升机和无人潜航器平台的能力需求及实现协同反潜作战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反潜直升机与无人潜航器协同反潜作战具有极大潜能,对未来无人潜航器装备发展和反潜直升机与无人潜航器协同反潜作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某型直升机在地面牵引时,机轮刹车装置的固定螺栓断裂,导致主起落架机轮刹车装置脱落.根据故障排查、故障树分析和螺栓材料性能分析,将故障定位为固定螺栓材料性能不足导致螺栓无法承受来自地面的冲击载荷.最后根据故障机理提出了解决方案.
直升机桨叶模态试验是探究直升机桨叶设计制造分散性的重要检验手段,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后续的桨叶生产定型具有关键意义.在进行直升机桨叶模态试验时,分别布置不同数量、同一规格的拾振传感器进行对比试验,来研究传感器附加质量对直升机桨叶模态试验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试验过程中由不同数量的传感器所带来附加质量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桨叶振动的模态越高,试验结果所受影响越大.
主减速器散热系统是直升机主减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对直升机主减速器在各种工况下的滑油温度进行调节,使其在最适宜的滑油温度下工作.建立温控阀、散热器、主减速器等部件的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主减速器散热系统仿真计算模型,研究温控阀对主减速器散热系统滑油温度的控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控阀能够提升主减速器冷起动过程的温升速度并提高低温环境下的滑油温度,也表明低温环境下的主减速器滑油箱滑油温度与温控阀的开启温度相关.
直升机驾驶舱设备精密复杂、布置高度集成,同时,驾驶舱外部光环境复杂多变且毫无规律,因此驾驶员的视看信息负荷极其繁重.高效舒适智能的驾驶舱光环境是减缓视觉疲劳、保证直升机全天候安全飞行的必要条件.目前,智能照明应用于直升机驾驶舱已有探讨性研究,驾驶舱光环境的智能化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驾驶员的问卷访谈和直升机驾驶舱光环境参数测量,获得了反映驾驶员现状满意度的主客观数据,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舱外日眩光、舱内夜间显示设备亮度分布不合理产生的眩光和玻璃反射眩光、设备亮度调控不便和灵敏度较低、照度不足和照明遮挡等
针对某直升机高转速风机因轴承系统失效导致风机传动轴在保险截面处过载扭断故障,通过故障树分析,发现风机轴承系统的轴向定位不合理;为此提出了风机轴承系统径向增加减振胶圈,轴向增加波形弹簧等改进措施;经试验验证,改进措施可有效降低轴承工作温度和轴向振动,为轴承提供良好的运转环境.
针对无人倾转旋翼机直升机模式的典型飞行状态,分析全机操纵舵面在该飞行模式的冗余分配策略,开展控制律结构设计以及基于内外回路的显模型解耦控制律设计方法研究.将显模型设计、一拍跟踪解耦控制律设计与倾转旋翼机的操纵特性进行综合,实现了内回路的解耦与外回路跟踪控制.通过对典型配平状态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得出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回路的带宽大于4 rad/s,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在参考模型摄动20%的情况下,验证了控制系统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现代建筑中玻璃幕墙作为建筑表皮的使用为天然光更好地进入室内空间提供良好的条件,天然光作为万物生长的本源,在帮助我们从视觉的角度认知世界的同时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济南黄金时代广场A座办公大堂为例进行阐述,论述室内照明中应充分利用天然光并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将人工照明和天然光有效的结合,从而营造出符合人体节律变化的健康绿色照明.
直升机飞行状态识别在直升机寿命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识别过程中,状态点的分割对数据的识别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随机扰动性较强的指示空速为例,利用线性拟合和逻辑判断的方法,对该数据进行稳定状态分割.将分割结束后的数据段,代入建立好的水平、上升和下降三种状态数据库,结合归一化处理方法搭建曲线状态识别的BP神经网络,并利用试飞数据验证模式识别的准确性.
某型直升机按照适航CCAR29§ 571等条款的要求,开展尾段全尺寸结构强度试验验证.基于统计和试验结果,确定结构许用缺陷;依据型号任务剖面、飞行实测和受载分析,确定尾段静力试验载荷和疲劳试验载荷谱,设计相关的试验验证和试验监控程序;最终通过全尺寸尾段结构静力和疲劳试验完成适航相关条款的符合性验证.
对V-22倾转旋翼机进行专利检索分析;介绍了贝尔及波音公司在倾转旋翼技术方面的专利分布;从倾转控制、旋翼系统、动力系统三方面就倾转旋翼机的技术发展脉络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在专利挖掘分析与策略制定方面的建议,为相关技术主体在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及专利侵权规避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