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莫言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家,他的想象力难以超越。想象的作用在古诗词学习中的重要性同样无可比拟,我们要学会用想象去领略诗歌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想象;诗歌;欣赏;美
我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很高兴。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是一个才华横溢、想象力超群的作家。想象力的运用,我们也可以使用在诗歌鉴赏之中,在诗词中领略美。
一、用想象领略诗歌的人文美
“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风而思浩荡。”我认为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我们要大胆发掘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我认为,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的美是个不错的方法。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如果孩子们充分了解诗中意境以及诗句的言外之意,去联想和补充,诗中具有的人文思想,必定能延续下去。而经过想象力锻炼,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定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自己将来的创造发展中起到作用。
二、用想象领略诗歌的画面美
带领孩子学习古诗时注意用想象领略诗歌的画面美,可以运用想象力创设情境进行。例如,学习古诗《江上渔者》,可以请孩子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而在教学骆宾王《鹅》这一篇中,则可以用想象来理解诗句中的画面更能事半功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美的描鹅图画,多美的诗句节奏从想象中得以像中国山水手卷一般展现出来。
我们还可以在想象中插入相片来理解诗歌的画面美。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这一课,我们可以先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相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诵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三、用想象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苏轼的《江城子 悼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学习这些诗句更需要联系自己经历的故事和亲人们的一些生离死別,来体会珍惜亲友之情和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四、用想象领略诗歌的情趣美
顾城是我比较喜爱的一位诗人。顾城的诗歌充满了想象,部分字句甚至可以说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顾城的《安慰》: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又比如顾城的《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类诗你若加上想象,似乎就另有一番深刻的人生体会和境遇了。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成了几个微小的窟窿,他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创作的,诗人王小妮说:诗中的想象,是孩子能感受的东西,没有成人的污染!顾城在14岁时作了另一首《春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凹面镜般的天宇, 紧扣着大地——这块不透明的玻璃。 太阳用光焰的扫帚, 扫除着——冬天那冰雪的足迹。”天是扣在头顶的“玻璃”,太阳是“扫帚”,没有辞藻,也没有超出理解力以外的东西!
高洪波先生的《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呀,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呀,长——长成一座 绿色的篷帐。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呀,望——蓝天是我的课堂。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呀,飞——飞到遥远的地方。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整首诗将想象直接表达出来,让我们直抒胸襟,将想象和表象、情感溶为一体,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我们的生活情趣却在读诗中无形加强了。
五、用想象领略诗歌的诗心美
想象是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现今这个社会来谈诗词歌赋,似乎是很不合时宜的,但诗人在这短小精炼,意境深远的诗文中,贴近我们的心灵,撞击到我们最柔软的地方。“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一定要越来越柔软。”我们在读诗词歌赋的时候,想起自己的人生阅历,感觉到不知自己是在读文字,还是在读自己……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让人心灵纯净的同时,对人生的思索和创建自己更美好的未来都是大有裨益的。
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孩子去领略诗歌的美,欣赏诗歌的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享受美感的体验,并由此培养诗心,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地球上吧!
参考文献:
[1]叶千华.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中国文联出版社
[2]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江苏文艺出版社
【关键词】想象;诗歌;欣赏;美
我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很高兴。莫言的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是一个才华横溢、想象力超群的作家。想象力的运用,我们也可以使用在诗歌鉴赏之中,在诗词中领略美。
一、用想象领略诗歌的人文美
“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风而思浩荡。”我认为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我们要大胆发掘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我认为,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的美是个不错的方法。
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如果孩子们充分了解诗中意境以及诗句的言外之意,去联想和补充,诗中具有的人文思想,必定能延续下去。而经过想象力锻炼,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定然也能够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自己将来的创造发展中起到作用。
二、用想象领略诗歌的画面美
带领孩子学习古诗时注意用想象领略诗歌的画面美,可以运用想象力创设情境进行。例如,学习古诗《江上渔者》,可以请孩子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而在教学骆宾王《鹅》这一篇中,则可以用想象来理解诗句中的画面更能事半功倍。“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美的描鹅图画,多美的诗句节奏从想象中得以像中国山水手卷一般展现出来。
我们还可以在想象中插入相片来理解诗歌的画面美。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这一课,我们可以先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相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诵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三、用想象领略诗歌的情感美
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和苏轼的《江城子 悼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学习这些诗句更需要联系自己经历的故事和亲人们的一些生离死別,来体会珍惜亲友之情和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四、用想象领略诗歌的情趣美
顾城是我比较喜爱的一位诗人。顾城的诗歌充满了想象,部分字句甚至可以说是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顾城的《安慰》:青青的野葡萄,淡黄的小月亮。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又比如顾城的《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类诗你若加上想象,似乎就另有一番深刻的人生体会和境遇了。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成了几个微小的窟窿,他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的来由》是顾城12岁创作的,诗人王小妮说:诗中的想象,是孩子能感受的东西,没有成人的污染!顾城在14岁时作了另一首《春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凹面镜般的天宇, 紧扣着大地——这块不透明的玻璃。 太阳用光焰的扫帚, 扫除着——冬天那冰雪的足迹。”天是扣在头顶的“玻璃”,太阳是“扫帚”,没有辞藻,也没有超出理解力以外的东西!
高洪波先生的《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呀,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呀,长——长成一座 绿色的篷帐。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呀,望——蓝天是我的课堂。我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得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呀,飞——飞到遥远的地方。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整首诗将想象直接表达出来,让我们直抒胸襟,将想象和表象、情感溶为一体,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我们的生活情趣却在读诗中无形加强了。
五、用想象领略诗歌的诗心美
想象是一种谁也不知道的事情。现今这个社会来谈诗词歌赋,似乎是很不合时宜的,但诗人在这短小精炼,意境深远的诗文中,贴近我们的心灵,撞击到我们最柔软的地方。“一个人的意志可以越来越坚强,但心灵一定要越来越柔软。”我们在读诗词歌赋的时候,想起自己的人生阅历,感觉到不知自己是在读文字,还是在读自己……这就是文学的力量,让人心灵纯净的同时,对人生的思索和创建自己更美好的未来都是大有裨益的。
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孩子去领略诗歌的美,欣赏诗歌的美,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享受美感的体验,并由此培养诗心,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地球上吧!
参考文献:
[1]叶千华.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中国文联出版社
[2]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江苏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