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英语课堂导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omy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序曲”。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框架分析大学英语课堂中导入的必要性,并以教学实践中的游戏导入为例对导入的重要地位及实际操作时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课堂导入 课前游戏
  一、引言
  审视英语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已经逐渐淡化了单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技巧的“一元论”,转而向多元化的方向努力。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者们进行了诸多基于经验或基于理论的探索。对于一节英语课而言,教师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恰当的教学方法,因为在课堂上“绝对不是一种方法起作用,许多因素,如老师的性格、教材本身、学生性格、水平、教学环境等都起作用”。(刘润清,2001)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关注教材及教学条件等群体客观硬性指标外,还应该着力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的兴趣动机等个体主观软指标作为教学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最初进行导入时下足工夫。纵观先前的研究,学者们大多以教学经验为基础,笔者将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导入这一教学环节进行探索。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或称建构—阐释主义(Constructivist—Interpretivist)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范琳、张其云,2003)。该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维果茨基(Vygotsky)、奥苏贝尔(Ausubel)、布鲁纳(Bruner)等又将其发展丰富,从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也为其运用到实践中指导教学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视域下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突破了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Kafai and Resnik,1996)。因此,教学不再被看做一个被动“输入”或“灌输”的过程,正如柏拉图所言,教育者只是在学习者原有视力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的世界。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要想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就必须具备四个要件。第一,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自觉地根据先前自身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分析并进行意义的重新建构。第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习真实化、情景化,方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迁移到新知识。但是创设情境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情境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的相关性,第三,协作学习。这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核心概念之一。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当充分考虑语言的社会互动性因素,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创造协同合作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个体的思想和智慧可以与群体共享。第四,设计良好的教学环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堂导入时的主要任务是创建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创设真实的社会情境。因此,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起到的作用就不只局限在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言语互动,更在于为学习者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课堂导入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肖惜,2002)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会感觉到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配合,积极性不高。教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学生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就无法达到,因此,为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就应该着眼于“创设情境,活化教材,加强活动,激发兴趣,强调运用和培养能力”(王才仁,1999),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尤其在导入阶段下足工夫,在课堂伊始定好整堂课的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兴奋中心转移到教学内容上,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进入课堂正题。
  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研究者们总结出了常用的导入方法,主要包括回顾旧知识导入、直接导入、背景知识导入、热门话题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电影视频导入等,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目的基本相同,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人针对游戏导入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笔者认为游戏导入在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尽管游戏往往让我们联系到“玩”而不是“学”,但是其教学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游戏导入本身就是“以学生为主”原则的充分体现。既然是游戏,学生就一定会参与进来,这样教学就轻松地使学生无意间克服了学习的焦虑情绪,减轻了学习的压力,做到了“乐学”。再者,游戏当中蕴含了很多益智元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其次,游戏有助于强化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愉快学习的同时,增加了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亲其师,信其道”。有了这份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无疑能更好地发挥。
  四、课堂游戏导入实例分析
  课堂游戏分类众多,从学生的参与度看可以分为个体游戏和群体游戏。教师在这两种游戏当中都是作为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出现的。
  例如,在讲授《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时,笔者就尝试使用了个体游戏导入教学内容。课前从网上搜集到了一些流传较广了网络游戏的图片让学生对将要做的游戏产生期待,之后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到教室前面按照游戏指令站到墙边,使一条腿紧贴墙壁,然后尝试在不移动这条腿的情况下抬起另一条腿。实践证明学生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情绪高涨,游戏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课的中心话题——thinking for yourself。   笔者在讲授《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时用导入群体游戏,这篇文章围绕婴儿的同感这一情绪展开,在导入时以情绪为关键词切入,设计了一个群体游戏。首先,笔者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组,规定其中的一个组员充当表演角色,然后给每组发若干张彩色卡片(上面印刷不同卡通人物的各种面部表情,反映该人物的各种情绪),做好各项准备后给定5分钟时间,让各组内的表演角色模仿卡通人物的表情并对该情绪进行描述,然后让组内其他成员猜是哪种情绪。5分钟后,游戏结束,这时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成人有这么多种情绪,那婴儿呢?通过游戏和之后的问题,笔者成功地设置了悬念,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期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五、游戏导入中需注意的问题
  游戏导入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在课堂的“序曲”阶段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愉快学习、享受学习。但是,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游戏导入是一种不太好掌控的导入手段,在具体使用中有一些问题必须注意。
  第一,游戏作为导入手段必须简单易行。导入只是教学内容的“序曲”,所以它所占的时长是有限制的,最好能控制在5-10分钟,因此,时间过长或程序较为复杂的游戏不宜作为导入使用。例如,角色扮演游戏。这种类型的游戏需要老师先做大量的讲解,学生需要花一定时间准备,并且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表演,程序复杂,时间持续太长难免喧宾夺主。
  第二,游戏指令必须清晰明确。指令清晰学生才能明白怎么玩,游戏节奏才能紧凑,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这里所说的游戏指令不光指游戏开始前的讲解,还包括游戏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游戏内容,调整游戏规则等,这样课堂才能一直处在可控范围内。
  第三,游戏的设置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总的方向是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综合能力服务,切忌为了游戏而游戏。以上两个游戏导入的举例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铺垫及引出话题的作用,其实游戏导入还有复习过渡等功能,看用在何处怎么用。从这些功能和形式看,显然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
  六、结语
  教学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理论也在随着教学实践的客观形式和需要不断发展,而导入形式在实践中也必然会不断推陈出新,而教师在实践中也要切实做到灵活运用,正所谓“有法无法,无法有法,法法皆发,法无定法”。无论是在哪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我们都应该明确导入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了心理预设,场景预设,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作用。以上所阐述的游戏导入只是课堂导入方法中的一小部分,教师应该在平时多注意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及时总结,呈现给学生多姿多彩的导入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IX.
  [2]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8.
  [3]Kafai,Y.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  师:(拿出几片枫叶)这些就是秋姑娘给小青蛙、大雁、松鼠和山村孩子的信。(神秘地)想知道上面写些什么吗?  生:想!  师:(随手拿起一片枫叶)那我就给你们读一封吧!(佯装仔细看了一下)这封信是秋姑娘写给小青蛙的:  亲爱的小青蛙:  冬天快要到了,你睡觉时可一定要盖好被子,千万别着凉生病了呀!  你的朋友:秋姑娘  师:(疑惑地)奇怪!枫叶上明明什么字也没有,我为什么还能把信读出来呢?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应试因素的习惯性影响尚未从根本上得以消除,各项课程教学虽然历经改革创新,但依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高消耗、低产出”的现象。尤其对于职高体育教学来说,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不够健全、体育意识相对滞后和教学方式缺乏灵活等方面。这些都是教学长期徘徊在低迷低效困境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有压力就有动力,有差距就有潜力,要想有效改变这种不良局势,执教者要坚持以生为
摘 要: 爱心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爱心犹如是一根红线贯穿于职业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当中。爱心校园文化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心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本文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重点探讨了爱心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作用和途径。  关键词: 爱心 爱心文化 职业道德  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爱心校园文化对提
摘 要: 学习鲁迅作品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加之鲁迅作品本身的深奥性,学习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怎样教学鲁迅作品,是本文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鲁迅作品 鲁迅精神  鲁迅作品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鲁迅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鲁迅作品却未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不能在学生离开学校
摘要: 本文以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英语专业听力为例,分析传统英语专业听力课与网络英语听力教学(以朗文交互英语网络课程为例)各自的特点,并对如何使用朗文交互英语网络课程及此网络课程所提出的要求作详细的阐述,结果证明网络教学对高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具有可实施性。  关键词: 英语听力 网络教学 朗文交互英语 可实施性报告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模
摘要: 舞蹈艺术和绘画艺术有着同样的艺术特性,二者都有足以构成艺术美的力量,通过人的肢体和笔墨的运动来表现。舞蹈作品用舞蹈动态动作与中国传统国画的运笔、构图、色彩等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寻找舞蹈与国画的共通点,用国画的表现形式和意境创造新的舞蹈形象。  关键词: 中国传统国画 舞蹈编创 影响  舞蹈是人体艺术,是以有生命的人体动态为媒介,在有节律的连续运动中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和反映社会
摘 要: 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通过训练学生的业务工作基本技能、调查研究、论证、计算、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分析与写作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的目的。作者分析本院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财会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改进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 未来数学教师的培养要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通过开设数学文化课,用文化的纽带拉近数学与应用的距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文化 高师生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总体目标中要求“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摘 要: 我们会宁自然环境条件相对比较落后,虽四季分明,但风沙大,气候干燥。生活在这里的孩子,自小受当地环境的影响,能够吃苦耐劳,且能愉悦自主地跟老师一起进行学习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会宁人的教育观念也随着不断转变,全国学前教育的不断推进,会宁的学前教育已被前所未有地重视和发展起来,本文就学前教育教育基地、培养目标以及师资专业定位、和课程内容的计划与调整,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摘 要: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离已不是一个新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教育理论本身无法超越传统思想的束缚,成为禁锢教育变革的牢笼;其次,教育实践过程中多方教育主体“拒绝变革”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最后,教育实践深受教育体制的限制。  关键词: 教育变革 教育理论与实践 传统的教育思想 社会体制  据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过齐,齐桓公侯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