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台前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90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锦,顾名思义,是黎族人的棉纺织品。黎锦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古老的《尚书》就有关于黎锦的记载,称其为“吉贝布”。它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之一。
  由于黎族没有文字,黎锦不仅具有裹身的实用性,还承载起了记事的功能。黎族人将宗教图腾、风俗民情等织在了黎锦上。所以,黎锦不仅仅是黎族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也不仅仅是传统的手工艺品,而是一部独特的史书。
  渊源流长的黎锦不仅记录了黎族的生产活动和民俗风情,传递着黎族的历史、民俗、传统文化等诸多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表达了黎族人民的审美情趣,黎锦是黎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对于美追求和美的创造。织锦以野生或种植的棉花(黎族称吉贝)为主要原料,取其棉花中的纤维,经过纺、织、染、绣四道工艺,织成锦被、黎幕、花单等产品。
  黎锦的纺织,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精心织出的黎锦精细、轻软、洁白、耐用,古人称其“黎锦光辉若云”。黎锦纺织的服饰异彩纷呈,包括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古称“崖州被”)等,其显著特点是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协调,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
  黎锦除了纺织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加工技巧,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传统的民族工艺。黎锦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民族特色,其集高超的技艺、传统文化、艺术之美于一体,是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绚丽奇葩。黎族织锦源远流长,技艺精湛,内涵深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本期的黎锦生产图片讲述了黎锦之美背后的由来。也藉此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欣赏黎锦之美。
其他文献
台湾摄影大师阮义忠曾经回忆故乡一种叫作“牵罟”的捕鱼方式,他写道:“这种传统的捕鱼作业,全赖人力将渔网拖上岸,要是渔获丰收就需众多人手,要不然,渔民们反而会被拼命挣脱的鱼群给拖回海中。当二三十人都还拉不动渔网时,可就是大丰收了。渔人们会赶紧敲锣兼吹螺,希望镇上的人都听到。只要赶来投入这场拔河,双手拿得动的鱼儿都算自个儿的。听说拔河人数曾近半百,收获抵得上渔家吃穿半年。遗憾的是,等我会拍照,这项古老
期刊
卡林诺斯岛(Kalymnos)是爱琴海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的一座希腊岛屿,岛上建筑多为意大利风格,有许多受保护的小海湾。卡林诺斯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有着陡峭的石灰石悬崖与众多的洞穴,具备很好的攀岩条件,是国际攀岩运动爱好者向往的目的地,线路难度不一,从入门级的4c到殿堂级的9c,适合各个水平的攀岩者挑战。最受欢迎的地方在马索黎镇(Massouri)旁边的一面巨大的黄色岩壁,上面的洞穴布满钟乳石。马索黎是
期刊
汤加(The Kingdom of Tonga),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国家,由172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是世界公认的“零污染”地区之一,世人形象地称之为“天然氧吧”。棕榈岛(Palm Island),距汤加首都和最大港口努库阿洛法市仅7公里,从首都的国际机场乘机可直飞斐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交通极为方便。30年前,该岛度假村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正式推出使用,被称为汤加王国最美丽的度假胜地。  岛上
期刊
在三亚、陵水一带生活着一批特殊人群,有人说他们差点成为新中国的第57个民族,也有人把他们唤作中国的“海上吉普赛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称谓——疍家人或者疍民。这个以船为家的族群世代生活在海上,打渔为生,偶尔上岸也是匆匆拿渔获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我曾问一个老疍民为什么不像儿孙一样上岸生活,老人边抽水烟边摇头,他说自己从出生到现在,70多年习惯了船上的日子,而且“岸上的事情太复杂”。  在中国的航海史册
期刊
《加勒比海盗》里的杰克船长靠着一个神奇的罗盘便可以横行纵横在广阔的海洋之中,闯入许许多多神秘的海洋禁地。潭门,这个小镇的名字已经响彻国内,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媒的目光。和这里的老渔民聊天,发现现实远比虚构更精彩,完全就是电影大片的故事和镜头。在潭门见到虚龄已达七十九岁的老船长苏承芬,他是南海更路径的传承人,拥有的更路簿是极为珍贵的苏德柳本,苏德柳是他的祖父。苏承芬回到岸上已经十一年,有人也曾叫他重返海
期刊
在潭门港停泊的每艘渔船上,都设有妈祖的神龛和一百零八兄弟公的牌位。对于渔民来说,大海,便是他们的农耕田,它赐予了他们宝贵的海洋财富,这种无私的给予却又饱含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渔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过海上遇险的经历。祭祀,便成了他们对大海表达忠诚和渴望平安的一种方式。  黄庆河是潭门镇一个八十一岁的高龄老人,个子高瘦,穿着一件深色的西装外套,他的听力不怎么灵敏了,他离开海上也有好多年了。2008年琼海
期刊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一晚8点整,随着激扬的乐声,璀璨的焰火瞬间点亮迷人的帆船港。半山半岛2014海上音乐焰火晚会吸引近万人现场观看。蓝月咖啡厅、古梦食缘餐厅以及港湾吧拥有一线观景平台,同时推出的新年特色套餐更是吸引到了众多慕名而来的食客。穿梭其间服务的外籍服务员也赢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这些外籍服务员均是在三亚的各国留学生,谈到在三亚过中国年,他们感到颇为新奇,能够和这么多人一起过新年,看焰火,虽
期刊
布道台(Preikestolen,也译为圣坛岩),挪威著名的旅游景点,它是一个和峡湾水面垂直落差604米的平台,形状类似教堂牧师的讲台,故名。站在顶部,视野开阔,为观赏吕瑟峡湾的最美地方。从山脚步行到石台,全长3.8公里,约需2小时。这里被认为是古维京人祭祀的场所,石台顶可容纳上百人。每年7月到8月,北欧日照时间特别长,大批游客慕名而至,来此享受日光浴、观海。吕瑟峡湾位于挪威南部,全长42公里,河
期刊
暮色中,东边尚未吐白,在海南岛西北部的儋州白马井码头,女人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生计。她们头戴或尖顶或圆顶的竹编斗笠,脚穿各色水靴,肩挑扁担与箩筐,集聚在码头,拉下捂着半边脸的劣质头巾,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翘首等待着男人们驾驶渔船满仓归来……  这是一个由女人“统治”着的码头,在这里,男人是配角,而这些“女统治者们”在当地被称为被称为“渔婆”或者“渔娘”。她们是这个古朴渔港最忙碌的身影,从凌晨时分直到艳
期刊
跟着父母去闯海  林进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与渔结的缘,他只知道自己会走会跑、咿呀学语时就已经待在船上,直到上学之前他的童年都是在渔船上度过的。林进伟是广东阳江人,上完学跟着父母来到海南继续闯海,现在还是习惯讲家乡话。童年的他跟着出海,看父母闯海;青少年的他和父母一同闯海,十七八岁下船上岸,“那时候做了几年的市场调查,最后决定开家海产店。”  然而即使已经上岸十多年,因为父母还在坚持闯海,因为每天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