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承芬:老船长海上历险记

来源 :南岛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勒比海盗》里的杰克船长靠着一个神奇的罗盘便可以横行纵横在广阔的海洋之中,闯入许许多多神秘的海洋禁地。潭门,这个小镇的名字已经响彻国内,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媒的目光。和这里的老渔民聊天,发现现实远比虚构更精彩,完全就是电影大片的故事和镜头。在潭门见到虚龄已达七十九岁的老船长苏承芬,他是南海更路径的传承人,拥有的更路簿是极为珍贵的苏德柳本,苏德柳是他的祖父。苏承芬回到岸上已经十一年,有人也曾叫他重返海上,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底子,在船上已经站不稳了,如何掌舵?他拒绝了,继续造他的用贵重紫荆木打造的手工模型船。
  (一)
  十三岁,对现今大多数的孩子来说,正是少年不识愁之味的读书好年龄,而刚满十三岁长得还柔柔弱弱的苏承芬却正式踏上了海上谋生之路,开始驰骋南海的生涯。第一次跟着船只在海上航行,初始的兴奋过后,接踵而来的是难以忍受的晕船。那会,他以为自己这条年轻的小命会丢在海里了。但是,他坚持了过来。一而再,再而三,他竟然能稳稳当当地在颠簸的船上行走了,他真正成为了一个海上农民。他在西沙抓螺、抓海蚌和海参。那时候的捕鱼条件并不好,靠的还是自己的手劲和经验。因此,渔获并不多。
  面临大海的潭门是一个缺少耕地的乡镇,人均耕地的不足,在古代便促使了潭门人进军海洋。在无数的先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后,换来的是一个指南针和一部记录海上路径的更路簿。更路簿还和明朝时期的郑和船队有关。目前,提到更路簿从何而来,潭门渔民的回答都非常一致:“是郑和留下来的。”苏承芬的更路簿据他所能追溯的,是从他的祖父一代传下来,至于祖父从何而得,他也无从得知了。
  更路簿记录了南海上分布的各个礁盘、暗沙和岛屿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和方向。船长在依靠更路簿开往作业礁盘时,开船的时间和速度要掌握好,每小时走多少海里,什么时候到,都要计算好,不然就会触礁,在茫茫大海上触礁就麻烦了。更路簿是死书,但人是活的,人要活学活用。现在年轻的渔民,有了卫星导航,更路簿便成了文物。
  但是,苏承芬话题一转,要是先进的航海设备失灵了呢,或者说是有战争什么的干扰的时候,在海洋上你怎么办?现在的人可不懂看天象辨认方向。他举了一个例子,前两年,潭门有一艘大船去西沙,已经开了14加仑了,还差两加仑就到西沙了,但导航突然失灵,永兴岛就在附近,但他无法辨别,只好返回潭门港。你说,这要浪费多少油和时间啊。
  苏承芬去西沙作业一年后,就开始前往南沙和中沙。这时的苏承芬,已经具备一个船长的特质。刻有二十四个字、代表二十四地支的罗盘,他已经运用娴熟。字与字之间代表的经纬度是15度,转一圈下来,便是360度。苏承芬说,这就是地球。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罗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师要随时紧盯罗盘,船头歪了,罗盘里面的铁针也会跟着偏离方向,这时,要及时调整方向,以免出现偏离航线的现象,避免不可预知的危险。苏承芬的罗盘,也是一个古老的文物。
  作为一个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渔民,观天象,预测天气是一个合格渔民必备的技能。这是他几十年的经验。在海上,风是最大的敌人。好端端的天突然就刮起几级大风来,这对那时还是用小帆船航海的渔民来说,是最可怕的灾难。苏承芬说,刮台风前天空会有征兆,白天看东南向的云,晚上看西北向的天,这两个方向的天空都会显示,这就是天空无声的预警。这时,作为船长,心里就要有数了,南海上遍布的大大小小礁盘,哪里可以避风,哪里走不得,就要赶紧决策了。因为不仅仅是自己,其他船员的命也就在船长的手中握着。
  所以,作为船长,不仅仅是指挥捕鱼拉网这么简单,更要具备海上多项技能和素质。苏承芬虽然已经将近八十岁的高龄,却仍然耳聪目明,讲话有条有理,可想而知,年轻时的他是一个多么果敢血性和决断的人。
  (二)
  1950年之后,苏承芬放弃南沙,只去西沙和中沙作业。二十多年后,由于国家战略需要,他再次踏上了前往南沙的征途。南沙和西沙、中沙不一样,天气变化莫测,因此,需要船长有很强的过硬技术。那时,他开着船只就轰轰地上了南沙。他上了那些被其他国家占领的岛屿,用木牌写下了“中国领土不可侵犯”并插在岛上。来年再登岛时,木牌不见了,他便将字刻在了海石上,只是再去时,字碑也同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苏承芬遇到的事情很多,在几十年的海上生涯中,他曾被抓去越南蹲了监狱,也曾登陆弹丸礁,被岛上的外国驻军用枪顶着肚子,也曾在海上被马来西亚的兵开机关枪扫射,当时他沉着冷静地叫船员将几袋大米围在他身边挡子弹,然后下令让船员们下到船舱躲避,他不能让船员跟着他冒险,他要将他们安全带回陆地,并完整地交回他们亲人手中。苏承芬的机智和勇敢最终让他脱离危险。他也经历过大炮的轰炸,也经历过船只上空外国飞机的盘旋跟踪,也曾和海盗斗智斗勇,也曾因为船上的淡水箱漏水而喝过自己的尿解渴……他说,这些事讲起来,多得讲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这辈子,最让他心情沉重的一件事,便是——遇难地。那是1973年农历的12月,海南岛上已经冷了,台风季节也早已远离了本岛。风虽然凉,却是轻柔的,少了许多的戾气。但那年的农历12月,天气异常,竟然有台风来袭!苏承芬活了七十九岁,也就经历了这样两场农历十二月的台风。
  那年,潭门港上的一艘新船,起航前往西沙,在永兴岛、西岛和浪花礁之间作业。也是在那附近,一艘外国的大轮船在那里触礁沉没,满船的瓷器也扔在了那里。附近的渔船纷纷去到那艘货轮上捡瓷器,新船也装得满满。这时,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响起来了,说台风将会从海上经过。有些渔船撤离了,而新船的船长却不以为意,他不以为然地说,十二月哪来的风啊,这不准确。不久,台风裹挟着暴雨在海上疯狂肆虐,部分小渔船因为航程慢,无法离开,也前往新船上避风。而这一船上的三十几个人,便永远无法回到陆地上……
  当时在永兴岛上停泊的苏承芬,也听说了货轮沉没的事,也曾心动,准备驾驶帆船前往那里捞瓷器。但是,岛上派出所民警拦住了他,就要刮台风了,你不要命了吗?他想想,也就不去了。在永兴岛上溜达了三四天。
  (三)
  台风过后的天空一碧如洗,一切都风平浪静了。来自陵水新村港做水产加工的渔民来到了永兴岛抓鲨鱼。当时的岛上,有水产加工公司,抓回来的鲨鱼直接在岛上加工好后再运输出去。闲来无事的苏承芬便踱步去了加工点,看人家杀鲨鱼。
  那鲨鱼,肚子圆滚滚的真大啊。在场的人们都说,这鲨鱼,吃什么这么大这么肥啊。苏承芬穿着拖鞋,也挤到了前面,用脚踢了踢鲨鱼的肚子,说,还真是大。
  水产加工人员找了只最大的,说,这只先来,看是吃什么肚子那么大、于是剖肠开肚,一刀下去,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女人们的尖叫长久不歇……从鱼肚子里面滚出来的竟然是一颗硕大的人头!
  另外的鲨鱼也被相继宰杀——这只掉出来一只断手,那只滚下来一只人脚。现场就像恐怖片的片场一样可怕得让人窒息。在场的不少人都从这些残肢中认出了自己的亲戚或邻居,于是,又是一片伤心欲绝的哀嚎之声……
  多年后,其中的一个渔民后代,子女都很有出息,给这三十多个渔民也包括他们的父亲在内,在潭门捐赠盖了一座纪念堂,纪念这场海难和遇难的三十多个渔民。每一个渔民的名字都刻在了纪念碑上……
  苏承芬在海上干到了六十八岁才回到了陆地上。至今,他不出海已有十一年了。去年,有船主想让他出山开船。可是他婉拒了。他知道自己,在船上已经站不稳了,眼睛也不能望远了。在海上,最重要的是视力。现在,属于他们一辈的帆船时代已过去了,新的时代到来了。他在陆地上开始造自己的帆船模型……
其他文献
拉贾安帕特群岛(Raja Ampat)在新几内亚半岛,属于印尼最东面的巴布亚省的一部分。该群岛包含了1500个岛屿,其中最大的四座为isool, Salawati, Batanta 和Waigeo,所以亦称四国群岛。 这里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分隔点,是全世界最好的几处潜点之一,水下有成群的蝠鲼和海龟,在船上经常可以看到海豚甚至鲸鱼。该地区有全亚洲最多的海洋生物,有1,309种鱼类、537种珊瑚和69
期刊
莱格兹拉海滩(Legzira Beach)位于摩洛哥西迪伊夫尼(Sidi Ifni),是一处奇迹般的旅游胜地。除了海滩的舒适,大西洋的壮阔,更在于沿海的红色岩石形成了一个个天然拱门,让人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震撼,是这片海域独一无二的标志。前来莱格兹拉的游客并不多,这反倒带给有幸踏足这块土地的人们一块真正的心灵归属地。
期刊
阿玛萨利克(Ammassalik)是格陵兰岛东部最大的社区,约有5000名居民居住在这里,因纽特(爱斯基摩)人占多数,他们于公元前3000年首先到达这里。1894年丹麦首建殖民点于此。阿玛萨利克附近的海面遍布冰山,是体验极地风光的最佳地点之一。生活在如此偏远气候恶劣的地区,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以捕捞格陵兰比目鱼、大西洋鲑鱼等经济鱼类为生。
期刊
贝拉岛(Isola Bella)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著名的度假胜地陶尔米纳小镇(Taormina),这是镶嵌在峡谷中的一个小岛。要想到达,需要先乘坐索道到达马扎罗海滩,然后往南走,走过圣安德烈亚酒店,一条小路连接岛屿和大陆。游人可以在海湾中如同水晶一般的水里游泳和浮潜,也可以出海体验水肺潜水。
期刊
沉船湾(Navagio Bay)是扎金索斯群岛(Zakynthos)的一处孤立的小湾,只能依靠乘船才能到达。作为希腊象征的海滩之一,它经常出现在明信片上。这个海滩曾经是在海上失事的走私者们的家园,最明显的特征是石灰石悬崖、白色的沙滩和湛蓝清澈的海水。古希腊时期,雅典人和斯巴达人先后占领该岛。其后,马其顿人、罗马人、土耳其人、威尼斯人、法国人、英国人曾分别占据该岛,直到1864年,扎金索斯岛才重归希
期刊
说到死海,大家一定以为是以色列、约旦交界处的那个能使人漂浮在水面的湖泊。其实,土耳其也有一个死海。土耳其的南部有着漫长而曲折的海岸线,就在古镇费特希耶(Fethiye)附近,绵延的海岸线迂回成了一个大回转的海湾,海面波澜不惊,平和而静谧,被誉为土耳其的死海。现在死海已经成为土耳其东南部最著名的天然海水浴场和海边度假胜地,游客可以从300米高山上乘着死海特有的U型伞在空中回旋,鸟瞰整个死海。
期刊
台湾摄影大师阮义忠曾经回忆故乡一种叫作“牵罟”的捕鱼方式,他写道:“这种传统的捕鱼作业,全赖人力将渔网拖上岸,要是渔获丰收就需众多人手,要不然,渔民们反而会被拼命挣脱的鱼群给拖回海中。当二三十人都还拉不动渔网时,可就是大丰收了。渔人们会赶紧敲锣兼吹螺,希望镇上的人都听到。只要赶来投入这场拔河,双手拿得动的鱼儿都算自个儿的。听说拔河人数曾近半百,收获抵得上渔家吃穿半年。遗憾的是,等我会拍照,这项古老
期刊
卡林诺斯岛(Kalymnos)是爱琴海多德卡尼斯群岛中的一座希腊岛屿,岛上建筑多为意大利风格,有许多受保护的小海湾。卡林诺斯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有着陡峭的石灰石悬崖与众多的洞穴,具备很好的攀岩条件,是国际攀岩运动爱好者向往的目的地,线路难度不一,从入门级的4c到殿堂级的9c,适合各个水平的攀岩者挑战。最受欢迎的地方在马索黎镇(Massouri)旁边的一面巨大的黄色岩壁,上面的洞穴布满钟乳石。马索黎是
期刊
汤加(The Kingdom of Tonga),地球上最早迎接日出的国家,由172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是世界公认的“零污染”地区之一,世人形象地称之为“天然氧吧”。棕榈岛(Palm Island),距汤加首都和最大港口努库阿洛法市仅7公里,从首都的国际机场乘机可直飞斐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交通极为方便。30年前,该岛度假村经过精心设计和建造正式推出使用,被称为汤加王国最美丽的度假胜地。  岛上
期刊
在三亚、陵水一带生活着一批特殊人群,有人说他们差点成为新中国的第57个民族,也有人把他们唤作中国的“海上吉普赛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称谓——疍家人或者疍民。这个以船为家的族群世代生活在海上,打渔为生,偶尔上岸也是匆匆拿渔获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我曾问一个老疍民为什么不像儿孙一样上岸生活,老人边抽水烟边摇头,他说自己从出生到现在,70多年习惯了船上的日子,而且“岸上的事情太复杂”。  在中国的航海史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