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培养幸福感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ipi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学校的德育,却主要是知识性德育,即通过对首先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孩子们的首先认识在实际生中,一些孩子往往仅仅满足于物质的幸福,这样,即使他有了很多物质的幸福之后,仍然体会不到精神的幸福。如果孩子们能体验到幸福感,他们的心理将会更健康,因此对学习兴趣也将会更深厚,进而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稳定的学习状态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尽量地提升及保护孩子们的幸福感。
  一、学前儿童幸福感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是人们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其发展的各个过程都是为提高人们幸福感服务的。学前儿童幸福感与成人没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出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学前教育中儿童获得幸福感的问题更加敏感,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导致儿童在学前教育中幸福感缺失。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应该重视儿童幸福感的提高,使儿童的性格和人格得到完善发展,不断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学前儿童幸福感培养的现状
  学前教育的价值不应只重视儿童学习能力的教育,还要重视儿童精神世界的发展,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学前教育的价值,但是在学前教育中儿童的幸福感普遍缺失。
  (一)人们尤其是家长对幸福感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片面的说,物质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的幸福感增加,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对儿童来说也是一样的,物质条件是增加儿童幸福感的必备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质水平越高,物质条件越好,幸福感就越强。因此,家长在对儿童幸福感的认识上,不能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儿童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而是要在了解儿童心理和成长需要的基础上,补充以物质条件,只有形成这样的认识,才能在学前教育中不断提高儿童的幸福感。
  (二)部分学前教育的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个体需要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个体是否能真正体会到幸福感,重点在于当前的活动和生活是否满足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家长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上各种艺术班,例如舞蹈、声乐、绘画等,家长只是主观的认为这些对孩子有用,而不考虑儿童的兴趣所在。在学前班中强调成绩和技能,忽视对学生兴趣、潜能的发挥,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儿童在学前成长中严重缺少幸福感,同时也不能发挥学前教育的最大价值。
  (三)学前教育中采取的教育模式普遍单一
  学前教育中采取的教育模式大体相同,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缺少个体性和特殊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的学前教育模式,不能有效的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阻碍了儿童幸福感的增加,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三、学前儿童幸福感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情感,注重个体的体验
  人的情感不仅是人的一种心理反应,更是情感教育中的灵魂。因此教育者应该牢牢抓住师生间的情感纽带,利用情感来激励孩子们,以爱与情感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使孩子们有自觉向上的动力。与其抱怨孩子们写的作文空洞无力,对周围事物没有观察和思考的兴致,与其抱怨孩子们没有理想与规划,不如放手让他们置身于美好的事物中,真实地感受和体验周围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妙。我们应该反思,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老师不得已放弃了生动深刻的教学方式,而转为一个个的分数和一个个枯燥的练习题;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孩子们被迫放弃了自由欢乐的活动形式,而向了沉重的枷锁和狭小的空间。如此往复,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何来幸福感?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教育的潜移默化及家庭氛围,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及人生观的形成。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是民主平等的,应多与孩子进行内心的情感交流,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孩子需要情感支持,需要与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 在这种良性的沟通过程中孩子会体验到较多的正性情感,这将会提高孩子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对其今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塑造是有帮助的。父母也要给孩子们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力量,使其幸福感增加,进而促使他们快乐成长。
  (三)营造公平快乐的学习氛围
  公正和平等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莫大的肯定和尊重。不同孩子的不同待遇尽管是许多规章制度下教师们的无奈,但是也确实剥夺了孩子们的幸福感。不公平的学校待遇,会使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增大,使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降低。积极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创造性、道德、自尊心、社会行为以及使用工具的能力等方面的关键变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与心理自由感,表现出轻松愉快的状态,使他们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从而促进其各种能力有效的形成。同时适当表扬,让幼儿更欣赏亲社会行为,对之持有更积极,愉快的态度。这样,让孩子感受与老师,小朋友在一起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积极为幼儿提供快乐的空间
  我们知道,每个幼儿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只有让他们自己去做、去看、去想、去玩、去体验,才会让幼儿真正体会幼儿园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才能让教师发现不同幼儿的心理,知识需求,并根据其特点因人施教,调整教育策略;逐步形成幼儿敢想、敢说、敢做的做事态度。多给幼儿自由和自主权,减少干预,多给幼儿提供选择的机会,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自己是行动的主人,感到行动后的满足与快乐。
  (五)促进快乐的延伸
  父母积极,肯定的言语评价,或者微笑,爱抚的情感表达,或者物质奖励,对儿童的良好行为做出积极强化,能使之保持快樂积极的心态,维持这些行为。幼儿园与家庭在教育上保持一致,使家长与教师的信任共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给予他们自尊与自信,能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于是,我常常利用午睡前,课间幼儿园活动及一些游戏中与幼儿拉家常,听取幼儿的心理需求,了解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教育态度和处事习惯,以便确立不同的教育方案。
  (六)要让孩子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成功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尤其是孩子,更加渴望成功,并且对成功的体验会更深刻。成功带给孩子快乐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孩子的信心,增加孩子的积极性,促使孩子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能够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很少有成功机会,并因此产生自卑的孩子来说,成功更是必不可少。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特长、兴趣,尝试着让孩子去做他擅长方面的事情,或者是感兴趣方面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比较容易地取得成功。孩子们在这些方面取得了成功,自然就会感觉到快乐,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越来越好的成长。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总是快乐和阳光的。因此,培养孩子们的幸福感,让孩子们学会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勤于思考,勤于发现,勤于总结,对我们的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使孩子们都沐浴在幸福之中,享受幸福喜悦。
其他文献
汉语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对于一名藏区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言,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地发展。汉语学习最主要有两点:一是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书面表达能力(即写作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体现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语文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运用能力后,才能很好的进行。藏族学生由于从出生就在藏语言环境中长大,缺乏汉语表达和交流的环境,学习起
期刊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我国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就教学目标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部分,是现代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现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渗透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小学生正
期刊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互动,不仅能加深师生之情,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负责讲授知识,学生负责接收知识,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这种模式逐渐被淘汰,新课标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课堂有效互动成为最关键的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时期,也是学生最贪玩的时期,在汉语文课堂中如何能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
期刊
新课程的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一定要灵活运用,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不能照本宣科,教学过程不能只是一潭死水,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注意及时反思,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形成了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
期刊
班级纪律要靠预防为主,尽量避免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一旦发生,那就是要采取补救措施了。班级纪律不好主要是没有建立起好的规范,所以要重新建立规范。建立规范不能只停留在公布各种规章制度、奖惩办法上,关键在于怎样建立和维持规范。班级规范不是通过班主任老师宣布,然后命令学生执行的方法来制定和建立的,最好是调动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动学生讨论、制定必要的规则,自己执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建立的规范才有生命力
期刊
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之中。过去在英语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我们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不少独生子女受社会上下不良风气的影响,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心理素质较弱化……。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发展。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
期刊
【内容摘要】身为藏区的一名数学教师,在从教的这些年里,发现藏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由于藏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教学硬件设备的不完善造成学生的成绩以至于学习效率来说,相对于内地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素质教育深入课堂而应试又不可避免的今天,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學生数学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提高藏区孩子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尝试说明。  【关键词】藏区学生 数学兴趣 培养  在从事
期刊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体建设卓有成效。新时代的班主任绝不能仅限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一定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班级成为每个学生健康成长、成熟进步的摇篮。同时,应该积极探索能够满足现代学生需要、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与学生平等沟通。只有这样,我们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的知识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学到的。教学过程的最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他们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因此教师在汉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各种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激发汉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关键词】提高 汉语文 课堂 趣味性  小学生是充满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群体,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有
期刊
西藏地区因经济、地理位置、交通等诸多方面的牵制,导致从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发展滞后的情况。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说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抓好藏区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得更高一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是关键。现在民族地区的教育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施了普初、普九,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校舍翻新了、天网联成了、图书多了、学生也多起来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