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我市组织的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抽到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拿到课题后我感觉这一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罗列有关的史实,似乎没有多少知识点可以深入讲解和探究,要想讲课“出彩”就必须找新的切入点和鲜明的主题。在仔细看了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后,我被其中的“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所吸引和打动,决定把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予以充分的渗透和体现,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听课的学生也无不感受到思想的震撼和升华。下面是讲此课时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一开始展示两幅图片,一幅是“嫦娥二号”拍摄月球的清晰照片,一幅是世界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一号”。只需对此做简单介绍,就能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科技实力的强大和领先。
  片段二:展示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0年11月4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两张照片,介绍中法双方签署了经贸、能源、航空、金融、电信、环保等多项合作协议,使得学生感觉到法国对我国态度的转变和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片段三:在说明老一辈科学家对“两弹一星”的贡献时,首先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生平及贡献;继而引用邓稼先的一句话“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真挚的孝心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最后引用2007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钱学森的评语“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使学生受到深深的震撼。
  片段四:在介绍“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时,首先用一张《饥饿的女孩》的图片打动学生的心,继而说明中国之所以能养活众多人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袁隆平的突出贡献,再让学生认识袁隆平额头爬满褶皱的典型的中国农民形象,使学生充分领悟到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最后在探究“中国现代科技与古代四大发明相比有何不同点”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当今科技水平总体上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让他们树立努力学习、为祖国强大作出自己贡献的崇高理想。
  以上这一幕幕片断之所以久久萦绕于我的心间,就是因为其中透露出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达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课程三个重要目标之一。“情感”是指心理过程之一,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包括人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各种体验;“态度”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价值观”是指个体看待客观事物及评价自己的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据此,三者是一个相互依存、逐层递进的关系。
  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选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体现出历史教育的价值。
  上述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对课程目标的新认识,以前我只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只是在机械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和理解历史的能力。孰不知,没有情感的渗透,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无法真正让学生对历史有所认识和理解。只有在动情之后,学生才可能对客观的历史事物产生较为全面而公正的认识。而这种认识经过日积月累的积蓄与沉淀,才会让学生最终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含义和意义后,关键就在于开展落实目标的实践。通过对这节课的观摩和思考,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情,善于选择运用教材。
  高中生正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无论是求知的欲望还是自我表现的欲望都比较强烈,兴趣和知识面都比较广泛。这些特点在历史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教材中选定合适的章节内容,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比如,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的价值,增强其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让学生去感悟必须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国家才会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通过学习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让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策略性;通过学习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让学生体会到重要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等等。在选定合适的章节内容后,要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以刺激和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实现自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拓展知识,强化自我理论修养。
  要想把一节历史课上得精彩有趣,肯定需要教师课前充分地备课和阅读其他的教学资料;要想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则更需要教师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修养,比如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史学理论方面的、政治素养方面的、文学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等。教师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这一目标的实质和真谛,只有自己真正掌握相关史学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比如在讲选修1《戊戌变法》的第一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时,我首先引用了丘逢甲和谭嗣同有关“春愁”的诗句,一下子把学生引入到本课的情境当中。到最后总结时我给课文中的三个标题各加了一句诗“天涯何处是神州”、“屋漏偏逢连阴雨”、“欧风美雨驰而东”,既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加深了解,又让学生的情感得以提高和升华。另外在讲述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内容时,教师可适时运用新的史学理论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这都需要教师增加自己史学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和修养,以便更好地完成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3.师生互动,创设课堂历史情境。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情感互动、氛围互动、思维互动等。师生互动只是为增加课堂气氛而用的话,往往会流于形式而不会产生实质性的效果;运用得当的话,则能在历史课堂上产生相当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我在讲到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总结这次改革的性质时,先给学生提供了两种观点: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二是封建性质的改革。然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让他们先组内讨论再发表看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有关史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再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驳。从而让学生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和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意义深远。对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使命和责任。[L]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13日,笔者荣幸地为教育部代表团上了一节初三历史复习课,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危机》。全课共分为“明清专制统治加强”、“清朝抗击外国侵略的斗争”、“清朝的民族关系”、“明清的对外政策”、“明清的经济发展”五个主题。这一节课上,师生配合默契,感情充沛,热烈探讨了国家、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用“心”教  1 温故知新,
【摘要】《飛蛾之死》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篇短篇名作,十分细致地描述了一只飞蛾挣扎着与死亡作斗争的过程。文中的飞蛾作为对生死的隐喻,不仅揭示了生的意义,死亡中蕴含的英雄主义、悲剧性与不可抗的必然性,也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与死亡的认识——生死都只是自然法则中的一环。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飞蛾之死;生命;死亡  【Abstract】 In“The Death of the Moth”,
自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本人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状况,深入思考了课堂教学中的设计问题,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下面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点滴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提前做一个规划,包括编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有效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在走入课堂之前,认真分析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体系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特征后,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制订科学、合理、有效的新教学计划。当前,分级阅读教学法是初中英语课堂上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将对分级阅读教学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为同行们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童宗福,福建省南平市建阳
【摘要】在语言学发展过程中,普遍语法对于第二预言的习得是否产生作用,产生作用,如何产生作用始终是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作用的不同见解进行阐述,同时分析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普遍语法;第二语言习得;作用  普遍语法理论是乔姆斯基管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所在。深化研究普遍语法在第二語言习得中的作用对于语言学的发展,语言教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历史已被列为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但对于普通高中理科生来说,历史学科不是高考科目,因而没有引起其兴趣和重视。然而,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并要及时对学生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近年来,高考英语全国卷尤其关注对“正确价值观念”的全面考察,这说明国家已经将价值观念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体现了命题专家希望通过高考引领考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深刻用意。  英语是我们了解外国,特别是西方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是我们与国外交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应找准提问角度,拓宽提问广度,升华提问高度,优化课堂提问方式,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英语课程;课堂提问;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林晓梁,福建省福清市滨江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
【摘要】英语是极为重要的语言学科之一,在该课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英语知识,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在如今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下,高中英语教师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必须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较为强大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生也能够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拥有相关的文化品格。因从,教师必须要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措施进行升级,努力为学生创建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英语教学课堂,在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长的基础上,让学
【摘要】分析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情况发现,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针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可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外,还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本文首先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加以阐述,其次,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几点建议,望借此可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英语写作  【作者简介】孙亚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