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顺带”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iu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其实是动态的,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然事件”与 “不经意”之举, 非常类似于作家写作中出现的所谓“顺带之笔”,或者类似于画家在绘画时的“灵机一动”留下的顺带之笔, 它比事前所谓精心刻画的笔墨还要传神,能够诠释“教学之道在于顺乎其规律”,
  【关键词】物理 教学 顺带
  初中物理教学带有强烈的科学启蒙特点。许多物理教师从了解学情、物理教材研究、教案设计、实验准备到教学过程实施都精心细致,力求课堂达到新课标三个维度所要求的高度。这样的课堂就像老农精耕细作的农田,可以长出大面积丰收的粮食,但是难以长出森林。须知,课堂教学的实施其实是动态的,太过刻板地按照事前设计的流程完成课堂教学,只是所谓“完成教学任务”;在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方面,还要具体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笔者听过几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物理课,深受启发,发现有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然事件”与 “不经意”之举,如果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处理运用得当,非常类似于作家写作中出现的所谓“顺带之笔”,或者类似于画家在绘画时的“灵机一动”留下的顺带之笔,有时比事前所谓精心刻画的笔墨还要传神,能够诠释“教学之道在于顺乎其规律”,这颇值得玩味。下面略举两例,以膳读者:
  《光的折射》实验探究课上,一个课本演示实验“顺带”牵出一个有趣光学现象与问题
  初中物理对于光现象的介绍限于篇幅与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只介绍简单的反射与折射知识以及透镜的基础知识,对于折射现象一般不介绍全反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定量表示。课本在《光的折射》新授课中安排了一个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演示光斜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的折射现象:先打开激光笔,让激光束照射到透明水槽的底面上,并在槽底激光束照射到的位置做好记号,便于下一步实验进行对比,教师这一步演示的目的是展示光在均匀介质中没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沿直线传播;接着,教师向水槽中注入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注意观察槽底激光束照射到的位置是如何随着水面的升高而变化的。很多教师一般是边演示边讲解这个实验,但是,有一位物理老师却要求学生同时到黑板上尝试画出激光束在水槽中注水前后光线传播的大概的光路图,并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展示的现象;在概括出折射的定义后,完成折射的定性规律学习,然后便进入学生自主探索运用所学新知识解决课本所附习题与教师课前准备的问题。但是,随后在黑板画图的那一位学生出于新奇,要求教师允许他自己动手尝试:如果把激光笔按照图1乙所示方式放置,实验结果如何?这位学生的“一时兴起”,并没有让这位物理教师感到尴尬与干扰,随后,就让这位学生给全班演示改变实验条件之后出现的现象,学生们无意中兴奋地“发现”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里,无论倾斜程度即入射角多大,总能发生折射,并折射进入水中,但是,从水里沿与水面倾斜相交的方向向空气传播时有时也发生折射,有时,却全部反射回水中。这位教师对学生发现的现象进行了精炼的概括,虽然没有进行理论的过多介绍与深究,但是,他临场随机应变,给学生“开了一扇通向高中物理光学课的窗户”,启发了学生,引起学生重视实验的动手与动脑结合的物理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后续提高预留了空间。
  《滑轮应用》习题课上,一条司空见惯的习题讨论中“顺带”出解决问题的“小窍门”
  初中物理课程中也安排了一定的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尽管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启蒙阶段,但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注定了学好物理对很多初中学生还是具有挑战的:物理概念的建立虽来自于现实生活与实践,但是经过了科学哲学意义上的抽象后内涵有严格的界定,理解严格界定的概念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物理规律的运用不仅要求对于规律本身要理解透彻,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与对于实际背景的分析能力,还要具有发散思维能力与丰富的想象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方法概括与行为、思维模式的自我调控能力。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物理习题课,他们往往能够精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恰当的例题与习题,有层次与梯度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有效解题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相应的各种能力。但是,人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青少年的想象力是极端丰富的,不能用教师的眼光来分析、解剖例题,得出有关的解题方法或模式,然后强加于学生,而是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对比、概括、推理与总结,让学生自己在挫折与成功的反复摔打中成长。笔者听过一节看似平常的《滑轮应用》习题课,教师在简短引导学生复习了《滑轮》部分所学的基础知识之后,给学生出示了一道看似平淡的开放性习题:如图2,不计滑轮、绳的摩擦力和重力,将重为200 N的重物运用滑轮组提升上去,请你替站在地上的乙、站在高台上的甲分别设计几个方案,并比较这几个方案各有何优缺点。这道题设置情境取自生活,问题也贴近生活,是很好的一道物理知识应用题;而本题中的问题设置又是不定向的,留给学生极大的讨论余地。学生分组进行了积极的合作探究,分别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省力”与“耗距离”进行了推理与测算,教师最后让学生们在黑板上分类绘图、介绍各自的解法,将此题解决得滴水不漏。但是,笔者总觉得有点缺憾;而另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同样地一节课,却在例题讨论似乎就要结束时,话锋一转,似乎是不经意之间顺带提出:例题中各种方案中有没有一定的“数学计算规律”,如果有,那么它与“滑轮操作方案”(即滑轮的绳子固定端、固定位置与自由端绕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呢?“顺带”提出的问题却激发了学生进取的劲头,学生继续积极探究,直至最终总结了这类滑轮问题解决的“小窍门”。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二个平常不过的物理课堂的“顺带之笔”,但其教学效果实在是比刻意雕琢的某些精品示范课、模式课更有教学实效。当然,要让“顺带之笔”神奇,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积累教学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勇于打破常规,让自己的教学真正变为和学生的互动。
其他文献
【摘要】建立独立的高校资产代表人制度,已成为决定高校规范运作和学校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应以代表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国家与高校经营者之间的代表关系进行法理探析,建立高校资产代表人制度的理论模型,并对高校资产代表人的梯次结构和授权环节进行分析和设计,建立和加强高校资产代表人的监督制度。  【关键词】高校资产 代表人 二级结构 监督         在我国高校资产结构中,居于相当突出地位的是高校
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契约,是让学生思维不再缺席的重要手段,是达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的重要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及骨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
【摘要】在现如今这种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英语学习和应用被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在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力技能又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则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 影响因素 教学尝试 实践 探索  随着全球经济化趋势的深入发展,中国和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在现如今这种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下,英语学习和应用被提升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然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在南京举办的2011年糖尿病教育管理研讨会上正式出台。该《指南》包括了注射技术指导、注射前的心理准备和注射治疗的相关教育.提出了“三位一
【摘 要】网络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的主要手段。它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国教育资源比较缺乏的问题,降低了教育成本,缓解了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需求的矛盾 ,同时,也给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网络教育 优点与不足 思考  一、网络教育的优点和不足  与传统的校园教育相
【摘 要】当前汉语言文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可谓是五花八门,导致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环境良莠不齐。本文针对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今后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就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对策。  【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教学改革  教学策略是教学方案的集中体现,它是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改革,按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策
【摘要】当前全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也显得尤为艰辛和漫长。本文运用SWOT理论分析法,对当前特殊教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了特殊教育院校毕业生就业有四种策略选择:增长型策略(SO)、扭转型策略(WO)、多样化策略(ST)和防御型策略(WT),最后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这几个层面探析了特殊教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对
【摘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兴趣,已日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工程学院普通院系女生体育课兴趣的现状及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女生 体育课 兴趣 普通院系学生  一、前言  体育运动兴趣是学生在生活和实践过程中逐渐
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