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素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应该具备自身的特殊性,它可引进油画素描教学体系中成熟系统的部分,同时也有必要切合自身学科特点加以变化,以更有利于本专业的教学。本文从几个方面对国画专业素描教学的几种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国画素描教学注意点
  
  高等美术院校的国画专业历来很重视素描教学。在很长的时期内,国画素描教学一直沿用油画素描的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但中国画毕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工具材料、技法语言、画面形式、美学思想等方面同油画还有很大区别。尽管油画素描教学体系具有极大的普适性,但从长远着眼,为适应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国画素描教学在初期阶段便应适当地向本专业方向有所倾斜,在素描教学中有意识地引进国画的某些技法和观念。如此一来,学生在造型训练的早期阶段即可接触国画的一些理念性的东西,有助于较快地过渡到更高阶段的学习。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适当强化线在国画素描教学中的地位
  
  线是中国画最根本的造型要素,也是中国画最富特点的画面形式语言之一。也许有人会说,在西方绘画中,也有画家能娴熟地运用线条作画,如安格尔、荷尔拜因等便是此中高手,后来的现代主义画家们,如马蒂斯等人的作品也可令人感受到线的魅力,但这和中国画对线的运用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只是在素描习作中有意或无意地用到了线条,线并不是最根本的造型因素,或者说只是对东方艺术形式语言的某些方面的汲取和借鉴,而在中国画中,线条却上升到了造型根本的高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无数代画家的集体努力,中国画形成了极强的程式性,这其中,线的锤炼更是达到了高度圆熟的境地。中国古代画家曾总结出用线的“十八描”之说,相继搜罗了线条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画中线条变化的无比丰富性。工笔画主要靠线来完成勾勒物象形象的任务,在上色之前,完全依靠线来造型,因而有“以线立骨”之说。有时,一幅纯用线条表现的白描画也可称为一件具有独立意义的完整作品。这就要求画家在用线时注重显示各种变化,如线的轻重、缓急、刚柔、方圆、区直、粗细等。在这里,线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线的好坏决定一幅画的成败。在写意画中,线的变化则更复杂,它可变现为藤蔓、叶脉等细线,也可变现为更加抽象化的粗线,有时甚至以不同宽窄的面的形式呈现,可谓极尽变化之能事。在观看一幅写意画时,除了那丰富的笔墨变化令人产生无限美感之外,极富变现力的线条能在更大的向度上拓展画面的张力,并和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对观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可见,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离不开对线的得心应手的应用。当然,作为造型基础的素描毕竟还是同独立意义上的中国画作品有着很大的区别。素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造型基本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正如笔者前面所提到的,如果在素描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线的功能和意义,对学生加以这方面的引导,那么他们可能在造型训练的早期阶段便能接触进而熟悉国画造型中这一根本性的因素。同时,如果在素描训练中坚持作这方面的引导,学生们在素描绘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进行用线的尝试,随着经验的积累,对于线条这一独特的形式语言的掌握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对国画形式语言的掌握和感悟。因此,在国画专业的素描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且适度地强化线的功用。
  
  二、长期作业训练和短期作业训练穿插进行
  
  这里首先说一下长期作业的必要性。有过美术高考经历的人都清楚,美术考生在进入大学前所接受的素描训练大多是短期的,基本上两到三个小时就可完成一幅作业,因为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这种训练模式可能会使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甚至是一种习惯性的作画套路,但是,大学美术专业进行的是一种学院式的严谨训练,要求学生在素描写生时能充分地观察、理解对象的形体结构等造型因素,进而深入地把观察到的东西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在作业训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和表现,不是怕他们画得慢了,而是怕他们画得快了。由于思维定势、作画习惯、观察表现能力的不到位,学生往往是草草地完成一幅作业,出现深入不下去的现象,相应地,画面上便会出现“空、假、概念化”等毛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做好长期作业的思想准备,向学生灌输这种观念,让他们静下心来“磨”几张作业。当学生画不下去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循循善诱,指出那些尚可充分深入而学生看不出来或感受不到之处,让他们继续塑造,培养他们深入刻画对象的能力。必要时,教师可动手给学生修改作业,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认识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然而,长期作业训练固然重要,甚至是国画基础素描训练的主要方式,我们却不能忽视短期作业训练的作用。短期素描作业可分为速写和慢写两种形式,它们的优势在于,通过该种方式的练习,学生能增强快速捕捉客体对象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大关系、大特征、总体感受等。如果能准确地抓住这些大的方面,在绘画的过程中,便不会被客体对象牵着鼻子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表象时被众多的繁琐细节所迷惑,陷入孤立刻画的状态,画面画得很“花”、很“碎”,而是保持鲜活的印象,始终用整体的观念来统摄画面,那么,当你的作业完成之后,它会是一件整体性很强的作品,而不仅仅是细节的堆砌。同时,由于长期写生磨得时间过长,学生往往会失掉新鲜感和激情,容易出现厌倦的情绪,此时穿插进行速写或慢写的训练,能够起到调节情绪、丰富教学手段的作用。可见,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二者之间可以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在国画专业的基础素描教学中,在确定了以长期作业为主要训练手段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灵活搭配、穿插进行,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取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采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无疑会极大地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肯定其积极的好的一面,同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把这作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参考。同时,教学评价的对象其实是某一阶段教学成果,最直接的指向应该是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他们在现阶段学习中掌握了些什么。对国画素描教学来说,这些东西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在学生的平时训练和作业中,因此,品评学生的素描习作,即通常所说的“评画”便成为美术教学中一个主要的评价方式。这一过程可以出现在某一教学阶段的尾声,也可以出现在教学过程的某个中间阶段,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具体到国画素描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一幅习作后,把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集体评画,但如果在专业辅导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学生的问题,亦可当场指出,并给以可行的修改建议,如果问题具有普遍性,则可适时打断教学进程,进行集体的评价和建议。这时,评价的方式甚至技巧是很重要的。根据教学的侧重点,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使自己特意引进推介的一些东西自然地或不自觉地被学生所接受。如笔者前文所提到的在国画素描教学中要重视线的功用,学生在接受这一观念之后必然要在自己的习作中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一点,在评画时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学生则可感受到鼓励所带来的力量,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教师进而再指出其画面上关于线的一些不足之处或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学生便会虚心接受、认真思考。如此一来,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目的便得到了较为有效的实施。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无论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这并不是说不能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否定和批评是两个概念,批评是为了进步,而否定则会严重地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挫败感。具体到国画素描教学,由于学科的特点,学生的习作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和框框。有些学生囿于能力,其画面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应该对其进行否定,而应着重在对其努力探索的方面的肯定。如此一来,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怎样采取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它是值得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的。
  综上所述,素描教学在国画专业的基础训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缘于自身学科的特殊性,国画专业素描教学在初始阶段亦应有所侧重,以有利于本学科今后阶段的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永波,马也.素描形式语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6(3).
  [2]魏为.线描艺术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1).
  [3]王彦发.素描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1).
其他文献
摘 要: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 “读” “讲” “练”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这一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
摘要: 本文作者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此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甘露醇注射液药液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露醇注射液 药液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区别是填料颗
作文课上,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课内完成一篇作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把人生比喻为运动会,把抱有不同生活目的、不同追求的人比喻成四种人:竞赛者、喝彩者、观看者和经商者。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  课后,我按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评改,平均才42分。  我深感材料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所在高校物理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的开放式实验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 物理开放式实验实施内容优缺点改进措施    一、前言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在宽松的实验环境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修能力和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而培养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动手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同一实验完成时间有长有
外语教学不只是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运用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灵活的技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完善这个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布置适量的作业是十分必要的。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
摘要: 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依托的新型教育形式——网络教育的出现,引发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同样对考试的方式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尝试着从传统考试的特点入手,进一步分析网络教育情境对于考试的影响,旨在通过有效的整合更好地完善考试系统。  关键词: 网络 教育 传统 考试 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考试文化亦源远流长。作为对于人们的知识掌握、能力运用的一种测定,考试的萌芽
摘要: 一年一度的中考已经尘埃落定。本文从试卷总体特点、试卷题型等方面具体分析了2009年镇江市中考英语试卷,并针对中考命题思路对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09年镇江市中考英语试卷试卷命题试卷分析教学建议    2009年镇江市中考英语试题总分为120分,其中听力口语30分,中考卷面90分。命题以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和《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指导和依据,遵循“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体现对学
摘要: 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无效、低效的教学变得有效、高效是广大体育教师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体育教师只有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才能使体育课活起来。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有效教学 自主学习    一位教育家指出:“学习是未来人很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不善于学习,那你将被时代抛弃。”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改变那种教师主宰课堂的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学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数学中的认知主义取代行为主义已成必然趋势。其中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学习”,加涅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构建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以上众多认知学习理论的出现,使数学心理研究范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同时也为我们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此当我们在讨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如何促进其主动发展时,不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认知学习理
摘 要: 完形填空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一种题型,其目的是测量考生的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自2004年新大纲实施以来,完形填空在题量上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15个空增至20个空。但它是否就具有较高的信度?本文采用复本测试法对两篇新版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完形填空的信度进行了检验。从试验的结果来看,这两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完形填空的信度仍有待提高。  关键词: 英语专业四级 考试完形填空 信度    作为应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