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为何“偷”筷子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y_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单位人事科科长退休后,张山这个老科员意外地成了科里一把手,当上了科长。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张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一大早哼着小曲来到他常去的王记豆腐脑店要了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这是张山雷打不动的早餐。
  张山当了科长,走路姿势都和以往不一样了:挺胸抬头,神采奕奕。以往张山在豆腐脑店里吃早餐,只管闷头吃,吃完扔下钱就走。如今他一改往日的沉默,变得夸夸其谈起来。自然他当科长的事也是他“一不小心”说溜了嘴,所有吃早餐的人都知道张山当了科长。
  王老板不愧是生意人,听说张山当了科长,赶紧堆起笑脸对张山一顿奉承:“张科长,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小店的照顾,请您以后还要经常来我这小店吃早餐,小店也会因张科长的到来而蓬荜生辉。您千万不要因为升官而去别家吃饭,‘移情别恋’啊。”王老板半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
  听王老板这样一说,张山心里这个热乎啊,虽然自己只是个小小的科长,没承想王老板会这样看重自己,于是他豪爽地说:“放心吧,王老板,以后我就在你这店里吃早餐,别家再好我也不去。别说我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就是当了处长、局长、市长,也会一如既往地关照你的店。”说着,从兜里掏出十元钱扔在桌上转身走了。
  “张科长,您别忙着走啊,我还得找您钱呢。”王老板望着张山匆匆离去的背景赶紧喊着。
  “甭找了,明天我还来呢……”张山的说话声远远传来,人已没了影儿。
  张山说到做到,从此以后天天到王老板店里吃早餐,而且付饭钱也显得大方了很多,多个块儿八毛的也不让王老板找零,不像以前给个正好。王老板开始还有些过意不去,时间长了心里就想:可能张山当了科长油水大,也不在乎这几个小钱。只要他能天天来吃早餐多给就多给,大不了以后再算给他。于是张山再多给王老板钱时,王老板也就心照不宣地收下,不再找零。
  日子如飞而过,转眼张山当科长一年多了。最近张山来店里吃饭时,却有个特殊要求:让王老板在他的碗里套个塑料袋,然后再吃,吃完后顺手把塑料袋给拎走,还偷偷拿走他用过的筷子。
  虽然塑料袋不值几个钱,可是王老板店里的筷子不是那种一次性的,而是用消毒机消毒过的家用筷子,虽说没几个钱,可是张山一天拿一双,时间长了筷子明显减少。王老板看着越来越少的筷子直纳闷,这是咋回事呢?王老板想问张山可又怕他误会自己小气,毕竟人家是科长。可是不问,天天看张山拿走筷子心里非常好奇。一双筷子也不值几个钱,而且张山每次来吃飯都多给钱,按理也划算,但张山为什么非要偷走筷子呢?
  王老板越想越疑惑,好奇心也就越大,决定上张山家了解一下。晚上趁店里没人,王老板来到张山家。张山和老婆都没在家,只有张山儿子正在家里做作业。看到王老板来,就给张山打电话,张山接到电话很快就回来了。一进门,两人寒暄了几句,王老板就直截了当地问:“张科长,我有件事想问问您,不管我说对说错,您都不要生气,行吗?”
  “行,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我不会生气。”
  “是这样,最近这一段时间您上我店里吃饭总让在碗里套个塑料袋,而且吃完还要把塑料袋和筷子偷偷拿走,是不是有人在背后说我店的坏话,您不好意思明说,觉得我们店卫生做得不好,拿筷子到卫生局去化验了……”
  “原来是这事呀。王老板你想多了。其实不是你店卫生不好,要不好我早明和你说了。我这么做其实也是有苦衷的……”张山看着王老板欲言又止。
  “张科长,您有什么苦衷,相信我就直说吧,我保证不给您乱说。”王老板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
  “好吧,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如果我再不说出来,你不知又想到哪去了。实话告诉你,前一阵单位体检,我被查出患了肝炎,虽然不是传染性的,但也怕别人忌讳,所以不敢和你明说。我有心不去你店吃早餐,又怕你多想。所以才每次吃饭时让你套个塑料袋,而且把我用过的筷子拿走,就是怕万一把病传染给别人。为了弥补你店里筷子的损失,刚才我上超市特意买了几把新筷子,你拿去吧。”张山说完,把新买的筷子递给王老板。
  王老板接过筷子尴尬万分,为刚刚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阴暗想法感到愧疚,又为张山这种为他人着想的行为而感动。他拿着筷子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愣愣地站在那里像一座石像……
其他文献
牛迹山下有个村子,住着张、郑两姓百十来户人家,其中有个辈分较高的郑姓长者,人称苕爹。苕是红薯的别称,当地话中是“傻”的意思。这苕爹可不傻,他是个心灵手巧的木匠,在所有木制品中,最拿手的是木板雕刻,他在木板上雕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楼台亭阁,都惟妙惟肖。有此绝技,想不出名都难!  有人问,这人这么牛,咋叫苕爹呢?原来,鄂中习俗,小孩名字取得越贱越好养,所以一落地,父母就给他取了个苕娃的小名——随着
期刊
蔡青家境贫寒,为了多赚点加班费和节省路费,在外打工的她已有三年没回过老家了。今年公司生意好,春节时她又想留在公司加班多挣些钱。这天,趁公司放假半天,她和几个同事去青瓷镇逛了逛,买回一只青花笔筒,打算送给正上小学的女儿。  那青花笔筒十分漂亮,筒身呈收腰状,线条流畅,釉面晶莹,通体白地青花装饰,以四幅卡通画的形式讲述了小学语文课本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见过的人都对笔筒赞不绝口,和蔡青同宿舍的牛
期刊
罗明决定追求许红。  许红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长得漂亮,个子高挑,瓜子脸,长发披肩。罗明身边有好几个美女,都因为他出手太迟而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羅明是三年前来这个单位的,对业务已经很熟悉了。许红的办公桌就在罗明的隔壁,她坐的位子换了好几个姑娘,每个姑娘坐上半年一年就调走了。有的是被领导看上,分到其他更重要的岗位;有的是找了有背景的男朋友,调到其他单位去了。这些姑娘对罗明都有好感,却没有一个成为他
期刊
一  陈老师家住丰市,退休后养起了鸽子。鸽子给陈老师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但天有不测风云,这天,陈老师像往常一样把鸽子放出去,鸽子飞回来时,却少了一只。没回来的鸽子是小美。  小美是鸽群里最小的鸽子。小美哪去了呢?陈老师从上午等到晚上,小美也没回来。  第二天陈老师出门寻找,到各个养鸽人家去打听。可丰市这么大,这样找等于大海里捞针。半个月过去了,陈老师自知无望,不再找了。  老伴看陈老师神情不
期刊
“走马到任”同“走马上任”。“走马上任”不是骑着高头大马去任职,“走”的本意是现在的“跑”,过去的走是“行”,如“走马观花”、“走为上计”,都是“跑”的意思。走马,指骑着马跑。这个成语出自清朝康熙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  从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西口往北,有一条斜向通往宣武门内大街的东西向胡同叫“海柏胡同”。海柏胡同成街在明代,最早有一座辽金时代的古刹海波寺,寺内有很多古柏,人们习惯将海波寺叫海柏
期刊
梁子是个富二代,大学毕业后,不走寻常路,非闹着去山区支教。  有钱就是任性,没多久,梁子就远赴山区,在一所小学安顿下来。  学校建在一处山坡上,离村子有四五里地。这里的孩子家境贫困,很多家庭仅停留在温饱状态。梁子虽然有钱,但不是势利眼,他支教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做慈善。  这天放学,梁子跟着学生进了村。  村子四面环山,交通几近废绝。村民的房子大多透风漏雨,屋内根本没有家具。走着走着,来到了村长老杨
期刊
川西平原东北面有一座玉皇山,盛产玉皇山葛根和皇菊两样地标性的物产。这两年,山上又建起了长达数十里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每年春天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爱好者参加登山比赛。  三月,正是玉皇山鲜花盛开、百鸟争鸣的季节,气候十分宜人。这一天,各路登山健儿齐聚山腰,准备开始一年一度的春季登山比赛,而在这所有的参赛选手中,就有来自省城中医药大学的大三学生朱葛。  比赛即将开始,正在热身的朱葛却被身边的礼
期刊
相传若干年前,江西省南昌市的东湖边上住着一个名叫白华的老人,老两口无儿无女,相互依偎,相亲相爱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那时东湖之中还没有百花洲,四周绿树成荫,青草如茵。湖水清冽,游鱼欢腾。湖光水色,美至心灵。  白华每天清晨早早起来,沿着湖岸快跑一圈,在享受东湖美景,吸纳新鲜水气之余,还会甩甩腿脚,练练功夫。若是看到有青蛙、兔子等野生动物受伤,他必带回家去助其养好放归;当发现沿途的树苗倒断,便会仔
期刊
老李的儿子买了辆汽车,这是件开心的事。但美中不足的是,汽车不能开到自己的家门口。究其原因,是老李家门口有一根二米高的石柱挡住了去路。  于是老李就想挖掉这个柱子。老李刚刚拿起铲子要挖,隔壁老王从屋里走出来,问老李干吗,老李就说这根石柱挡在这里一点用处也没有,现在儿子买了汽车,因为它挡道儿车开不进家来,所以要把它挖了。以后你家买了汽车,一样也能开到家里了。  没想到老王的脸一沉,说这根石柱是在两家交
期刊
沂水县的老常爷专门负责给死人办事。腊月初三一大早,老常爷一开门,看到门口跪着一个人,是高家棺材铺掌柜高大棺的徒弟于小六。  街西头刚死了一个人,老常爷准备去死者家中主持办事。家里死了人,怎么花钱,花多少钱,主持办事的人说了算。要不人们常说“死了爹娘,卖了屋房”呢。  不过,老常爷从来不做那种伤天害理的事,该拿的他拿,不该拿的一分不要。除非对方是个不孝子,就得多少让他吐点血,受点惩罚。  其实,办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