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规矩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沂水县的老常爷专门负责给死人办事。腊月初三一大早,老常爷一开门,看到门口跪着一个人,是高家棺材铺掌柜高大棺的徒弟于小六。
  街西头刚死了一个人,老常爷准备去死者家中主持办事。家里死了人,怎么花钱,花多少钱,主持办事的人说了算。要不人们常说“死了爹娘,卖了屋房”呢。
  不过,老常爷从来不做那种伤天害理的事,该拿的他拿,不该拿的一分不要。除非对方是个不孝子,就得多少让他吐点血,受点惩罚。
  其实,办这样的事,自然会有人孝敬老常爷。谁呢?棺材铺。因为用不用他们的棺材,老常爷说了算。这不,眼下高家棺材铺掌柜高大棺,打发他的徒弟于小六给老常爷跪门子来了。
  这跪门子有讲究,要赶在老常爷一大早开门前跪下去,而且跪着不能动,一动就表明你没诚意。跪门子的目的,就是告诉老常爷,让死者家属用他铺里的棺材,日后定当重谢。
  老常爷看到门前跪着的于小六,犯了难。就在昨夜,街西头唐家棺材铺的掌柜唐一棺,亲自上门,给老常爷送来了两吊钱。
  老常爷收了唐一棺的钱,就得用他唐家棺材铺里的棺材。何况,老常爷已经吩咐老婆用这两吊钱买了米和菜了。
  于小六刚到高家棺材铺当学徒不久,他手里拿着三个铜板,高举过头顶,看到老常爷开门,怯生生地说:“老常爷,这是我们掌柜孝敬您老的。”
  三个铜板?就是穷死了,也从来没有拿三个铜板来求老常爷的,最低是一吊钱,这也是规矩。如果知道有人事先来找过老常爷了,比如眼下这事,唐一棺比高大棺早一步求到老常爷门上,高大棺想扳回这一局,就得最少拿三吊钱来跪门子,否则门儿也没有。
  老常爷的脸一下子绿了。这高大棺太目中无人了,打发个小徒弟来跪门子不说,才出三个铜板。老常爷这气非同一般,心自然就朝唐一棺那边倾斜了。
  老常爷伸手把于小六拉了起来。这还是规矩,老常爷只要想用谁家的棺材,伸手把钱接了就行了,只要他伸手拉人,比如说他现在伸手拉于小六了,就说明于小六掌柜家的棺材没戏了。
  于小六顺势站了起来,拍拍膝盖上的土,回去向掌柜汇报去了。
  老常爷使劲咳嗽了一声,一口痰从喉咙眼里咳出来,“噗”地一口吐到了地上。
  高大棺是那种很霸道的人,加上灾年,他急于想把铺子里的棺材出手。他见于小六回来了,照脸就是一巴掌,于小六的嘴角立刻殷红一片。
  “走,跟我回去。”高大棺硬邦邦扔下一句话,连看都不看于小六一眼,头前走了。
  于小六抹了一把嘴角的血,一句话没说,一咬牙,跟着出了门。
  老常爷走得慢,这会儿刚到半道上,双方就这么遇上了。高大棺一指于小六说:“你,留下,顶刀!”说完这话,他把一把刀扔到于小六脚下,看都没看老常爷一眼,转身走了。
  不用你家的棺材,如果再来,就得顶刀,而且可以分文不出。这也是规矩,所以高大棺只扔给于小六一把刀,走人了。
  于小六把刀顶在头顶上,就给老常爷跪下了。顶头刀是多年不用的规矩了,连老常爷都几乎不记得了。只要有人顶头刀,那就非用他家的棺材不可,要不然,顶刀的人回去就得自断一根手指。老常爷懂这规矩,但没想到高大棺今天会搬出这规矩。
  断人手指的事,老常爷不做,但规矩又不能坏,他一转身去了唐一棺的棺材铺。
  老常爷前脚刚进门,唐一棺的茶碗就举到了他嘴边。唐一棺说:“老常爷,啥也别说了,我都听说了,喝茶。”
  老常爷伸手把茶碗接了过来。这同样是规矩,只要接了茶碗,唐一棺的棺材他可以不用让死者用了,但是他必須得记下,再有死人的事,第一个要用的就是唐家棺材铺的棺材。
  老常爷放下茶碗,一抱拳,说了声“多谢”,转身走了。
  去死者家里还要经过于小六顶刀的地方。一来一去,半盏茶的工夫,于小六却倒在了血泊里。
  于小六让马车撞了,马车跑了,只剩一个受伤的于小六。
  老常爷大吃一惊,顶刀的人一旦出现伤情,不是老常爷伤的,也得老常爷顶着。为啥?这也是规矩。顶刀人受了伤,说明老常爷没在意顶刀这回事,没保护好他。他回去断不断手指,老常爷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可现在,老常爷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高大棺来了。老常爷头上的汗都下来了,小声说:“我不是这个意思。”谁知高大棺呵呵一笑,让人把于小六拉走了,然后对老常爷一拱手,说:“谢谢老常爷给面子。”
  于小六人不在了,死无对证,高大棺现在故意这么说,是给老常爷台阶下,老常爷岂有不懂之理。
  老常爷叹口气,伸手握住了高大棺的手,双方的交易算是成了。
  之后,老常爷去了死者家,高大棺回去重新准备棺材。因为他这生意是靠跪门子、顶头刀换来的,按规矩,得用铺子里最好的棺材,而且还得给老常爷送最厚重的礼。本来两吊钱搞定的事,高大棺现在不得不拿出十吊钱孝敬老常爷,这也是规矩。同时,他还得出钱给于小六治伤。
  晚上,高大棺揣着十吊钱去了老常爷家。老常爷让高大棺坐下,说:“你说咱这镇子,巴掌大的地儿,就你和唐家两家棺材铺,这次用他的,下次肯定会用你的,你又何必让徒弟来跪门子呢?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高大棺掏出十吊钱,拱拱手说:“老常爷,千不该,万不该,我不该欠下赌债。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老常爷说:“现在好了,不但赌债还不上,还多花了钱。你说你小子办事也太离谱了,竟让小六拿着三个铜板跪门子。你要是按规矩来,出三吊钱,你说我会不在意这老规矩吗?”
  “什么?三个铜板?我明明给小六三吊钱!”高大棺大吃一惊。
  高大棺立马回去找于小六,可是于小六早跑了,桌上留了一封信。信上说,他之所以这么做,都是高大棺和老常爷逼的。他到高家当学徒,高大棺从来没把他当人看。至于老常爷,去年于小六爹死了,老常爷逼着他卖了祖房,要不然他也不会到高家当学徒。他顶刀时让车撞了,那是故意的,为的就是给老常爷和高大棺出难题,制造矛盾。让他没想到的是,高大棺根本不在乎他的死活,很轻松地就把事儿化解了。
  这时,老常爷来了,他给高大棺拿回来五吊钱。老常爷说:“钱我留下了五吊,三吊给了唐一棺,还他的情分,两吊算是你孝敬我老头子的。”
  老常爷看了于小六留下的信后,说:“我想起来了,这个于小六不孝顺,去年我给他爹主持办事时,只想惩罚他一下,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高大棺叹口气,说:“我以前当学徒时掌柜也是这样对我的,没想到我按照规矩对待于小六,他竟然受不了。”
  老常爷叹口气说:“人和人不一样,有人吃得了苦,有的人吃不了;有的人明白你的良苦用心,有的人打死也不明白。我决定了,往后金盆洗手,不干这一行了,我要告诫子孙凭力气吃饭。”
  高大棺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其他文献
这几天,田大妈遇到一件烦心事,儿子田大江和工厂人事科的钱曼丽处了对象。钱曼丽长得像个“花瓶”,据说硕士毕业的厂办秘书追求她,她都没动心。钱曼丽看上普通的蓝领技师田大江,为的是啥呢?  田大妈想到了自己婆婆传下来的玉麒麟,拐弯抹角一盘问,田大江吞吞吐吐地表示:“确实无意之中和曼丽说过这事儿,她说还要来见识见识呢。”  田大妈心里惴惴不安,家里的那块玉麒麟,以前拿到《鉴宝》节目组找专家鉴定过,价值不菲
期刊
牛迹山下有个村子,住着张、郑两姓百十来户人家,其中有个辈分较高的郑姓长者,人称苕爹。苕是红薯的别称,当地话中是“傻”的意思。这苕爹可不傻,他是个心灵手巧的木匠,在所有木制品中,最拿手的是木板雕刻,他在木板上雕刻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楼台亭阁,都惟妙惟肖。有此绝技,想不出名都难!  有人问,这人这么牛,咋叫苕爹呢?原来,鄂中习俗,小孩名字取得越贱越好养,所以一落地,父母就给他取了个苕娃的小名——随着
期刊
蔡青家境贫寒,为了多赚点加班费和节省路费,在外打工的她已有三年没回过老家了。今年公司生意好,春节时她又想留在公司加班多挣些钱。这天,趁公司放假半天,她和几个同事去青瓷镇逛了逛,买回一只青花笔筒,打算送给正上小学的女儿。  那青花笔筒十分漂亮,筒身呈收腰状,线条流畅,釉面晶莹,通体白地青花装饰,以四幅卡通画的形式讲述了小学语文课本中“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见过的人都对笔筒赞不绝口,和蔡青同宿舍的牛
期刊
罗明决定追求许红。  许红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长得漂亮,个子高挑,瓜子脸,长发披肩。罗明身边有好几个美女,都因为他出手太迟而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羅明是三年前来这个单位的,对业务已经很熟悉了。许红的办公桌就在罗明的隔壁,她坐的位子换了好几个姑娘,每个姑娘坐上半年一年就调走了。有的是被领导看上,分到其他更重要的岗位;有的是找了有背景的男朋友,调到其他单位去了。这些姑娘对罗明都有好感,却没有一个成为他
期刊
一  陈老师家住丰市,退休后养起了鸽子。鸽子给陈老师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但天有不测风云,这天,陈老师像往常一样把鸽子放出去,鸽子飞回来时,却少了一只。没回来的鸽子是小美。  小美是鸽群里最小的鸽子。小美哪去了呢?陈老师从上午等到晚上,小美也没回来。  第二天陈老师出门寻找,到各个养鸽人家去打听。可丰市这么大,这样找等于大海里捞针。半个月过去了,陈老师自知无望,不再找了。  老伴看陈老师神情不
期刊
“走马到任”同“走马上任”。“走马上任”不是骑着高头大马去任职,“走”的本意是现在的“跑”,过去的走是“行”,如“走马观花”、“走为上计”,都是“跑”的意思。走马,指骑着马跑。这个成语出自清朝康熙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  从北京西城区琉璃厂西街西口往北,有一条斜向通往宣武门内大街的东西向胡同叫“海柏胡同”。海柏胡同成街在明代,最早有一座辽金时代的古刹海波寺,寺内有很多古柏,人们习惯将海波寺叫海柏
期刊
梁子是个富二代,大学毕业后,不走寻常路,非闹着去山区支教。  有钱就是任性,没多久,梁子就远赴山区,在一所小学安顿下来。  学校建在一处山坡上,离村子有四五里地。这里的孩子家境贫困,很多家庭仅停留在温饱状态。梁子虽然有钱,但不是势利眼,他支教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做慈善。  这天放学,梁子跟着学生进了村。  村子四面环山,交通几近废绝。村民的房子大多透风漏雨,屋内根本没有家具。走着走着,来到了村长老杨
期刊
川西平原东北面有一座玉皇山,盛产玉皇山葛根和皇菊两样地标性的物产。这两年,山上又建起了长达数十里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每年春天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登山爱好者参加登山比赛。  三月,正是玉皇山鲜花盛开、百鸟争鸣的季节,气候十分宜人。这一天,各路登山健儿齐聚山腰,准备开始一年一度的春季登山比赛,而在这所有的参赛选手中,就有来自省城中医药大学的大三学生朱葛。  比赛即将开始,正在热身的朱葛却被身边的礼
期刊
相传若干年前,江西省南昌市的东湖边上住着一个名叫白华的老人,老两口无儿无女,相互依偎,相亲相爱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那时东湖之中还没有百花洲,四周绿树成荫,青草如茵。湖水清冽,游鱼欢腾。湖光水色,美至心灵。  白华每天清晨早早起来,沿着湖岸快跑一圈,在享受东湖美景,吸纳新鲜水气之余,还会甩甩腿脚,练练功夫。若是看到有青蛙、兔子等野生动物受伤,他必带回家去助其养好放归;当发现沿途的树苗倒断,便会仔
期刊
老李的儿子买了辆汽车,这是件开心的事。但美中不足的是,汽车不能开到自己的家门口。究其原因,是老李家门口有一根二米高的石柱挡住了去路。  于是老李就想挖掉这个柱子。老李刚刚拿起铲子要挖,隔壁老王从屋里走出来,问老李干吗,老李就说这根石柱挡在这里一点用处也没有,现在儿子买了汽车,因为它挡道儿车开不进家来,所以要把它挖了。以后你家买了汽车,一样也能开到家里了。  没想到老王的脸一沉,说这根石柱是在两家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