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看人要看行动。”无论是写人、记事的文章,要把人物写活,关键是要把人物的动作描写具体。那么,怎样才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呢?
一、留心观察。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我们平时要处处留心观察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才能把人物写活。如著名作家施耐庵为了写《景阳冈》“武松打虎”,他通过“深山观虎→借虎皮学打虎→看醉汉打狗→打椅子学打虎”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琢磨打虎的动作,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才把武松打虎写得栩栩如生,生动感人。由此可见,要把人物写具体,首先要观察好人物的言行举止、动作、神态。
二、参加活动。要写好人物的动作,你不妨参加一些喜爱的活动,注意人物的动作,再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如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先自己示范:当听到上课铃声响后,同学们和“我”怎样拿出书本、学习用具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并用动词“踏”、“坐”、“掏”、“取”、“摆”写一段话。这样边做边写,就能把人物写活。
三、用词准确。要使人物动作生动活泼,还要用词准确。如《课间十分钟》写“丢沙包”中,“沙包飞来……抓住了沙包。”用了“抬”、“转”、“捞”、“抓”等动词,作者把“海底捞月”接沙包的场面写得生动逼真。若把“抬”换成“踢”,“转”换成“扭”,“捞”换成“捡”,“抓”换成“拿”就大为失色,不生动形象了。
四、动作词语要有变化。描写动作词语不要呆板,要有变化,不要一写到手的动作都是用“拿”。还可以用“打、提、推、拉、举、摸、捞”;又如写脚的动作词语,除了用“走”,还可以用“踢、踩、踏、蹬、弯、蹲”;又如写眼睛的动作词语,除了用“看”,还可以用“观、巡视、俯视、仰望、远看、遥看”等。总之,在写人物动作中,词语有所变化,文章就生动具体了。
(人华/编辑)
一、留心观察。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我们平时要处处留心观察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才能把人物写活。如著名作家施耐庵为了写《景阳冈》“武松打虎”,他通过“深山观虎→借虎皮学打虎→看醉汉打狗→打椅子学打虎”的全过程进行观察、琢磨打虎的动作,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才把武松打虎写得栩栩如生,生动感人。由此可见,要把人物写具体,首先要观察好人物的言行举止、动作、神态。
二、参加活动。要写好人物的动作,你不妨参加一些喜爱的活动,注意人物的动作,再把活动过程写清楚。如上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先自己示范:当听到上课铃声响后,同学们和“我”怎样拿出书本、学习用具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并用动词“踏”、“坐”、“掏”、“取”、“摆”写一段话。这样边做边写,就能把人物写活。
三、用词准确。要使人物动作生动活泼,还要用词准确。如《课间十分钟》写“丢沙包”中,“沙包飞来……抓住了沙包。”用了“抬”、“转”、“捞”、“抓”等动词,作者把“海底捞月”接沙包的场面写得生动逼真。若把“抬”换成“踢”,“转”换成“扭”,“捞”换成“捡”,“抓”换成“拿”就大为失色,不生动形象了。
四、动作词语要有变化。描写动作词语不要呆板,要有变化,不要一写到手的动作都是用“拿”。还可以用“打、提、推、拉、举、摸、捞”;又如写脚的动作词语,除了用“走”,还可以用“踢、踩、踏、蹬、弯、蹲”;又如写眼睛的动作词语,除了用“看”,还可以用“观、巡视、俯视、仰望、远看、遥看”等。总之,在写人物动作中,词语有所变化,文章就生动具体了。
(人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