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公共基础课在中职教育中的作用展开论述,从基础课课程设置、课程评价机制以及教师自身发展入手对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改革提出几点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院校;教学;文化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中职院校的专业课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并且成效显著。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课程在中职院校的地位处境堪忧,改革步履维艰。这种现象直接源于职业学校对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偏见。
  一、文化基础课在中职院校中的作用
  中职院校的专业课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却不得不经受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考验。职业院校的教师要通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学习才能完全掌握新技术,而之后才能传授给同学们,而这段时间里新的技术又出来了,学生们在校期间接受新技能的速度跟不上日新月异科技发展的速度。如果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直接可以办成职业培训,或者我们的中职生可以不进职业学校学习而直接拜师学艺,几年的时间远比在学校学的多。其实不然,中职生在学校里学的不仅是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使他们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创业就业的能力和转岗再就业的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正是以文化基础课程为载体。所以说,专业技能能在一定时期内被强化训练出来,但是通过学习文化基础课使中职生在学校接触的养成的个人能力和内在涵养却不能在短时期内一蹴而就。所以本文作者认为加强中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发展和提高都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近年来中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薄弱,更需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
  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分工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仅仅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必然会使自己的职业知识过窄,使职业能力发展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因此学好基础课,是对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接受终身教育进行基础知识储备,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
  再次,加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还是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需要。中职教育除了使学生具有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促进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年龄。中等职业文化基础课教学特别是哲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科学发展史的介绍、实验实践环节的运用,能够促使学生在这一年龄段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改革
  在短短的三年的中职教育时间内,中职院校的教师既要完成一定量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专业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又要完成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任务十分艰巨。要顺利达到中职教育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
  1.要加强文化基础课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现状,重视校本教材建设,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上、课程课时及种类设置上、课程实践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下功夫。
  首先,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在维持文化基础课程正常课时量的同时要加强课程的多样化、综合化。课程的多门多样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基础课程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再次,要加强文化基础课的社会实践性。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应该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注重实践课程的开发,做到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后,要加强基础课的实用性。基础课程的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与专业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化素质和能力。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对个人礼仪、形体气质要求较高,作为基础课的体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就应该侧重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形体、举止仪态的训练。而针对焊接数控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学可以从体能训练方面展开教学。
  2.由于职业学校的特性,学校和学生的目光都盯在专业课程的成绩上。并且,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而文化基础课评价体系还是以学校内部考核为主,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的监督,对于教师和学生学校内部的评价机制相对宽松。这便导致了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所以建立有效的文化基础课教学评价机制势在必行。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实行最终考核成绩与平时学生的学分相结合,变单一理论知识考核为理论知识与相应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引进得到社会承认的一些资格等级考试,强化教学评价功能。
  3.教师的发展与课程改革密不可分。纵观文化基础课,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关注和支持明显不够,多数教师对新课程不愿了解,更缺乏积极性来实施新课程。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范围非常有限,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的参与仍停留在宏观层面,真正在课堂层面进行课程改造的教师很少,教师的课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中职院校对于文化基础课教师的再成长关注力度不够,相对于专业课教师基础课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社会层面也缺乏相应的关于中职院校文化基础课教师学习交流再提升的平台。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文化基础课对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的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基础课在普及一定的科学基础的同时,应以人为本,并与终身学习的思想相结合,为中职生的后继学习和转岗换岗打基础,使之成为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社会人。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患者男,42岁.因生殖器水疱3 d临床诊断为生殖器疱疹.予阿昔洛韦200 mg,每日5次口服;胸腺肽20 mg,每日2次口服.服药5 d后,患者全身出现米粒至绿豆大鲜红色斑疹,对称分布,伴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
组织病理特征图1的组织病理特征是角化过度,角质层下水疱,疱内可见少量中性粒细胞,颗粒层细胞出现松解,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许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报告5例发生在斑痣上的Spitz痣,其中1例位于下肢,4例位于面部。5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在斑痣上出现的红色或褐色丘疹。组织病理检查均为Spitz痣。
【摘要】作文是体现语文功底的一种形式,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经过小学学习有了一定的语文功底,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把学生带上一个更高的阶级。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各方面发展的内在潜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激发学生潜质,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本文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结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特点,从多方面探讨该如何有效开展初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理应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备课、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以及学生评价等多
【摘要】积极心理学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学中积极心理学渗入的目的是为了关注学生的心理,运用心理知识来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积极心态。本文分析中职语文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运用,以期将积极心理学更好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
透过文字的联想,这是一个转换加工的过程,是一个创意的过程,它不是从记忆的仓库中搬取存货,而是将眼前所见的文字立起来,和生活对接,将那些委婉百啭的无声文字变成了一种辛酸
组织病理特征图1A表现为表皮下方呈芽蕾状向真皮内突出的肿瘤团块,与周围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相比,细胞有明显的异形性。细胞核明显呈嗜碱性;图1B表现为表皮下部(表皮内)肿瘤团块,团块
【正】 近几年,路南乡为了改变早春温室连茬栽黄瓜病重低产的问题,实行黄瓜、番茄倒茬栽培.1989年,全乡共栽早春番茄105亩,平均单产6750公斤,平均亩产值11200元.其中前塘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