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评价探析

来源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over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如何进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根据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POA)理论及其“师生合作评价”(TSCA)原则,提出基于“产出导向法”(POA)理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评价模式,并从理论依据、具体路径、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本文从诊断性测评、过程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三个维度给出多元化的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评价手段,以期提高思政育人成效,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育人目标。
其他文献
公元714年,唐朝册封渤海国大祚荣的使者在归途中于今旅顺口黄金山镌刻了鸿胪井刻石。通过辨析各家研究成果并重新解读相关文献,可以推断使者名字的正确书写应为“崔忻”,而不是“崔䜣”;崔忻出使渤海国的时间应为唐睿宗先天二年二月,当时他领有“宣慰”和“册封”的双重使命;刻石铭文中的“靺羯”,是指大祚荣政权根据其主体民族使用的短期国号,而非唐朝对靺鞨民族的蔑称;而铭文中的“井两口”,很有可能是指安东都护府为接待崔忻使团特别挖掘的两口井。
采用文献法,针对中国幼儿教育政策中的小学化由来、改进与治理等进行考察表明:中国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现象,清朝末年,自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产生以来就存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成立后,幼儿教育政策中的小学化现象,由借鉴苏联的分科教学法经验而来,且深入到幼教工作者的观念层面,体现在小学化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与任务、小学化的“间接经验”等智育内容,小学化的“双基”作业等。中国政府着重对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现象进行了全面、持续性地纠正与改进,乃至近年来的全面重拳治理。在幼儿教育层面的上下求索,终将为人类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唯物史观是建立在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科学的历史观。与唯心史观拥护者的“想象活动”以及抽象经验论者的“僵死的事实”不同,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无疑是“现实的人”。正是从这样的逻辑起点出发,从处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范围的“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唯物史观才从根本上区别于唯心史观,才能以科学的视角审视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
耿铁华教授是中国高句丽研究的标志性人物,从1982年开始系统从事高句丽研究,已然走过40年的历程,这期间耿铁华教授发表和出版的高句丽研究论著是中国之最,在整个东亚学术领域亦享有盛名。对于耿铁华教授扎根边疆学术生涯的梳理,是学术史的重要工作,更是验证这一代学者“学术戍边”的重要践行之路。在耿铁华教授从业40周年之际,对其进行学术访谈,可以很好地展现耿铁华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学术见地的深远以及中国高句丽研究未来学术道路的发展方向。
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发展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实状况不能满足高质量乡村教育发展需要。要提升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社会支持。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是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三是加大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力度。通过多方面努力为乡村教师稳定从教、实现
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适用于图像分析的视觉语法框架,以中英文同款广告图像为研究对象,对收集到的46组同款广告进行对比,分析和解读不同版本的广告图像在互动意义接触维度上呈现出的差异,并运用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予以解释,探究中英文同款广告“形似”表象下蕴含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为跨文化作品的制作与传播提供借鉴。
摘 要:与世界上已有的自由贸易港相比,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特”在哪里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国特色的主要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治理等是其基本制度特色;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体制、治理体系是其对外开放的内涵;内外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体系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特别是“三农”发展和广袤的海疆经济,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自由贸易港(区)
人文素养对小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对话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和共同体精神的培育等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红色知识的传播、红色精神的弘扬以及红色实践的开展促进小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情怀以及人文行动的养成。小学教育教学行动中,应有意识地通过系列教学设计促进红色文化对小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价值实现,即:以小学生的红色文化基础为起点,设计人文素养提升的教学目标;以小学生人文素养问题为基点,建构红色文化教学融入的内容框架;以“传统+现代”混融方法为媒介,丰富红色文化融入课堂的作用载体;以人文素养表现为评价内核,激发红色文化促进
深度翻译理论提倡“以评注或附注的方式力图把译文置于深厚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较好地解决了典籍翻译中既要保证译文可读性,又要注重语境构建、文化沟通的难题。《老子绎读》的英译本通过译文内的脚注、行内注及译文外的前言、内容提要、后记、附录等为译文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源语言和源文化信息,加深读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这既验证了深度翻译理论对典籍翻译的指导作用,也为典籍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肩负历史重任和民族希望,在与日伪军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与磨砺中,熔铸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东北抗联奋斗精神。东北抗联奋斗精神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基因的继承和发扬,在整个抗日战争进程中起到重要的激励和引领作用,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法宝。站在历史新阶段,传承和审视东北抗联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对于民众价值观的引领,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活力和信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