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诗海中最美的一朵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中国的诗歌史,有唐一代的诗坛真是万花争艳,盛况空前。对唐诗的鉴赏,就是对这份珍贵的文学遗产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
  唐诗鉴赏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知人论世、解剖内容、分析艺术、领略意境、把握风格。下面拟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著名七律《登高》为例来略作阐述。
  一、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即了解、掌握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这是掌握唐诗的第一步。语文教育家汪广仁常说:“任何一首诗都与作者本人生活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只有把作品和作者联系起来,把作品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阶段中去分析,才不会就诗论诗,只见诗不见人,也不致以偏概全,以点代面,这样的鉴赏就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剖析亦能准确。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曾使唐朝一度繁荣辉煌,日趋尖锐的种种矛盾又酿成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安史之乱,持续八年,生产破坏,人民遭难,唐帝国从此一蹶不振。杜甫也因此乱而和人民一起经历了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生活。大历元年(766年),他55岁时,再度漂泊到了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在此住了近两年。深秋之际,诗人贫病交加,登高望远,抚今追昔,感慨良多,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
  作到了“知人论世”,我们就能从外围材料进入作品的具体分析。
  二、解剖内容
  解剖内容,就是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作到古为今用,从中汲取有思想价值的营养。杜诗向有“诗史”之称,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同时还是一种时代、社会和历史的实录,充满了诗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登高》就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大体有三层:
  1、 描绘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首联就展现一派壮阔图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十四个字突兀而来,振起全篇。在如此苍凉开阔的背景中,诗人摄取了六件有典型性的景物:“风”、“天”、“猿啸”、“渚”、“沙”、“鸟飞”,每种景物用一个字来形容:“急”、“高”、“哀”、“清”、“白”、“回”。秋风劲吹,晴空如海,高猿长啸,这是作者的感觉耳闻;小洲清晰,沙滩净洁,飞鸟回旋,这是作者的登临俯视。颔联更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三峡峡口以风大闻名,故叶落纷纷,闻之有“萧萧”之声;三峡峡深流急,故波涛汹涌,观之有“滚滚”之势。而“落木”和“长江”又分别以“无边”和“不尽”来形容,境界更阔大无穷,景致更形象生动,愈见秋意已深,肃杀之气已遍临天下。诗人耳闻目睹,围绕夔州秋季的特定环境,描绘了一幅精美绝伦、尺幅万里的秋日江山图。
  2、 慨叹自己羁旅漂泊、潦倒孤老的境况。颈联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极言距故乡之遥远,是就空间而言;“悲秋”,指时节凄凉;“常作客”,即长久漂泊;“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年岁已暮,是就时间而言;“多病”,指身体衰弱;“登台”喻相思难寄;“独”字,更显出其举目无亲,身世之孤。宋人罗大经曾评说:“十四字之间含八意”,可见在如此精炼的篇幅中,含义之深,容量之大。
  3、 在感怀痛苦中表现出国难深重的真切现实。尾联“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诗人进一步抒发愁思,感情更为深沉。诗人备尝艰辛,白发弥添,欲以薄酒来排忧解恨,然又衰弱多病不能喝酒,于是忧愁和苦痛更难排遣。但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叹老嗟悲”,联系上文,个人家庭的愁苦与国家的残破动乱、人民的苦难辛酸不可分割。在作者飘零寥落、孤苦多病中,我们不难看到安史之乱以来持续十多年的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极大灾难。这就是诗篇的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在个人的身世感叹中融入了广阔的社会内容,有极高的思想意义。
  以上三层内容,互为交融互相渗透,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包含着诗人家愁国难的心情,这种心情又恰是在一种特定的气候环境中形成,它们都是一定时代社会的产物。概括起来,就是全诗的主题:写登台所见之秋景,抒辗转流离之愁情,发孤老艰难之悲感,在无边无际的秋声秋色和诗人的百感交集中表现了国破民苦的社会现实。
  鉴赏唐诗,在解剖思想内容各个侧面的基础上归纳出主题思想,进而可赏析它的艺术精华。
  三、艺术特色
  唐诗的艺术特色大致可从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章法结构、语言运用四个方面来探寻。
  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包括提炼题材、确定主题、刻画形象、考虑布局等。《登高》诗以选取和提炼夔州秋景这个题材起始,以抒发诗人悲凉的感情结束。写景是为了抒情,但情又因景生、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构思巧妙,浑然无迹。
  表现手法是指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叙述、描写、渲染、夸张等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法。此诗描写景色笔法灵活,善于变化疏密有致,有声有色。通过对种种景物多方面的描写和形容,以突出诗人自我形象,烘托诗人的情绪,加强艺术效果,且余味无穷。
  章法结构是指诗篇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该诗对仗精工严整。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相对,此篇则四联皆对。不仅上下两句对称,而且一句之中自相对偶(如以“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工稳的对仗,给人以神清目爽、整齐匀称的美感。
  语言运用是指作家运用文学语言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技巧。此诗音调铿锵,韵律和谐,字字精当,用语准确。另外还有象颔联那样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声调上四声具备,读来抑扬有致、一字一顿,诗人的感情脉搏就在这响亮而有节奏的声调中沉重地跳动着。
  四、领略意境
  意境既表现了气韵生动的自然景象,更表现了主体与客体的圆融无碍、物我齐一。这是一种博大的艺术胸怀,有了它才有人们常说的“缩万里于咫尺”。《登高》一诗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生动,使具体的景物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写景或抒情,角度虽然不同,但都以“悲秋”为中心来组织全篇内容。秋色秋景的描写体现了杜甫苦思悲秋的特殊情感,作者的主观世界和景物的客观特征得到了和谐统一,意境优美,产生了极强的艺术魅力。领悟了意境,我们就可以对作品所提供的内容进行一番“再创造”,促进思想活动的深入。
  五、把握风格
  把握风格就是探讨和掌握从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总特色。《登高》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沉郁”是心情的沉重忧郁和文思的深沉郁积,“顿挫”是手法的凝练含蓄和声势的抑扬转折。把握好风格,才能真正在整体上了解唐诗的独特价值,达到较高的鉴赏水平。
  鉴赏唐诗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上述五个方面外,还可斟酌诗中的修辞、炼字(抓关键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以及它们的活用)、用典、语序倒装等,对比各诗论家的注释解说以不污古人,得其真意;透过“诗眼”窥视全篇等等。
  (作者电话:13628322668;信箱:1125119734@qq.com)
  
其他文献
目前,课堂教学我觉得存在着两种现象,就是“棒杀”与“捧杀。”  什么是“棒杀”?我认为就是在课堂上,当孩子们回答问题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就立刻满脸不高兴,甚至是一顿呵斥:“错了,站在那里。”“真是不动脑筋,乱回答。”“没有想到就别举手……”如此一来,答错的孩子满心愧疚,无地自容;正想举手的孩子立刻就打消了念头;举着手的呢,犹犹豫豫打算抽回手去。理由是孩子们怕回答问题,对了无所谓;要是错了,那肯定是
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在解答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而苦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小组合作学习把教育家汪广仁所说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  为
高校教材工作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教材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实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本人现就怎样搞好教材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更新观念,重视教材管理工作。  有的人认为教材管理工作就是预订、收发教材而已,只要保证课前到书就行了。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教材管理水平低下,更谈不上教材建设的宏观规划。近些年来,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清明节那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爸爸妈妈带着小米粒去祭祖扫墓。  “清明是节气还是节日呀?”小米粒纳闷地问。  爸爸解释道:“清明本来是节气,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和扫墓的习俗,形成了清明节。它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回到家,爷爷戴着斗笠,正在栽种桑树。“您怎么这个时候种树呀?”小米粒问。  “下春雨,树苗长得快。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爷爷笑着说。  “小树小树,多喝点春雨,快快长
临近大学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又到了躁动不安的时节。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板度过了纠结无奈的几个月,忍受着技工荒。  不过,这种“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也许将在2014年开始逐渐终结。  教育部已成立转型改革联盟  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
我担任数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有23年,小学5年,初中17年。在每一学年的统考成绩中,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同级同类班级中都名列前茅。对数学学困生的特点,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义务教育的实行,初中教育对象由选拔择优转变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增加了初中学生数量,更主要的是扩大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我担任的班级中,每一届最高分有95分以上的,但最低分0分也有数人。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
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其观点颇耐人寻味。它的内涵是木桶的最大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  细细思来,这个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就说做人吧,万物之灵的人是大自然的杰作。但作为个体,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和不足,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瑕疵和败笔,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是我们身上最短的那块木板。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自己的这些“短板”视而不见,不愿设法修补和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的秘决,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感兴趣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探究。要想让学生对科学课产生学习兴趣,我作为一名科学课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关注儿童原有的认知基础。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
在毛泽东的所有诗词中,最有名的要算是《沁园春·雪》了。  关于这首词的经历,将来很有必要写一篇“《沁园春·雪》传播小史”。我现在见到的史料,有周策纵关于这首词的来历以及胡乔木与这首词的一些传闻,如果努力,我想还可以找到更多史料。  我亲眼见过发表这首词的最早史料,是储安平当年在重庆主编的《客观》周刊,当时这本周刊的“副叶”是聂绀弩主编的。这首词发表后,当时知识分子有很多议论,有些知识分子从这首词中
我们知道,有效的预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探索过程。古语说得好,温故而知新。那么,有效的复习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形成技巧,在考试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复习的目的在于强化记忆、消化吸收、深化提高,使书本上的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熟练掌握、应用自如的工具。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得当有序地抓好中考前的综合复习对于学生在这一学科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是多么重要。我的重点事项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