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i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2.理解本文观点,了解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3.理解文中的疑难语句,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观点。
  
  二、教学设想
  
  本文由于是翻译文章,又涉及到一些艺术审美的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积累都较远,所以理解上难度会比较大,尤其是一些含义丰富、表达特殊的语句很可能成为阅读障碍,所以讲解此文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复杂道理简单化,使他们更好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导语:大家有没有看过李亚鹏演的《射雕英雄传》?感觉怎样?李亚鹏演郭靖的收获我用一个歇后语来概括:李亚鹏演郭靖——找骂。事实上李亚鹏演的郭靖也并不像评论者说得那样一无是处,努力演的结果却招来恶评如潮,骂声一片。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日本当代作家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中揭开谜底吧!
  展示维纳斯的雕像,欣赏女神之美。
  欣赏着维纳斯的形象,我们不能不惊叹她的美丽和端庄。作者说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与丰满诱人的惊人调和,是一个美的典型;同时,我们也发现作品中的维纳斯的最大特点或者说与众不同点就在于她的断臂。千百年来,许多“好心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替她的断臂复原。
  从课文中找出各地艺术家们关于维纳斯的复原方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五段开头的三句话。展示维纳斯复原前后的图片资料,问同学们觉得哪一个更美,美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形形色色的复原的争论中,作者是什么态度?请在原文中找出作者的看法。(作者坚决反对为维纳斯复原:恐惧、空虚等。)
  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段,请在第一段中找出反对的理由,也即本文的基本观点的完整表述。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观点鲜明,态度坚定,不容商量。不矢口大家对此有无怀疑?
  
  (二)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把文章的观点拆成两个小问题:(1)维纳斯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2)维纳斯失去的为什么必须是双臂?(为了便于理解这一部分,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列举具体的手势所象征的意义以及手在舞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来说明作者的观点;要学生设想失去双腿的话,会产生多大的想象空间呢?这样看似难懂的话便很明白了。)
  课文就是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原句回答。
  文章三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明确: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论述失去双臂却能带来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第二部分,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反而不会超越“丧失”的美感。第三部分则从侧面探讨米洛斯的维纳斯必须失去“双臂”才可能存在梦幻曲。除此之外,失去肉体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可能产生此效果,也就是说缺失是有条件的,要恰到好处,并不是随意的缺失都会形成“美”。这样更增强了作者观点提出的坚定性和客观性。
  板书:
  无包含着不尽的梦幻 为什么要失去?
  有受到限制、不充分 不失去会怎样?
  残缺要恰到好处
  为什么失去的是双臂?
  
  (三)提炼观点,掌握规律
  总结: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观点,即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的理由是什么?
  作者斩钉截铁地说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就是由于断臂的维纳斯给欣赏者留下了更大更广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双完美的玉臂。对于艺术创作而言,“形体的残缺”不等于艺术的残缺,有时恰恰相反,形体的残缺会铸就“艺术的完整”;艺术创作贵在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艺术创作中舍去一些东西,但能让欣赏者得到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久远的生命力。这也就是艺术上“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原则,也就是虚实相生。
  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维纳斯的断臂,借助缺失来获取完整,也可以说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人知有臂处是臂,其实无臂处也是臂!所以作者才会如此坚决的反对为维纳斯复原双臂,甚至连可能出现的原形也要“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
  这样我们就可以揭开上课前提的问题了,每个射雕迷借助金庸的文字、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在心目中都有自己认为的理想的完美的郭靖的形象,当郭靖的fass们意识到屏幕上的郭大侠竟然变成了李大傻时,当然会怒火中烧,乃至口诛笔伐了,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四)领会要义,释疑解难
  领会了本文的基本观点,理解了“以少胜多无中生有”的艺术原则,我们便找到了解读文中疑难语句的一把钥匙,很多似懂非懂的句子便会变得清晰起来,很多疑难语句便可迎刃而解。因为很多句子都是对课文观点的阐释,是同一语意的不同表述。下面我们以两个句子为例:
  ①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
  艺术作品的艺术效果决定着艺术作品的命运。双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有一种难以描绘的神秘气氛,有一种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烘托的作品更加秀丽迷人。同时这种丧失带来的美感与创作者毫无关系。艺术效果决定美术作品的命运,维纳斯神奇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成为不朽的杰作。
  ②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亳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双臂完好,那是定型的,无论多么美妙,也只是一种特定的形态,单一的,特殊的,限制人的想象,而断臂的维纳斯,则可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那是不定型的,普遍的,因而是完整的。
  讲解过程中始终扣断臂的艺术效果,即本文的观点和涉及到的“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来讲,学生就会发现,实际上很好理解。然后,要学生自己试着用这一个办法解读其他语句,学生会轻而易举地把他们解释清楚。如以下句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难度了。
  
  (五)思维迁移,学以致用
  其实,中外的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虚实相生这个道理并付诸实践,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它在绘画领域,在书法、雕塑、文学艺术、生活上也有所体现。如国画中的“留白”艺术,音乐奏进中的间歇(用了休止符)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请同学们想一想,试举几例。(例子略)
  
  (六)总结全文.完善观点
  (总结)清冈卓行以其敏锐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历来为人称颂的美神维纳斯,这篇文章真正从艺术的角度诠释了米洛斯的维纳斯何以有“断臂美神”之称,通过一节课的审美体验,同学们领悟了作者的艺术观点和原则——虚实相生,懂得了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欣赏艺术品时要善于驰骋我们的想象,发现、欣赏残缺美和空白美。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并非所有的残缺都能形成美,残缺美或空白美都是有条件的,一是残缺要恰到好处;二残缺或空白要形成美感绝对离不开整体的美。所以刚才我提到的普通人或雕像砍去双臂只能是一种缺憾,而不能产生一种缺憾美。
  [作者通联:华中师大一附中]
其他文献
我们应用高新型关节灌洗液关节腔内灌洗结合透明质酸钠(HA)治疗膝骨关节炎(OA)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60例膝OA均为本科1999年1月至8月间门诊和住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8例,年龄(31±6)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关)28例,均为女性,年龄(38±8)岁;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病)42例,年龄(39±6)
该文站在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认识高度,从科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在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技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整套方法和策略,观点鲜明、
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城市中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以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城市社区体育是我国社会体育近年来发
随着语文教学讨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化。本文作者王松泉教授认为,在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的背景下,继续贯彻流行的语文教学原则,已不能适应当
目的:研究在萘环侧链α位引入大基团(三唑甲基)对苄胺类化合物抗真菌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了9个新的苄胺类化合物。选择6种临床致病真菌为试验菌株,观察本类化合物对它们的体外
《再别康桥》使徐志摩获得了巨大声誉,也使现代诗歌园圃多了艳丽的点缀。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缠绵凄惋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夕阳中的康桥的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极其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淡淡的起头,淡淡的结尾,却包含着复杂的情绪。新旧教材把“作别西天的云彩”当作诗人的创造,因为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是人,而此诗却是“西天的云彩”,这种由人间向
检验一个人发现能力的强弱.应该以他所提问题的质量为标准。一是因为,问题最难提出。缺乏思考力或不愿动脑筋的人是提不出问题的,提不出问题.发现又从何谈起呢?二是能提出问题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