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中风以后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c8541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是个急症,常突如其来,而且来势很凶。一旦发生中风,应该立即送医院治疗,如何用药当然由医生根据病情作出决定,但家属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处理不当可以贻误病情,甚而危及生命。
  
  保持镇静,尽量就近治疗
  
  抢救中风病人需要有一定的设备条件,尤其是在家中、工作场所发病,一定要送医院。然而,长距离的运送却对病情不利,一是可能贻误时机;二是在运送中使头部震动,可引起再出血,或使脑内血肿向脑室破裂,使病情加重。因此一旦发生中风,应尽可能就近治疗,要避免反复转送。有些家属总希望能送到条件较好的上级医院去治疗,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事与愿违,反而由于病情加重,促成病人死亡。
  在必须转送上级医院情况下,在转送途中要注意尽量减少震动。救护车不要贪图开得快而是要开得稳。担架上要垫得厚一点、软一点。头部要专人保护,以减少行车中的摇晃、震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突然呕吐引起窒息。如果是从一个医疗单位转送上级医疗单位,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以便救护车上发生意外及时处理。
  在医院里,为明确诊断有时需作超声波、X线摄片等检查,此时,家属应与医务人员配合。腰椎穿刺虽说可能有一定危险性,但对诊断常很有价值,所以家属应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因为顾虑病人年老体弱而犹豫不决,以致贻误救治时机。在送超声波室、放射科作进一步检查时,一定要保持担架平稳,另外要注意保暖。
  发生中风以后,家属要保持镇静,切不可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应理智地考虑问题,权衡利弊,果断地作出决定,切忌七嘴八舌,总是拿不定主意。
  
  安静卧床休息,减少不利刺激
  
  中风病人必须安静卧床休息3~4周,这样可以减少血压升高,防止再出血。据统计,约有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在8周内易发生再出血,所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3周内应尽量避免搬动。
  为了防止再出血,还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止排便时用力;可以服用石蜡油及酚酞等轻泻剂。还应防止剧烈的咳嗽与进食不当引起呛咳。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有些意识尚清楚的中风病人常可有骚动不安。这也可引起血压波动,并影响静脉滴注药物。骚动不安常由于腹胀、床单尿湿、体位不适、有痰咳不出等因素引起,应找出原因给予处理,常可迅速控制骚动。
  神志清醒的中风病人,最大的威胁是思想紧张、焦虑。患者常会考虑一些问题,如“不死不活今后怎么办?”等等,因而引起血压波动,影响休息,使病情加重。家属应注意作好思想开导,解除病人的忧虑。
  
  正确护理,防止窒息与肺部感染
  
  中风病人多数意识有障碍,舌往后坠,咳嗽功能减退,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中风病人常可有频繁呕吐,呕吐物可沿咽后壁流入气管,所以中风病人易发生肺不张,继发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炎又可引起呼吸困难,于是用力呼吸,增加胸腔内静脉压,影响颅内静脉的回流,使颅内压更高,加重脑缺氧、脑水肿,甚而发生脑疝引起不治。继发肺部感染引起高热也可以加重脑损害,使病情恶化。为了防止肺不张,继发肺部感染,应注意使病人的头侧转,以免舌后坠,而且可使呕吐物不会流入气管;口腔与呼吸遭内有分泌物应及时清除。为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遭分泌物,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一次身,并用手轻轻叩拍胸背部,使周边部位的小支气管震动,淤积的分泌物可脱离管壁排出。
  对于神志不够清醒的病人与吞咽困难的病人,不要喂食,否则可引起呛咳,或使食物误入气管,甚至引起急性窒息而致命。
  对于昏迷、呼吸困难的病人,常需要作气管切开。这样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除,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效能,避免窒息。对于肺部感染严重,痰液多而粘稠的病人,气管切开更是十分必要,而且应及早进行,否则常可由于痰液阻塞引起窒息。有些家属对气管切开常顾虑重重,反复商讨也作不出决定,常因此而贻误了病情。
  
  恢复期要注重功能锻炼
  
  中风3~4周后,多数患者神志清醒,肢体瘫痪逐渐开始恢复,可以出院回家疗养。为帮助瘫痪完全恢复,应注重功能锻炼。功能锻炼不仅可使患者重新掌握生活与工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各种并发症,如褥疮、肺炎、尿路感染。
  功能锻炼要掌握三个要点:即主动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床上锻炼与离床锻炼相结合,全身锻炼与局部锻炼相结合。初为被动活动,由家属帮助进行,以后再主动活动;先在床上活动,以后再离床在室内,疆到室外活动;先搀扶,以后再独立活动;初宜采取短时多次锻炼,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操之过急,避免过度疲劳。功能锻炼应充分发挥有利因素,克服薄弱环节,应以健侧带动患侧上下肢活动。通常下肢恢复比上肢快,可以下肢促进上肢活动,在行走时配合协同动作,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中风病人常可有失语。一般出血性中风失语容易恢复,而缺血性中风如有失语则恢复较慢。语言功能的恢复也需要进行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练习发音,以后再练习数数或汉语拼音,从单字、词、句、日常用语、简单对话,逐步扩大话言范围;要不断强化、巩固、提高。语言训练要有顽强的毅力,要不断练,反复练,要持之有恒。患者由于语言的表达与感觉障碍,失去说话与理解语言的能力,易产生急躁情绪,家属要热情关怀,耐心帮助,多启发、诱导、鼓励。当病人掌握一定语言能力后,对有文化基础的病人还应训练书写能力,可以帮助语言功能的恢复。另外,也可以练习唱歌。
  除了功能锻炼外,恢复期还可辅以针灸治疗,尤其是头皮针治疗,对于功能恢复(消减偏瘫与失语等)有较好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火车是旅游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乘火车虽是件很平常的事,但乘火车确实还有许多学问。老年人,尤其是喜爱旅游的退休、离休老人,更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旅行常识”。    老年人乘车的心理特点    一般老年人很少出门,因此对乘火车是否安全比青壮年更关心,心里总是惦念着旅途平安问题。特别是老年人考虑问题比青年人全面,往往会出现猜疑心理,怀疑乘车不安全,害怕沿路会出事。如果火车在中途临时停车,他们就会怀疑前方出了
我们曾对60岁以上健康老人53例和60岁以下一些年龄组的健康人121例进行脑功能的研究对照,测定项目包括两眼近视力、听力、短刚图形记忆和椎体外系统机能(手颤等),结果发现:这些指标在50岁左右即明显减低,而脑功能的减退与年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为了保护脑功能,为了延缓衰老为了让中年人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这里就谈谈科学用脑和保护脑功能的问题。    如何科学用脑    1 脑和肌肉工作不同。肌肉工作
近年来,我国报刊上相继刊登了《养生十六宜》,同时指出这是日本札幌市一位年逾百岁的老婆婆所公开的已传了几代的秘方。根据古代文献资料,我认为:中国早有“养生十六宜”的说法了。日本的“养生十六宜”,很可能就是从中国传去的呢。  明代正统七年(1442年),冷谦所菩《修龄要指》中,已提出“十六宜”,其中包括:而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津宜常咽,背宜常暖,腹宜常摩,朐宜常护,皮肤宜常
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佳肴。然而,“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容易损害身体。若能合理安排食谱,则可以避免“补不成而反受其害”。  这里向您介绍几种春节食谱,供您参考。  一、春节前后,市场上蔬菜较少。如果人们的食谱中缺乏维生素,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春节菜谱中,可安排一些维生素丰富的菜肴。如:    虾籽菜核    原料:青菜四斤,虾籽五钱,食用油二斤。  制法:1、青菜去帮成菜心,洗净,
馒头片经过烘烤之后,水分全部蒸发掉,吃起来香酥爽口,容易消化,对溃疡病患者来说,是一种有益的食物。  馒头片经过火烤之后,其本身不仅起了物理变化,而且还发生了化学变化——淀粉经过火烤变为糊精。  糊精容易被水溶化,并能促进唾液腺分泌消化液,有帮助消化的作用。此外,经过口腔中充分搅拌的糊状物,到达溃疡病人的胃内,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从而也减轻了胃肠道的负担。溃疡病患者一般说胃酸都比较高,吃馒头片的另
要给瘫痪病人更换床单时,可先让病人翻身,呈左侧卧位,将旧单子折至病人身下,再把新单子的中点也折于病人身下,把此侧铺好。然后,再给病人翻身,呈右侧卧位,将身下的旧单子取出,新单子拉平后铺好。这样,床铺既平整,病人又不需下床或搬动大的体位。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出院后,怎样防止此病复发呢?  一、这类病人出院后要注意饮食定时定量,适宜吃清淡的豆制品、蔬菜、水果等,也可吃少量瘦肉,千万不可饱餐,也不宜吃肥肉及油炸食物。油炸食品会使胃肠消化不良,并刺激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后再次发生梗塞。此外,还要保持大便通畅,禁止吸烟和服烈性酒。  二、有些心肌梗塞病人,经治疗病情稳定后,一是过于谨慎,连走路、上楼梯也小心翼翼,不敢走动或者慢跑,二是满
被胎应经常晒。人们在用铁丝、绳索、竹竿等晒被时,通常把被胎两头放齐晒,这样被胎的两头不易晒到,结果被头和被脚接触产生的湿气、异味不易排除掉。正确的晒被方法,应将迎阳面的被胎头缩短25公分左右,背阳的一面就停出25公分左右,轮换翻晒时,被胎的两头里、面均能晒到。经过阳光的照射后既能清除湿气、异味,又能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提高人体健康素质。
凡停经30~60天的妇女,要知道怀孕与否,可以在尾骨向上二寸左右,脊椎旁开0.5寸以内的“有孕反应区”,进行指压诊断。如无压痛反应为阴性(即无孕),有压痛反应为阳性(即提示有孕),但如压之即呼痛,则要排除腰骶部风湿病的可能。笔者经反复实践,颇为准确。如果你是已婚妇女,停经数天,上医院不方便,不仿用此法一试。
你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我孩子患的是病毒性肺炎,起初,我当成了感冒……”这不奇怪,好多疾病的开始,都有感冒样的表现,确实难以分辨,就连很有经验的医生,对疾病的早期,也很难作出完全准确的判断。  从孩子满月到三岁,这个婴幼儿时期,在人的一生中真是个“多病之秋”,有些孩子得病的次数,就连她的母亲也难记清,发热是最常见的了。在冬春季节里除感冒之外,大约还有十多种较常见的疾病,发病1~3天内很象感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