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以自己为主体,而应当贯彻实施现在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和终生学习打基础的新型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
  一、研究性学习应该具备四个基本特征
  1.探究性
  探究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得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2.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过程是一个开放的教学过程。第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第二,教学内容不拘泥于教材,也不拘泥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而是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第三,许多课题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只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权衡利弊,进行评价,这就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四,时空的开放性,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这同时也有利于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到社会中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
  4.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二、研究性学习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广泛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3.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从广泛的材料中确定以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为课题,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提出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的各种设想,并就今后垃圾的处理的技术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
  4.以日常生活中食品保鲜的主要用具冰箱为课题,了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分析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调查食品种类与人体健康,提出食品冷藏保鲜的建议。
  5.以房间装修为课题,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的原因,提出控制室内有害装修材料的措施,创造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探索和获取新知,既提高了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了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改变了知识接受、贮存、转换和应用的方式,从而促进了基础性学习。
  三、研究性学习要有科学的实施过程
  1.收集事实资料
  事实材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文献检索等方式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实地调查等得到的数据资料,包括谈话录音、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观察记录,等等。
  2.整理事实资料
  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
  3.分析处理事实资料
  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数据资料则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从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结论,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加工,完成研究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4.得出结论
  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原则、原理。结论有两个特点,一是概括性,二是证明性。
  四、研究性学习是以一定载体为形式的规范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形成成果阶段,是以一定的载体为形式的规范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订有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总结、测量报告、研究报告、论文和专著等,也可以是计算机软件、应用模型等。二是确定研究成果的结构。研究成果一般由七个部分组成:题目、署名、引论、主论、结论、引文注释和参考资料。三是撰写研究成果。研究成果的撰写通常有四个步骤:确定题目、拟定提纲、成果写作、推敲修改。
  比如在课堂内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探究基础,可以选取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进行重点突破。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初步学会收集和分析资料,养成多角度研究和探索问题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内进行研究性学习时,问题的切入口一定要小,质疑与讨论一定要充分深入。这类课题中实验验证模式有:高一第一章小结——漫谈二氧化碳、氯气与金属反应的实验改进、氯水中漂白成分的探索、氯气与氯化氢溶解性的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二氧化硫和酸雨(调查研究和实验验证)、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生活中的铝、铁及铁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课)等。
其他文献
摘 要: 复习是教学中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是将所学知识系统巩固、加以总结的过程。中考前,复习会占用大量课堂教学时间,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是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初中复习课的特点,分析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复习课 有效性  物理复习教学是对物理知识全面回顾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理清思路,加强理解知识的连贯
猪巨细胞病毒感染(porcine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PCMVI)是一种条件性传染病,由疱疹病毒科β-疱疹病毒亚科的猪巨细胞病毒(porcine cytomegalovirus,PCMV)引起。该病于1
物理课程的生活化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让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有效地融合起来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真正联系起来,将知识放在生活背景中学习,使物理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  一、运用物理
摘 要: 自2008年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作者在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通过对这些困惑的思考,发现了导致生物教学出现“课时少,效果差”的问题之所在,并探索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一  自2008年河南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已经教授新教材将近五年时间。在这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和同行产生了一些困惑。  (一)新教
摘 要: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及生命教育中的生存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规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压强的概念和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理解压强概念除了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外,要让学生认识到能直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即压强。我在这节课的教
摘 要: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一生物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等学习能力。  关键词: 高一生物教学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高一学生刚结束初中生活进入高中,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要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高中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