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薄弱这一问题,总结出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一要改变观念,二要剖析症结,三要对症下药。通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班会课活动、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现状 提高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交往情绪为基础,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
  (一)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1.普通话水平较差
  除了受方言影响外,小学语文教学淡化拼音教学,加上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学生大都没有掌握普通话技巧,发不准音,表述起来也很吃力。在听说读写方面时常出现语序混乱现象,别字连篇,文字里充斥着方言。由于对普通话不够重视,学生都以自己的方言为骄傲,表述起来也较方便,因而缺少说普通话的习惯和氛围。
  2.造词造句的能力较差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阅读量少,美词佳句积累少,对词义的理解不准确,思维不敏捷,组词慢,缺乏固定的句式,常有病句,缺少训练机会,因而口头表达有一定障碍。
  (二)心理因素。
  目前中小学的学生说话能力不强,学生多数会怯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信心不强,上场往往不能正常发挥。有时,由于说话当中错了一句,引起下面同学的反应后,就会再现“口将言而嗫嚅,足欲进而趔趄”的现象,产生自卑感,抑制思维活动,思维丧失弹性,使得语言平庸而不连续,呆滞而没有光彩。这种认为“不说为妙,少说为佳,说错了嘴,自讨苦吃”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口头交际能力训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对口语教学缺乏足够认识。
  虽然口语交际训练已纳入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但并非所有语文教师对此都给予了重视。口语训练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予理睬,从未正式组织过口语交际训练。部分学生只能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来,根本不会运用口语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一部分学生到了毕业时,还不敢大声对别人说话,更不用说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所带的初二(2)班有90%以上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敢大声说话,声音就像蚊子叫一样。大部分老师对此不理不睬,根本不把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当做一回事。
  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在分析了学生口语交际中的症结后,就要对症下药,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一)培养说普通话的习惯。
  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新华字典》,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每天听新闻联播,边听边练,强化讲普通话的意识,营造说普通话的氛围,要求同学之间说普通话,并互相监督,尤其要把经常指出错误作为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穿插口语训练。
  学生在背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课文后,应当适时举办文艺作品朗诵会,优胜者给予适当的书籍奖励,奖励的面应当宽些。在讨论会上、集会上、读者座谈会上,学生在自己的发言中,多引用熟背的内容。我国有“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将诗歌改写成散文、课本剧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将《皇帝的新装》改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锻炼表演能力。还可以让他搜集自己最心爱的作品,在班里进行朗诵、交流。总之,教学中,将复述、朗读、演讲、表演、辩论、点评、总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见缝插针,创造一些可以利用的时机,使得阅读和口语表达齐头并进。
  (三)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首先是口头作文。利用课前两分钟,要求他们就前一天发生的任何事情,随意讲几句;然后逐渐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叙述;再准备一些话题,让他们抽签后准备三分钟,围绕这个话题,即兴演讲。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让学生对《语文读本》中的优秀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自拟话题,就这些问题开展讨论、演讲、辩论。同学们的谈话内容丰富多彩,有针对追星现象的,有谈代沟的,有就伊拉克战事发表评论的,有就夏季用电紧张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其次是先口述后书面的作文。以往的作文常常是直接用书面表述,不妨尝试先口头列提纲,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提纲,然后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口头作文,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形成书面作文。作文批改后,再选出不同层次的或有争议的作文,让学生在班里朗读、交流、修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创造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效果很好。
  (四)培养收集积累的习惯。
  要求同学收集优秀的词语、句子,我们可以从语文课中积累,再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茶余饭后积累,只要做有心人,持之以恒,就能运用自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当积极收集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料。推荐学生阅读《交际与口才》、《演讲与口才》,让学生仔细阅读丛书中的每一首诗文,每一场演讲,每一句广告,每一句短信,把握人类文明精华。学生往往是一卷在手,爱不忍释。
  (五)利用心理辅导手段,培养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其实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都特别丰富,面对所见所闻内心有许多想法,但大多学生是想说而不说,他们中有内心惧怕不敢说的,有想说而不知如何说的。过好自己的心理关就要消除恐惧感,放松自己,把想说的内容大胆说出来。第二种情况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把想说内容有条理、有思路地说出来。这样,学生才会从“想说”发展到“敢说”。
  增强口语交际能力,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多样,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从平时的教学单元着手,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就定能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高才,袁光华编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吕叔湘.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语文学习,1985(1).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主学习是一种在自主意识指导下的、有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习惯,阅读教学需要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意识 培养方式  一、时代需要自主意识  当今世界,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新的资讯不断涌现,整个时代都在飞速进步,这就更需要人们以全方位的视野、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和学习。在这一背景下
摘 要: 《论语》中真正出现修正的条目较少,却很重要。本文以论语中的“正”为核心,探讨了论语的修正思想。在《论语》中,“正”分为修己以正、修己以正人、修己以安百姓三个层次。并且认为这三个层次就可以概括《论语》的绝大部分内容,是《论语》思想的纲领,而所有这些思想的前提就是修己以正。  关键词: 《论语》 修正 正己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看似散乱实则有内在的脉络与体系。《论语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是其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教育工作的最高目的。教育事业一旦离开人的教育,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教育忽视,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即关注人性的发展,关注人的个性的发展,这恰如匈牙利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言:“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人们在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人们在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姹紫嫣红,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机勃勃。应当说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教学是取得了明显成效的,但也出现了新的弊端,语文教学近乎远离提高诸多的返璞归真,致使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堂有时反而解决不了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问题。笔者认为返璞归真应当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需。如何使得返璞归真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