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相平的诗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z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 时
  江湖如碗,盛满夜色与火
  枝头葡萄般叠垒的英雄
  背着箭簇,刀丛里鼓起墓碑和传说
  河边洗刀。草垛藏身
  月照荒野。茅屋里养一只猫
  把残肢中的铁敲给风听
  灯花微凉。两三粒雪就能盖住
  铁血味道
  云上村庄
  今天,遥远的班玛落一场初雪
  草原与山川藏进梦里
  我坐在雄鹰的背上
  飘过牛背上的毡房和雪后澹泊的云朵
  平静而恣意舒展的鸟鸣
  居于传说中央
  捡拾牛粪的女子,怀抱羊羔欢笑的孩子
  为一个温暖如太阳的路人,轻灵转身
  一呼一吸之间
  大地与天空岁月悠远
  一念与一念相续
  有生无生悉归黄铜覆顶的寺院
  酥油灯、法螺和藏语在慈悲里相逢
  袈裟笼住火就笼住了人心和天堂
  玛柯河用最清明的时光酿酒
  当锅庄的长袖和牧人的歌声拂过水波
  因缘不空
  我钟爱一世的芳香不空
  七月的门源
  山的帝王一身明黄。袍服的褶皱间九龙巡弋
  云冠雪顶,宠妃的煌煌马队和盛大仪仗
  在高原腹地踏香而行
  花色、鸟语和牧歌隐入风中
  金黄色地平线上时间披甲而来
  油菜花就温柔的铺在心里
  忘却本名,记住本源
  蜂箱里浓烈的甜被游客带往四方
  即便没有艳阳相照
  七月的门源呵,微雨亦能醉人
  被恋人情怀朦胧了的浓雾一拥
  我就变成带露的花
  骑着唇角鹅黄的鸟肆意飞翔
  其实,我是一条饮饱了马帮的流泉
  头戴满山黄花,脚蹬一溪水云
  为你从最高的雪峰唱着歌子跳下
  那时,我们在一碗酒香里缠绵
  说着对这广阔天地不舍的呓语
  青稞熟了
  1
  青稞有饱满的籽实
  当低下头以芒刺问心的时候
  它就熟了
  被同样饱满的女人柔软的手摘下
  手指拢住遍地阳光,把锋芒剔除
  在相遇酒麯之前内心怀酒
  如怀春者既静且动
  2
  是敬神之物。在銅锅里蹦跳
  听灶下如莲的火焰细数佛珠上平静的秋声
  同柏香、酥油、火绒草和青稞酒混居于神之祭台
  焦香的气息中法螺声动,经幡潮涌
  僧侣放生信仰的红
  一只鹰从黄铜覆顶的寺院直扑晴空
  四千米的海拔上一群放生羊安卧不动
  3
  根脉与大地和众生相通
  总要经历由实到虚再蓬勃万顷的过程
  一如那些守着灯火用清风净面的人
  弯再低的腰也会展露锋芒
  多么像青稞熟了的样子
  落 草
  这中间: 必然有非正常的坠落过程
  必然有水围火困的流离岁月
  当挺直的脊梁必须要弯下的时候
  就有闪烁寒光的箭簇
  不弯腰,不低头
  而落草这个词直指某个风雪之夜
  这夜色湖海般深不见底
  枪尖上晃悠着酒葫芦、火焰
  和顶风动荡的血腥红缨
  壁立千仞。那些遥远而浩大的山
  遮不住清流和草芥
  我还知道,这命如顽石的众生之众
  厕身尘埃在光阴里浮游时
  贫贱如草。富贵如土。
  【作者简介】马相平, 男, 青海化隆人,1980 年生,教师。有作品散见于《青海青年报》《青海机关党建》《中国撒拉族》《西海文艺》《见诗如面》《荒原春》《平安》《白唇鹿》《金银滩》等杂志。长诗《农家四季》获2015 年青海省总工会“中国梦·劳动美”征文一等奖,另有作品入选网刊《诗歌周刊》和《2016 年中国微信诗歌》。
其他文献
盼望春天  传来了江南许多春的消息  故乡黄河边的杏花也开了  身居高原 无奈  只有翘首盼望春天  几番春雪飘落  几经春寒料峭  春天像个婴儿步履蹒跚  世间的所有美好总需要耐心  敞开胸怀 以梦相邀  暖阳当空照  湟岸观春潮  君不见西山春早  遥看草色  杨柳已露小芽苞  且待识得东风面  城内外也是万紫千红  处处春色大好  快乐羽球  你舒展洁白的羽毛  像一只灵动的小鸟  你划出优
期刊
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雀啼民间》,是诗人杨廷成的新作。以一位青海赤子的心态与身份,重点勾勒与描绘了诗人的精神原乡——“河湟谷地”的艺术形象。这部诗集由“村庄的颂辞”“风中的灯盏”“远方的月光”三个小辑构成,整体上秉承了古典诗歌“景语皆情语”的抒情范式。作为当下青海诗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杨廷成将其心目中的乡土记忆、高原经验和地域文化,有意经过某种陌生化的艺术处理,最终使之呈现为诗歌艺术的形态,
期刊
大伟孤独于温情。  这多年来,他一直安静,实实在在地写诗。他的作品浅浅淡淡地出世,在阅读者和欣赏者的关注下,草木枝节般蓬勃生长起来。他着力在诗歌的质美感。除开由点、线、面、形协同切入的角度在艺术技术方面的特点,在他诗歌中的悲悯之怀更加引人注意。他自身似乎也着迷于周围,着迷于跟他肩臂齐平的人和事,或者说,他是情愿把自己置放在“低处”,而注重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改造成为相似的形象和物象来进行描摹。“
期刊
2021年5月2日,我回到春意融融、花红叶绿的家乡贵德,接上父母驾车去共和探望婶婶。路过尕海滩,我停车逗留片刻,在呜呜作响的寒风中,路旁有稀疏的羊群在低头啃食稀疏的干枯牧草。  寒风阵阵、青黄不接、枯草摇曳,羊低头吃草,瘦弱的羊这样的专注姿态感动着我。“在远离喧嚣的高原一隅,习惯于默契的羊群专心啃着碧绿鲜美的草茎的时候——整个世界便处于无尽的安静祥和的氛围里。”不经意间,近三十年前《看羊低头吃草》
期刊
【作者简介】王祥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青海省花儿研究会理事,西宁市政协文史资料专员。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青海日报》《人民政协》《青海湖》《雪莲》等报刊。  1  2010年4月14日,7.1级地震的魔爪,撕碎了玉树的美丽和梦幻。玉树的天空弥漫着尘埃,巴塘草原发出沉沉的哀鸣,通天河开始呜咽哭泣……  時隔8年,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一个叫久美曲忠的失去左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无可避免,所以不断有作家在为乡村生活唱挽歌,不断有作家通过描写城市及其“猫眼”的冷漠,来歌颂乡村社会的温情,在这浩浩荡荡的“唱诗班”队伍里有一个深扎基层、踏实严谨、笔耕不辍的作家,他就是出生于乐都芦花乡的原乐都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朵辉云。朵辉云曾当选青海省第四次文代会及第四次、五次民代会代表,曾任乐都县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其作品曾20多次荣获全国党刊、青
期刊
追赶落日的人  在黑河  追赶落日的人  有颗渴求美的心  我也一样,只是太久  没为美的事物奔跑  落日  稍纵即逝  那一刻我开始奔跑  在中俄之间那条河岸上  跑得气喘吁吁  我要超越群楼的遮挡  要奋力跑过去  用手机拍下,追赶落日的人  以及他心中的  那颗太阳  北  北,刻在不同的石头上  你认不认得出,都是那个字  我私下里为“北”命名  把它当成岭南的“南”  深圳的“深”  这
期刊
灰 白  一段路走完了  没有成就的喜悦  是落寞的忧伤  没有同行没有牵挂  一段经历结束了  没有沉淀的充盈  是空空的身躯  佝偻地蹒跚独行  夕阳穿过斜长的躯体  长长的影子在颈间缠绕  窒息的胸腔里  黝黑血液默默流淌  火烈鸟幽怨地注视  迟疑着展翅飞去  抖落一地的羽毛  渐渐灰白  像是那株灰白的胡杨  灰白的胡杨  为了写下千年的篇章  把根深深地扎进沙丘  深深地孤寂  而后 
期刊
青海湖  八月的骄阳  引我步入秘境的殿堂  不再是触不可及的苦苦牵挂  这一次  我要竭尽我的贪婪  揭开你所有的隐瞒  按下渴望的快门  把每一张美丽的影像深深装进我饥渴的胸膛  卷起布满风尘的裤腿  双脚扎进波涛微荡的浅滩  柔软的海沙拖住疲惫的脚丫轻轻地摩沙  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刷  像是慈祥的母亲给一个顽劣的幼童搓洗雨后沾满泥泞的小腿  碧波万顷的湖水好像是妈妈清澈的眸子  静静地注视着
期刊
田野上的高粱,如今已不知去了哪里。在被玉米统治的大地上,我一直在努力寻找它们的身影。  如今,我可以在隔街相望的超市里方便地买到加工好的高粱米,然而却始终无法在一望无际的秋田里看到它们鹤立鸡群般秀颀绰约的身姿。可能是我走得还不够远,没能走到莫言的故乡山东高密吧。  有时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要一次次执拗地去田野里找寻它们呢?我的生活不会再有多少与它们的交集了。我不擅饮酒,对高粱酒不感兴趣,成家后几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