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的诗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赶落日的人
  在黑河
  追赶落日的人
  有颗渴求美的心
  我也一样,只是太久
  没为美的事物奔跑
  落日
  稍纵即逝
  那一刻我开始奔跑
  在中俄之间那条河岸上
  跑得气喘吁吁
  我要超越群楼的遮挡
  要奋力跑过去
  用手机拍下,追赶落日的人
  以及他心中的
  那颗太阳
  北
  北,刻在不同的石头上
  你认不认得出,都是那个字
  我私下里为“北”命名
  把它当成岭南的“南”
  深圳的“深”
  这有些无聊,可无聊
  也是一种存在,存在
  不一定要别人认为合理
  一个字通过一个人
  可以南辕北辙,南腔北调
  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字
  产生联想和歪想
  关于北,我想到了北京
  北洋水师,北欧,北斗七星
  字名中有北的帅哥或美女
  每一个字,每个词
  都指代着人类情感和思想
  不同字词,不同的意思
  呈现出另一个物质的和
  非物质的世界
  以北为题,写一首诗
  写一个人,一个地方
  甚至把一个时代的表象
  写出抒情或哲思的意味
  以丰富人和宇宙的实质
  大胆想象,小心求证
  一切皆有可能。例如
  人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却可以活着一些想象
  北,这个字是其所是
  也并非是其所是
  对于需要诗意地栖居的人
  可以生活在深圳
  也可以选择北极村
  在一块石上,有人写道
  ——我找着北了
  真的找着了吗?
  还是北,就在心里
  在漠河,黑龙江畔
  在漠河,黑龙江畔
  从南方飞到北方的我
  正置身于色彩绚烂的秋天
  太阳隐没在云层里
  空气中有些凉意
  有微风轻轻拂面
  有大颗粒的负氧离子
  吸进我的身体
  我经过一些花木
  又有另外一些成排、成片
  仿佛在恭候着我的到来
  我随手捡起一片
  也不知是什么树的叶子
  那么简简单单的一片
  鲜艳的色泽像是活的
  散发出淡淡的香息
  那被睇视的美潜入意识
  令我的脚步轻移
  草丛间的一条小路
  明明暗暗地向前伸展
  在一片林间草地上
  有一匹栗色马
  是我小时候骑过的那匹吗
  我忍不住走近它
  我闻到一股有些陌生的汗腥味
  我听见它咯啾咯啾的吃草声
  我看着它低头吃草
  我看见它,有意无意间
  瞥了我一眼
  一条江的N条岸
  把一条江的部分一分为二
  江这边是中国
  江那边是俄罗斯
  水流汹汹的黑龙江有两条岸
  还有第三条叫
  我不犯你,你也别犯我
  在岸上看风景的我
  想到了河的第N条岸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普希金的诗
  列宾的油画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
  ……
  灰蒙蒙的天上下起了雨
  雨落在北极村,也落在依格纳斯依诺村
  落在我身上,可也落在了心里
  我看風景
  那风景也看着我
  白桦林
  我想去看一看白桦林
  我想置身于它们中间
  我淋着小小的雨水前去
  我走进白桦林里
  我用手摸了摸白桦
  我对美的事物情难自禁
  我漫步白桦树中
  故意放慢了步子
  我想与所爱的人手牵着手
  在那白桦林里
  我注视并想象着白桦林
  我呼吸并感受着白桦林
  我想与每一棵白桦树对语
  我有些爱上了那些白桦树
  可白桦树怎能成为我的恋人
  我只有短暂的自由
  我还要掐着钟点赶回机场
  我要与白桦林告别
  向一个美的整体告别
  向一种大自然爱告别
  我像个孩子那样依依不舍
  我莫名地抬头看天
  我该说些什么
  一个人和他的北极村
  第一次来北极村
  他与不是妻子的她确定了恋爱的关系
  第二次来北极村她没能来,他说
  不过,我们说好了明年我们会一起来
  重温过去,过去多美啊,相互爱恋
  那种感觉真的很美。过去是生长的
  是日益丰富的真实,他们有了一个家
  有了柴迷油盐的生活,有了一个孩子
  孩子刚刚上小学,还没有来过北极村
  孩子长大了也要来,因为那儿   是他和她爱的圣地
  闯关东
  很多东北人祖上是山东人
  有很多山东人逃荒,来到了东北
  当年,我的爷爷家里穷
  吃不上饭,有的人被活活饿死
  爷爷不想被饿死,他和奶奶、我父亲
  还有我叔叔,去闯关东
  当年爷爷还年轻,父亲和叔叔还小
  爷爷挑着两个柳筐子,筐子一边
  是我叔,另一边是我父亲
  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几个月
  终于来到了一个地方
  那个地方地肥水也美
  好了,不走了,就在那儿安家吧
  我们的家就在五大连池
  一个不大不小的村子
  我爷爷和奶奶生了八个孩子
  八个孩子后来又都结婚生子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家
  有一百四十几口人
  男男女女,一大家子
  傻狍子
  飞机降落于漠河
  漠河正下着濛濛细雨
  在去北极树的路上
  导游说,你们知道傻狍子吗
  你们不知道它有多傻
  以前有大卡车拉树木夜里开着大灯
  傻狍子好奇心特别重
  它会跟着车灯跑
  跑啊跑啊,直到累得跑不动为止
  这时你可以停下来
  把它捡起来丢进车里
  以前还可以允许打猎
  打猎的人对着傻狍子开枪
  呯的一声,狍子们吓得乱跑
  跑啊跑啊,你放心
  跑完了它们一定还会跑来
  它们会看一看那儿究竟发生了什么
  简直就像小孩
  导游讲的故事有些好笑
  可是不知为什么
  我笑不出来
  落日时分
  一个在江边钓鱼的人
  扭头看着西边
  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江水滔滔
  城市的楼群
  在红色的光中变得灰黑
  我看着那一切
  我看着我心中感受到的落日
  那時我喜欢着
  沉默的我
  夜 色
  对着漫天星辰
  我想高歌一曲
  唱出我心中的夜色
  夜色真美啊
  美得让我感到不配活着
  让我感到心中
  也有一颗与之较劲的
  太阳
  【作者简介】徐东,1975年出生于山东郓城。当代作家、诗人。鲁迅文学院27期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1994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小说集《欧珠的远方》《藏·世界》《大地上通过的火车》《新生活》《有个叫颜色的人是上帝》《诗人街》《大雪》等,出版长篇小说《旧爱与回忆》《欢乐颂》等,出版诗集《万物有核》。曾获新浪最佳短篇小说奖、林语堂小小说奖、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小说选刊最受读者欢迎奖等。部分作品被译介海外。现居深圳。
其他文献
新年第二天,在一位朋友的邀约下,参观了一个画展,在展厅里见到了王文泸先生。王文泸先生算是相交多年的老文友了,一見面就问王老师近期有何新作,王老师便把刚写的一篇《此岸到彼岸》发到我的微信上。王老师的文章篇篇是精品,情感细腻朴实,内容深刻感人,使人荡气回肠,爱不释手。下午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一口气读完。我从农村走出,在城市生活了近40年,如今自己的家人和亲戚在不断地走进城市,经历和感受与王文泸先生
期刊
2020年4月28日星期二 亥时  今天就来谈谈你的散文在体裁上“文”的特性。  现在大家都是以“散文”来标识你的文体,从大方面来讲,也没什么不妥,就像可以通存通兑的流行货币。但要是结合具体的情形来研究,还戴上均码的帽子,一定少不了有箍得过紧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为妥适的方法就是量体裁衣。  在中国文学的语境里,“散文”是个借来的术语,我们一般把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统称为“古文”,不包括骈文。在古典文
期刊
丑桔的《心经》  这个世界上的穷人往往有着最世俗最难听的名字,他们承受着太多傲慢和偏见的语言暴力。他们也担负起了人们审美的残渣,似乎一生下来他们就应该背负这种不公。似乎贫贱与不齿就是他们的宿命,他们一生背负着这种宿命的衣裳在深渊里越是挣扎,越是得不到命运的青睐。  水果界亦然。这几年水果界的新品种异军突起,仿佛农民起义军从农村包围城市,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安营扎寨,占据人们的味蕾。丑桔大有起义成功一统
期刊
多年前我写的陈劲松专论《对人本价值观和精神品质的坚守》中谈及他的散文诗作品时说:“诗人对物象精神品质的把握和对人本价值观的开掘有敏锐的认知,作品表现了他的‘劝诫’的美学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巧妙的批判。”在我看来,劝诫的美学体现在许多作品中。比如:本土意境下的汪曾祺的小说,乡土画境的丰子恺的散文,充满了宗教意味的仓央加措诗歌等等。陈劲松的散文与他的散文诗一样,有着澡雪心灵的感受。此组作品是对“远去了的
期刊
盼望春天  传来了江南许多春的消息  故乡黄河边的杏花也开了  身居高原 无奈  只有翘首盼望春天  几番春雪飘落  几经春寒料峭  春天像个婴儿步履蹒跚  世间的所有美好总需要耐心  敞开胸怀 以梦相邀  暖阳当空照  湟岸观春潮  君不见西山春早  遥看草色  杨柳已露小芽苞  且待识得东风面  城内外也是万紫千红  处处春色大好  快乐羽球  你舒展洁白的羽毛  像一只灵动的小鸟  你划出优
期刊
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集《雀啼民间》,是诗人杨廷成的新作。以一位青海赤子的心态与身份,重点勾勒与描绘了诗人的精神原乡——“河湟谷地”的艺术形象。这部诗集由“村庄的颂辞”“风中的灯盏”“远方的月光”三个小辑构成,整体上秉承了古典诗歌“景语皆情语”的抒情范式。作为当下青海诗坛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杨廷成将其心目中的乡土记忆、高原经验和地域文化,有意经过某种陌生化的艺术处理,最终使之呈现为诗歌艺术的形态,
期刊
大伟孤独于温情。  这多年来,他一直安静,实实在在地写诗。他的作品浅浅淡淡地出世,在阅读者和欣赏者的关注下,草木枝节般蓬勃生长起来。他着力在诗歌的质美感。除开由点、线、面、形协同切入的角度在艺术技术方面的特点,在他诗歌中的悲悯之怀更加引人注意。他自身似乎也着迷于周围,着迷于跟他肩臂齐平的人和事,或者说,他是情愿把自己置放在“低处”,而注重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改造成为相似的形象和物象来进行描摹。“
期刊
2021年5月2日,我回到春意融融、花红叶绿的家乡贵德,接上父母驾车去共和探望婶婶。路过尕海滩,我停车逗留片刻,在呜呜作响的寒风中,路旁有稀疏的羊群在低头啃食稀疏的干枯牧草。  寒风阵阵、青黄不接、枯草摇曳,羊低头吃草,瘦弱的羊这样的专注姿态感动着我。“在远离喧嚣的高原一隅,习惯于默契的羊群专心啃着碧绿鲜美的草茎的时候——整个世界便处于无尽的安静祥和的氛围里。”不经意间,近三十年前《看羊低头吃草》
期刊
【作者简介】王祥奎,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青海省花儿研究会理事,西宁市政协文史资料专员。作品散见于《光明日报》《青海日报》《人民政协》《青海湖》《雪莲》等报刊。  1  2010年4月14日,7.1级地震的魔爪,撕碎了玉树的美丽和梦幻。玉树的天空弥漫着尘埃,巴塘草原发出沉沉的哀鸣,通天河开始呜咽哭泣……  時隔8年,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一个叫久美曲忠的失去左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无可避免,所以不断有作家在为乡村生活唱挽歌,不断有作家通过描写城市及其“猫眼”的冷漠,来歌颂乡村社会的温情,在这浩浩荡荡的“唱诗班”队伍里有一个深扎基层、踏实严谨、笔耕不辍的作家,他就是出生于乐都芦花乡的原乐都广播电视台主任记者朵辉云。朵辉云曾当选青海省第四次文代会及第四次、五次民代会代表,曾任乐都县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其作品曾20多次荣获全国党刊、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