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经典诵读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集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语文教学则担负着对我国历史文化精髓系统传承的艰巨任务。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的今天,对这些经典文字作品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诵读对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有裨益。通过有计划、分步骤的经典诵读,对培育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增强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升其民族荣耀感、自豪感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当这些中华文化瑰宝通过经典诵读牢牢镶嵌在学生头脑中,幻化成无形的民族文化血脉,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都将产生强劲的引领作用,从而为素质教育添注巨大的文化助力。
  一、压实诵读技巧,力求熟读成诵
  为了激发学生对经典古文、古诗的兴趣,彻底打消学生对古文、古诗的惧怕心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语文教师可适当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将教材的经典美文投放到大屏幕上,以群读、个诵的形式反复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在群读、个诵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情分析,为学生提供多种背诵记忆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提示学生加大诵读的次数,特别应注重对经典文本中间部分的诵读,将经典美文的重要“躯干”熟记于心。
  比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由于篇幅较长,首先,教师可把诵读放在课前的每日晨读中,由学习委员或语文科代表领读,还可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安排”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并在正课前对学生抽查,这样也算给学生略施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诵读的纪律性,保证了诵读效果;其次,在进入正课前五分钟,由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进一步夯实对内容的记忆,巩固和优化之前的诵读成果;最后,课堂上可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诵读,可采用先默读,后声读的渐进程式,即在攻破中间的基础上,再加强对开头和结尾的背诵。而对于重点段落,则可以采取学生个别诵读,或者教师范读的方式,加深记忆和理解。这样,在教师的引导和辅助下,按照以上各个阶段顺序,节节推进、层层压实,既与经典名篇的独有韵律实现了相辅相成,对中职生而言,又不失一种行之有效的诵读记忆良方。
  二、加强诵读指导,体现梯度感
  为了有效激发并持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适时适度掺入角色饰演、情感领悟式阅读。教师应科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设施,充分发挥其立体感、直观性的优势,巧妙将学生带入唯美、纯粹的文本意境中,引领学生的个人情感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作者内心的高度共鸣。这对帮助学生领会文本内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十分有好处。
  如在学习经典名篇《琵琶行》时,我们可采用“三步走”路径,即第一步先集体诵读三遍,圈画出重点字词,特别是读音一定要拿捏准,尝试体味、理解重点字词在文章中的艺术性用法;第二步,经典美文的行文风格都是跌宕起伏的,具有明显的音乐美,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尤其是初次领读时,要注意提示学生关注文章的节奏感,在节奏变幻中感悟文章带给我们的意境美、音乐美;第三步,要注意该文的行文思路,体会人物、景色描写的细腻,捕捉景物描写折射出的人物情感。在“三步走”不断扎实推进的过程中,一幅《琵琶行》的意境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秋风瑟瑟的江边,一位少妇手挽琵琶,目光凝愁,声音哀婉,句句悲情之音仿佛来自天籁,既将琵琶女内心的感伤一展无遗,又把其悲惨身世娓娓诉出。此情此景,又怎能不令作者动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伤,将作者与琵琶女紧紧串联在一起,教师要通过反复诵读,将这一细节充分表达出来,进一步打动学生。
  反复的诵读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当诵读达到熟读背诵的程度后,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升华为对文章内涵的把握。
  三、鼓励学生评鉴赏析、理性思考
  经典诵读始终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方式进行,高效的经典诵读应广泛发扬学生民主,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大胆评鉴,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见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予以释疑。
  仍以《琵琶行》为例,其中有大量的人物、景色描写,学生对此可能理解得不到位,甚至在某个重要知识点上还存在偏颇、误解之处,教师不要动不动就批评责问,应给予宽容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如在带领学生通读完后即向学生发问:“本诗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读完你有什么感受?”由于学生语文基础功底参差不齐,在总结、表达方面肯定也是表现不一,教师应特别关注学困生、厌学生的反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空间,并及时予以肯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整首诗虽是沉重、愤懑的叙事描写,但“句句沦落、声声悲泣”,表明作者的经历与琵琶女的命运已经到了可以相互印证、心心慰藉的地步。教师还可根据学情需要,继续向学生抛出第二个问题:“诗人与琵琶女二者的沦落之处分别是什么?”为了进一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继续引燃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厌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開展一定规模的辩论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跃了,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爆燃的兴趣感染下,久而久之,学生对经典美文的评鉴赏析水平定会发生质的飞跃,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也更加准确,理性思考的深度也会不知不觉间增加。
  通过经典诵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课堂也变“死气沉沉”为别开生面的讨论式、探究式开放局面,学生的思辨水平大幅提升,口头表达能力水涨船高。同时,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断拓展,教学模式持续翻新,教与学浑然一体,教学效率大幅提升,为教师进一步深化教改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一手资料。
  由此可见,语文经典诵读意义非凡,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切不可搞“一刀切”,教师应在对学情、生情准确把握的前提下施以“因材施教”策略,特别要关注教学模式、手段的运用在学困生、厌学生上的“反射”效果,对他们进行经典诵读不能简单复制常规、传统模式,而是要冷静、理性正视他们语文基础差,厌学情绪持续长、范围广的特点。如果常规式经典诵读需要三步即可收到显著效果,那么针对学困生、厌学生的经典诵读手段或模式就必须要耐住性子,扩大到三十步甚至更多步来完成,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碎步式”教学,是为学困生、厌学生量身打造的一种慢型教学步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语文经典诵读中收到良好效果,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摸索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名篇美文的意境中,感受经典带给他们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045000)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标改革后对学生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们的培养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关注学生们知识点的掌握以及运用情况,还
3月17日上午,新一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媒体记者并答记者问。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提出,新一届政府将如何应对腐败。李克强表示,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开展中医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于术后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术后开展中医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5.41%,对照组18.92%,且(P<0.05);观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要求,日益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培育,这也是其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为依据,从阅读情境设计、阅读方法
期刊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IBD患者67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45例,克
目的 血站的采供血护理人员和青少年献血者进行沟通,对其中的沟通技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笔者从本市血站中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这一期间中进行献血的100例青少年无偿献血者,
反腐靠什么?官员的个人德性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制度,也即权力结构。只有从权力结构改革入手,铲除腐败土壤,腐败才不会越演越烈。不科学不合理的权力结构,是纸笼子。而 An
A 3D porous carbon-manganese oxide (3D-C@MnO) nanocomposite i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via a thermal plasma deposition method.The chemical bonds and compositio
目的 探究导致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具体原因,找出在临床护理当中需要注意的方面.方法 选取本院分泌科的80例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然后把这些患者以一
目的 研究小儿哮喘急诊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90例小儿哮喘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