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阅读教学的思考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0p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当前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谈教师课堂教学以“选点突破”的方法带动课文的学习;应充分考虑学情,让学生自主领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师  学生  课堂
  笔者最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木兰诗》,深有感触。课堂伊始,他让学生齐读课文,接着几位学生分段翻译,教师就重点句、词逐一讲解,最后师生共同讨论问题。这些问题如:木兰有兄长吗?为什么非要去从军?不去可以吗?准备行头为什么要全家都动员起来?(原来是王命急宣,误期则可能连累全家。)如此繁杂琐细的问题还有很多,直到下课,教师也没能把这些问题分析完。这堂课,的确有不尽人意之处。如此文质兼美的一首乐府民歌,句式整齐和谐,琅琅上口,内容生动活泼有趣,极适于诵读,课堂上却听不到朗读声,有的只是教师喋喋不休的提问与讲解,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倘若教者心中有“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个意识,定不会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了。
  笔者心中颇有感触:自己是否也这样上课?有无考虑过学生的需要?能否将课上得更有效一些?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做点阐述。
  一、教师——选点突破,以点带面。
  一篇文章,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总有写作意图,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却含蓄隐幽,非用心揣摩不能得其精髓,此类文章,要想读懂它,挖掘非常重要,但要想挖掘出含金量的东西,并非易事,没有相当的语文功底,没有相关资料的检索,即使是教师也未必能领悟透彻。这就要求教师得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打开全文的“金钥匙”,用此来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那么,走进文章的“宝藏”地带也就水到渠成了。
  以笔者执教的公开课《海燕》为例,谈点具体做法。托物寓意,借物喻人是散文诗的重要特点。教学本文,若逐段分析,则可能肢解课文,破坏美感;若只是诵读,则可能不得要领,枯燥乏味。在备课阶段,笔者曾为找不好切入口而大伤脑筋。后又想,题目为“海燕”,何不以文中对海燕的三次集中描写为切入点?我当即斟酌、揣摩其可行性,决定以此带动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在默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三处集中描写海燕的句段,尝试朗诵这些段落,师生共同探讨朗读技巧,并作示范朗读;学生比较这些段的特点,从用词、句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后发现,海燕的动作、声音、姿态都有愈来愈激烈,愈来愈兴奋的变化趋势;又顺势推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海燕三次不同的表现其所处的环境一样吗?学生在思考中找出并朗读了文中环境描写的段落,这样又解决了课文层次的划分。之后的问题变得简单多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海燕形象,联系背景谈象征意义,分组竞赛朗读全文……
  整堂课,有学生紧张的思考和有感情的诵读,有教师的方法指导和要点评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条理清晰,获得听课老师一致的好评。笔者认为,“三处集中描写海燕的地方”就是一个关键点,抓住它,就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各个问题都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选准选好了这个点,就能提纲挈领,居高临下而一目了然。这个“点”,可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是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可以是反复出现的句子,甚至可以是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不一而足。找准这个点,就可拎起整张“网”,可将要点“一网打尽”。
  二、学生——自主领悟,合作探究,组合问题,表述理解。
  任何形式的教都无法脱离学生个体的自主阅读领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笔者反对在一些公开课上,为了增大课的容量,为了节约时间,为了课堂的热闹,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迫不及待地讲解,提问,讨论,活动,完全控制学生,把学生的思维强行拉入自己预先设计的圈套。事实上,学生并不是以一无所知的状态与教师交流的,在课堂上,学生理解接受教材是一个不断创造、意义不断生成的活动。教师不可能穷尽教材的意义,学生的接受也不是一种复制过程,教师不可能将教材的内容客观传递给学生,学生也不可能准确完全地接受。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采用合作探究这个途径。学生质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思考也就没有问题。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断地怀疑就可能不断地获得。但提出问题又并非轻而易举,有深度的问题更是需要慧眼独具,为了避免学生的畏惧心理,依靠学习小组讨论的力量,则能提高积极性,主动性。有了问题怎么办?逐一解决可能性不大,学生能力和认识有差异,对课文的领悟深浅也不同,粗浅的问题可集合小组的智慧,组内解决。无法解决的难题,教师在筛选比较之后,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板书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组合在一起,也能避免零散的敲打分析造成的无序感,使课堂结构更简洁紧凑。
  因此,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协调,这种协调,并非为了问题本身的正确无误,而是要将其转变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反省思维与批判思考。这样的语文课堂,意在推动问题情境不断涌现,不断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因此,熟知教材的教师不能主观臆断,忽视学生的感知和体验,而以自己的理解凌驾于学生之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盲点,认识误区,照顾各个层级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主动地陈述问题、编织话语和解决问题,并提供不断的支持与鼓励。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觉得自己受到关注,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再不是少数优秀学生的天下。
  以上主要是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谈有效阅读教学的一些思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完美结合才能构成和谐完美的语文课堂。只有真正掌握了教的规律与学的规律,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学快乐,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消除“硬伤”:有效教学的一个基点》(冯卫东)

[2]《语文课堂:宜多一些“散點透视”》(陈尚达)

[3]《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余昱)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初中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影像教学法分析初中历史学科的发展进程及相应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效分析初中历史影像史学法指导体系与策略,供历史学科的教师参考。  【关键词】影像史学 体系 初中历史  历史学科是引导学生探究世界、认识世界的具有一定的识记和背诵能力的学科。在历史学科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以提升学生兴趣为主,充分利用影像史学,从实际教学内容出发,结合较为先进的教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会借助注入式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对于刚刚系统接触地理知识的初中生来说,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其不但无法对地理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甚至会加重其地理学习负担。对此,新课改倡导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的结合,其具有两种教学法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其对新知的理
期刊
【摘 要】生活与数学具有紧密的联系,数学的教学需要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生活也需要数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进行初中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也要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促进学生生活化数学意识的形成。但是,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反馈中,我们能够看到,存在部分数学教师不知道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生活元素,造成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生活意识的薄弱。基于此,笔者提出“课堂语言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重点难点知识的划分更加细腻,如何明确地勾勒出重点知识结构和一般知识结构之间的分界,是确保生物教学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针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重点难点划分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教学方式  新课改教学内容已经全面地落实到了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当中,在新课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的教学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的知识点逐渐呈现出分布较广的特点,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要求。将教学引入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和思考,在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当前数学教育现状,就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学引入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作以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引入 初中数学 教学策略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以发散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已逐渐被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利用课前学习,课中教学,课后预习或者复习等环节,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那么,微课如何能更好地应用到农村物理教学中呢?这成为了广大农村物理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农村物理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学生能够接受的
期刊
【摘 要】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反映物质又反作用于物质。是人的感觉、思维(理性)、情绪、意志等能动性的统称。通常指人的认识能动性。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而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人对某一件事情的认识,可以反作用于其行动,指导其做出选择。  【关键词】班级管理 班主任 意识能动  作为一个已经带班6年的班主任,我个人以为班级管理中的意识能动作用非常重要。一个老师的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在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校园教育工作改革刻不容缓。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是其中的难点,主要就是因为文言文教学阶段,教材文章很难被学生理解,如果教师不能够使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则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进步造成阻碍,因此本文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在根本上促进这一教学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传统文化资源陶冶学生情操,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倍受众多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做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作,课外阅读实质上是初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情景教学作为一种丰富有趣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将生活情景和应用情景融入到教学的课堂,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的充实。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情景教学法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促进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情景教学 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已经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