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具体情境 培养估算意识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它对培养学生的数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估算本身具有复杂性、灵活性、情境性等特点,它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这就给我们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许多困惑。个人认为,应创设合适的具体情境,让估算孕育在情境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估算教学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1 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要知道大概的范围,或者是很难去精算,无法精算时,便产生了估算。估算有时比精算更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带来实用价值。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世博会印度馆前排起了长队,每隔一段时间放一批人进去。小明排在队伍的最后,工作人员告诉他,排队游客大约需要放行19次,每12分钟左右放行一批,小明大约需要等待多少时间,才能进馆参观?
  师:小精灵聪聪说:只要估一估;小精灵明明说:需要精确计算。同学们,你们同意谁的想法,说说你的理由。生1:我认为要精算,这样比较准确。生2:我认为只要估一估,因为只要知道大概的时间。生3:这里的19次,12分钟也不是准确的数。师:是的,每隔12分钟左右放行一次,一定是12分种吗?比它长一些或短一些都有可能。放行19次也是工作人员估计出的结果。如果精算出19×12=228,小明在第228分钟的时候一定正好进馆参观吗?学生摇摇头。师:这两个信息本身也是不确定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在这里,精算计算了也没有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估一估再算,也就是估算。
  又如,教学三(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出示问题情境:把124面小红旗分给3个班,平均每班大约分到多少面?师:这里是用估算还是精确计算?生1:我选择估算,因为这里很难去精算。生2:我也认为是估算,因为只要知道每班大约分到几面小红旗。师:解决这个问题时,发现很难去精确计算,也不需要精算,我们可以用估算,它比精算更方便,更有用。
  从上面的两个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在合适的具体情境中,可以激发学生根据情境自发地估算,感受到估算必要性,体会到估算的实用性,渗透估算意识。
  2 体会估算的优越性
  估算的优点很明显,它可以带来计算上的简便,操作性强。通过重组的方法,将复杂的算式转化为口算进行计算。在精算和估算都可以解决问题时,估算的简便性更为突出。教师可以创设出具体情境,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优越性。
  问题情境:两个小朋友进行跳绳比赛,小红3分钟跳了237下,小明2分钟跳了184下,谁跳得快一些?教师巡视,发现有些学生用了估算,快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有些学生选择了精算,觉得这样比较放心。教师出示两种解题方法:①237÷3≈80(下),184÷2≈90(下);②237÷3=79(下),184÷2=92(下)。师:估算这么方便,用它可以比较出谁跳得快一些吗?生1:小红每分钟跳了80下左右,小明每分钟跳了90下左右。小明跳得比小红快。生2:把237估大了是80,小红实际跳得比80下要少一些,把184估小了是90,小明实际跳得比90下还要多一些,小明肯定比小红跳得快。师:你真了不起,还会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把掌声送给你。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比一比,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学生异口同声:估算。
  3 在情境中选择估算方法
  估算的方法多样,教师教得太死板不行,太活了,学生接受不了,往往感到无所适从。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好具体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有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后去取舍方法的好坏。
  如,教学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出示情境:四年级同学去春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学生通常会出现这些估算方法:①49×104≈4900(元)100;②49×104≈5000(元)50 100;③49×104≈5500(元)50 110。单从估算方法上来看,这三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去思考,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师: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三种方法的看法。生1:第一种方法把一个数估小了,说明带的钱要比4900元多。生2:第二种方法中,把一个数估大,另一个数估小,可以知道准备的钱是在5000左右。生3: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个数都往大估了,比实际结果要大一些。师:哪种方法最有说服力,可以保证带的钱一定够用?生:第三种,估大以后是5500元,实际肯定比它少。
  估算不单是一种运算技能,更是一种经历,一种意识,它只有融入到具体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形成估算意识,才能发挥估算的作用,体现它的价值。教师应创设“估”的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良好估算的意识,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灵活运用估算策略,便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其他文献
纵观当令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
期刊
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如同一笔财富,使你终身受益。《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可以保证、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似乎已成必然之势,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从这些方面说,它同我们老师平时所用的传统教具(如粉笔、小黑板、挂图等)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正是有了这
期刊
【摘 要】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概念  数学概念是揭示现实世界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一般地说,是人们在对实际的(或具体的)事例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再进一步概括、
期刊
在素质教育实施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成为教学中的一项研究课题。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一套见解、经验来到课堂,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先前的学习来建构新知。先前的见解、经验就是学生反思的起点,学生初步形成知识模型、找到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之后是学生反思的契机。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需要成为反思型教师,学生需要成为反思型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找准学生反思的起点,激发反思的动机,抓住反思的契机,才能组
期刊
【摘 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主体,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无法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本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更好的实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所以,必须进行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
期刊
在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也在逐渐发生的改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上的下降,为了使学生既有识字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掌握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与方法,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呢?  1 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
期刊
【摘 要】 中学体育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健康的身体有赖于自我保健和良好的终身体育健身意识。健康体魄是快乐的源泉,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幸福生活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形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的教学是重要的一部分。小说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我觉得这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一个适宜的阅读态度。小说是文学作品,它反映着人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我们必须以审美的态度来鉴赏小说中所写到的人和事,不能把小说里的人和事作“传记”或“新闻报道”式的分析。二是要教给学生读小说方法,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