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需要培养哪些好习惯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jel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如同一笔财富,使你终身受益。《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英语老师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可以保证、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要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英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英语习惯的培养过程。要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1 需要培养哪些学生习惯
  1.1 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事实证明,先预习再学习、先复习再练习,非常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时,可以先借助磁带、音标、工具书等初步读懂新课文和回答有关课文的表层问题。课前预习能激发求知欲的认知兴趣,能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课后及时复习可以战胜遗忘。要经常反复朗读所学的课文,记忆所学的单词,看笔记和以前做错的题目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1.2 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发言的习惯。课堂是教学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因此要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此外,一定要积极发言,这不仅是对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训练,而且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防止“开小差”。
  1.3 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听是学习语言的前提,只有听懂了才会学着说出来。因此听是第一步。学生要多听示范发音(原声磁带,光盘,教师等),听清再模仿;每天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做听力练习;充分利用现代资源,看英语影视节目,上网学习英语等渠道感受规范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
  1.4 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交流,学生要多多动口。不仅在课堂上要与老师同学用英语对话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多用英语表达。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养成大胆大声、清楚流畅地说英语的习惯,做到敢讲、争讲、爱讲英语。
  1.5 养成良好的“读”的习惯。语言是一门有声的艺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读的重要性。养成每天坚持朗读或听读英语二十分钟,坚持早晚大声朗读背诵英语句子、对话、课文的好习惯。此外,学生还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报纸、杂志等读物供课后阅读。这样既能扩大词汇量,又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2 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1 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从英语的第一节课开始抓起。初一的学生的听觉敏锐,模仿能力强,而且他们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必须趁热打铁尽最大的努力,下大力气,高标准,严要求,抓好学生的书写关、发音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一个好的开端。同时,教师要尽量运用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教学,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意主动地去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2.2 以身作则,发挥指导示范作用。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初中学生向师感强。老师在平常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严于律己、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给学生树立榜样。例如,教师在课堂和生活中要尽量多用英语与学生交流、板书整洁规范。如果老师自己做不到的事而要要求学生去做,那就难以让他们信服。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帮助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正确方法去学习英语。可以想象,一旦学生学会和掌握了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正确方法去学习英语,他们不但能够促进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听、说、读、写四会能力。
  2.3 加强课后对学生的辅导。课堂教学主要是提供学生一个学习环境,但并无充裕的时间来纠正不良习惯、给予正确指导等。因此,教师需要利用课后时间通过师生交谈、考试、测验及平时作业等途径,反馈教学信息,从中发现、分析和解决所存在的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2.4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习惯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每个学生的水平、性格、特点等都存在差异,若向他们提出相同的要求,必定有些学生不能完成,而对于本身基础好的孩子来说要求则过低。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孩子计划出适合他们自己的习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开端。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教学的成败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且我们有责任去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会逐步提高,老师在教学中也会轻松许多。因此,让我们老师一起努力,正确地引导,约束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要由知识的被动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尽量创设开放式欣赏教学,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体验。  1 针对年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
期刊
1 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1.1 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
期刊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必须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活动课。活动课对于丰富学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语言体验,提高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如何上好语文活动课呢?笔者认为: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期刊
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因此,我们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情怀。如此,语文教学才是真正回归了本位。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工具性,是人们用以交际的工具。靠什么交际?自有人类以来,交际自然始于语言。因为:人类优越于一切动物的地方,在于它是社会化的动物
期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谈几点认识:  1 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村也开始慢慢地富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了开发地区,同时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少年开始沦为留守儿童。这些学生由于隔代教育,缺乏与长辈沟通,更是缺少父母的管教,加上受网络与电视不良信息的影响,有一部份留守儿童慢慢地变成了问题学生。这些学生经常在校不遵守学校纪律,对学习不感兴趣,沉迷网络,盲目模仿游戏、电视剧及电影的一些不良做法,缺少自制力,缺乏公德心,常有叛逆行为,更有
期刊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1 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1.1 以身示范,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萌发出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
期刊
在进入主题以前,我们不妨简单地扫描一下,在所谓新课改下语文课中的一些镜头:  镜头一:教学《称象》一课,教师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名义,让学生空谈更多更好的“称象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名义,机械理解和复述曹冲称象的科学依据。其结果,语文课成了创新思维课,科学实践课。  镜头二:教学《赠汪伦》一课,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看课文图片说话后,让学生做分组选择性学习:喜欢表演的学生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喜欢
期刊
【摘 要】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加强语言交际能力,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英语听力测试要求学生能听懂日常生活中内容熟悉、发音清晰、语速适当的简单对话、多层次对话和独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在听力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听力技巧的指导,定能为学生的听力学习扫除障碍,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英语 听力技巧  高中英语听
期刊
纵观当令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成败、效益高低、价值的大小虽受制于各种原因,但它同教学师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师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益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成功,获得高效益,索得最大价值。相反,师生存在不良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失败,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令人忧思的是在政治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未认识这一“规律”,或不重视这一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