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素养锤炼教学艺术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进取,以站稳讲台,不辜负教师这一身份。这段时间我学习了温儒敏、钱理群、吴晓东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之后自己静心领悟语文教学前沿问题,深刻思考反省自己教学的不足。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切的体悟,让我对语文教育有了更高远的期待。下面我主要谈三点体会。
  一、提升语文素养,不断充盈自己
  “语文素养”对“语文素质”的替代,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一种理念的更新,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更强大的教育视野,同时这也彰显出温儒敏等教育精英们对中小学生们的关爱意识。我们的语文教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只注重其历史性和工具性价值,语文课堂也常常只关注语文知识的传达,语言能力的训练,但是却忘记了语文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审美价值,漠视了语文课程对中小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此次新课标将“语文素养”作为修订的核心概念,将“语文素养”的养成作为修订的主要目标,将中小学生的精神成长作为语文新课标的价值标准,这确实是语文教育改革中的一次大手笔。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无疑会把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引至正途,让语文回归本质,让中小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逐渐养成现代公民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内化为德性,来规范行为,提升心灵。而这也恰恰就是语文课程教育的真正内涵。
  当然,学习后,我一方面激动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灿烂的前景,但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擔负的责任。因为好的理念是要通过优秀的语文教师去传达、去实施的。要想通过语文课堂去打动、激发中小学生们的心灵,真切地帮助他们身心成长,首先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而人文素养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依靠长期地经典阅读才能积淀而成。近几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在努力探索如何利用教学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有效地帮助他们精神成长。我和几位老师对应学生们的精神成长为学生创办了一年两期的“悦读阅美”读书班,打造了一年一度的“谷雨诗会”,这些举措的确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但是面对学生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深切地感受到自身语文素养还很不足,觉得自己还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占领精神的高地。我觉得自己要加强经典阅读,要不断地丰盈自己,要永远保持一颗进取之心,这样才能承担起语文教师这一职业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强化文本解读,不断丰富自己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课,仅依靠教参是不行的。语文课不能只追求上得热闹,上得好看,要想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落到实处,这还得需要语文教师具备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钱理群教授在讲鲁迅教学时也特别提到要注重传达出鲁迅作品的语言之美,要还原出文学家、艺术家的鲁迅,钱教授以他文本细读的功力为我们展示出了文学的魅力,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文学的美妙情境之中。他的讲授也给了我深刻的启发,要想上好一堂文学课,语文教师既要有细致解读作品的能力,又要有体悟作品情感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传递作品审美情境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是需要语文教师用一生去孜孜以求的。因此,既然热爱文学,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文学课教师,就要不辞辛劳地去攀登学术高峰,不断地丰富自己。
  三、锤炼教学艺术,不断完善自己
  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艺术,想方设法地上好每一节课。说实话,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在教学内容上花了不少气力,努力将知识带进课堂,但是在教学艺术上我却没有做过认真细致地思考。因而最触动我的是钱理群教授的讲座。钱老师的书我基本上都读过,他的很多学术思想我都有所了解,但是他今天的讲座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钱老师不仅为北大学子讲出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他还以对青少年的殷殷之情为中学生们讲出一个不一样的鲁迅,这是我特别敬佩他的地方。钱老师不像许多的高校老师只关注象牙塔内的事情,他将他的学识无保留地延伸到中学生之中,他真切地关心青少年的精神成长。他研究鲁迅,同时也传承了鲁迅关注民族发展,关注国民性问题的秉性,他身体力行地将鲁迅这粒宝贵的人文种子种进了中学生的心田,他希望我们的民族能从根基上健康成长,他希冀我们的学生们能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所以他不仅细致研究鲁迅,而且悉心揣摩教学方法,精心构建每一节课。
  钱理群老师的这种探索精神对我触动极深。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备课时真的没有做到历经两个阶段,我常常只是停留在阅读文本,读参考文献上,很少转化成教学文本,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看着钱老师为中学生们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我感到汗颜,也感到了巨大的差距。面对钱老师这座语文教育界的高山,我虽然知道自己是很难达到这种高度的,但是至少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今后一定会努力像钱老师一样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节课,尽心传递出文学之美!
其他文献
新学期刚刚开始,初入高中的学生怀着好奇心与兴奋感迈上了人生新的里程。他们要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新的教师和同学、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面对新
国学是传承灿烂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国学经典年代久远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可见语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积累优美名篇,提升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在教学中,我们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二是要注重朗读为
【摘 要】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活动,理应成为语文教学应该的资源和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多搭建丰富扎实的训练平台,凸显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本文提出要聚焦核心资源,在语言实践中历练辨析能力;设置综合认知,在活动实践中发展思维能
曹禺作为我国戏剧史上的领军人物,他的《雷雨》、《日出》、《原野》等作品,犹如一座座丰碑,屹立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和中国近现代话剧史上。曹禺不仅是一位在戏剧艺术方面具
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资料丰富标题别致观点新颖主体结构设置合理,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要求但在使用2005年6月第2版(必修)第一册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有疑问的地方,有待商榷和完善    一 基本概念混淆    教材第16页学习思考题:“元帝国的地方行政设置为什么在‘行省’之外,又有‘腹里’和‘宣政院’?”  此句把“行省”“腹里”和“宣政院”同属于“地方行政设置”,其中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全国佛教僧徒和藏
让学生乐于表达、学会写作、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一直是广大教师习作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如何写好作文一直是令大多数小学生头疼的问题,也是在作文教学中困扰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提高看、读、说、写的能力上下功夫,探索新办法、研究新途径 ,只有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加强了,才能让学生会写、爱写,写出好文章。  看,就是要善于观察  《语文课程标
在小学作文教学当中,我们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根据学生在写作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就一定能够逐渐破解困惑,突破障碍,培养学生的写
《国际结算》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国际惯例紧密联系,与时俱进,有着很强国际性的课程。但是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适应未来社会
【摘 要】  环境是幼儿最好的、最自然的启蒙老师,能对幼儿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形成积极和主动的行为方式,大自然中资源丰富,种植环境更能吸引幼儿去探索、去思考,去参加实践,从而启动智慧之门,还能引导幼儿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学龄前儿童的生活大多是在幼儿中度过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方式。因此,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种植游戏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