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政策 重点投入 建设特色发展之路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普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投入 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基础投入对教育信息化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其中硬件、软件投入两大部分都需要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江西省作为我国中西部省份,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步伐,综合利用多方面资金,确保发展有序、快速进行。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工作,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逐渐走上了发展的快行道。江西省电化教育馆陈学军馆长向记者介绍了该省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做法。
  首先是国家的规划和投入。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西省自2010年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以下简称“薄改工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薄改工程”中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2010年至2013年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配套投入资金约为5.4亿,其中国家配套资金占50%,省、市、县级配套投入占50%。
  其次是江西省的规划和投入。江西省在201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加快了信息化发展脚步,推出了新举措。从民生工程建设投入中划出信息化教育专项资金,并制定了2亿元的投入目标。除去进行义务教育标准建设工程需筹措的6 000万元,其余1.4亿元都用于义务教育学校的多媒体教育设备配备上。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在1.4亿资金中划拨出2 000万元进行省级教育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除此以外,江西省还确立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总投入规模达3年50亿元,其中2013年投入16亿元,2014年、2015年各投入17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该工程不仅包括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还包括校舍、场地等方面建设,总体要求是建造1万所标准化的农村中小学。在信息化建设和配备方面执行 “建一所、成一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要求每所学校的功能教室都必须配备多媒体设备;在网络延伸架设条件允许的地方,为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
  底层数据库支持 打造全国领先教育资源网
  为保证学校的信息化设备都得到合理使用,增强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江西省在教育资源网构建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并取得全国领先的地位。自2011年起,江西省财政为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立项,并拨付了专项资金1 800万元,要求建成以“人教课标”为版本,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义务教育学科课程。经过2年的努力,江西省已建设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数、英3科以及初中语、数、英、物、化、生、史、地、政9科,共计3 209节课程。这些课程以分科视频资料为主,结合课程课件、教师教学设计(教案)、随堂综合练习以及期中、期末、单元测试题目等多部分内容建设完成,并上传到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以下简称“江西教育资源网”)供全省中小学师生免费使用。
  江西教育资源网于2006年开始建设,截至目前其资源总量达163万条,网上实名注册中小学教师39万人,占全省教师的90%以上,网上注册会员668万人,其中包括江西省内外的学生和教师。据统计,该网点击量达日均30万次,仅次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点击量,位居各省资源网前列。陈学军馆长说:“很多省市在建设基础教育资源网时都存在误区,其建设目的往往局限在浅层次网站搭建上,而不以其作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使用,导致网站建成后使用效果不佳。”江西教育资源网依托资源、教师、学校3个底层数据库进行建设,其内储存的大量数据信息确保资源网内容充实、丰富,网站浏览者可从中自取有用信息进行学习。
  江西教育资源网将全部资源进行细致分类,其中既包括课程资源、网上课堂、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在线讨论区等内容,还开辟了竞赛活动专区,由网站自发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吸引省内师生参加,在增强参赛者能力的同时扩大网站自身影响力,如连续举办3年的全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络考试,吸引了数百万学生参与,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无形之中带动并强化了网站的宣传。
  网站所拥有的丰富资源不仅帮助一些学校补充了课外学习资源,让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反思、改进教法,也帮助一些农村薄弱学校丰富可开设的课程。有些农村学校因环境、设备、师资水平等因素限制无法保证开齐所有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就很好地充当了教师的角色,让每位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进行“空中课堂”学习。
  江西教育资源网被很好地融合到省内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惠及全省学校、教师和学生,其发展目标坚持锁定在搭建省级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上,也将据此继续扩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系统、远程视频系统、全省中小学校安全隐患管理排查系统等内容。
其他文献
南京市汉口路小学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是南京历史上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公立学校之一。学校紧邻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整个片区环境优美、文化浓郁、学风井然,学校长期受此濡染,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氛围。  自2009年进行抗震加固以来,学校对整体布局进行了规划,对整体环境进行了打造,拥有学生读书阅览室、教师阅读交流室、学生阅读书吧、流动书吧。其中学生读书阅览室面积
期刊
国学教育是一项构建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系统文化工程,其基本内涵和核心价值是感受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文化血脉熏陶和文化浸润承传,从中积累和培养民族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激发文化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可见,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和能量。正是基于对国学教育及素质教育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北京市羊坊店第四小学(以下简称“羊坊店四小”)将国学教育引入校园,与
期刊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作为北京市节约型示范校,深刻认识到开展环境教育、节约教育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的大事。三年来,学校从强化组织管理着手,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支笔、一分钱开始,把节约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之中。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根据学校实际,以“营造校园绿色氛围 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为目标,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践行节约、保护环境、讲究文明的新风尚,着力强化师生的节约思想、品行
期刊
语文的阅读学习总是伴随着思维和情感。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唤醒学生的情感活动,让学生带着情感去理解、体悟和表达,才能展现出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品质思维力。然而,在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的学习环境里,学生的学习往往止步于 “满堂听”“满堂记”和“满堂看”,忙忙碌碌,只有被动地回答,被动地接受教师或优生的“外来”结论。如此情形,学生没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感体验就会被风蚀,参与热情被风化,积极探究匮乏,主动
期刊
近几年,立足学校发展、立足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立足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质量提升,以学科建设为目标的教育技术装备理念与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其科学、有效的一面。笔者利用开学前走访、督导创建装备示范校前期工作等去基层学校的机会,重点调研了南京市鼓楼区的回龙桥小学、马台街小学、青云巷小学等学校的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建议,帮助它们总结经验,分析問题,统筹思考,形成观点,以此为学校技术装
期刊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从一、二年级的不少于5万字,到五、六年级的不少于100万字,可见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文章,是无法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更不用说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尤为重要。  在信息化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网络上的电子书籍,媒体上的影视作品,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丰
期刊
编者按:南京作为科教名城,历来文教昌明,尤其是近年来基础教育大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3年12月,本刊记者走进南京,开启了特色校探访之旅。第一站,记者来到省级重点校——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该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南京兴建的第一所完全中学,在刘伯承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心呵护下萌芽发展,在历任校长和教师的辛勤耕耘中茁壮成长,在信息化大潮的冲击和洗礼中绽放光彩。此次走访,记者感受到了这所
期刊
编者按:  2013年9月28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过程中,南昌市第二中学作为巡展南昌站承办单位,接待了省内外的数千名教师前来参观。我刊(www.cmee-online.com)记者受邀参加了本次巡展,并对中央电化教育馆丁新副馆长、江西省电化教育馆陈学军馆长、南昌二中吴勤校长进行了专访,从中央、地方、基层学校不同角度,通过大政方针概述、地方特色解读、学校实际应用三个层次审视我国教
期刊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2007年颁布了中小学音乐教室的国家装备标准,对教室功能定位为“中小学音乐学科中进行声乐、器乐的学习和欣赏,实践和彩排的场所。根据不同阶段教学要求的不同,在功用上可有所侧重”。在装备要求中,明确指出“宜作音效、吸音两方面的设计;宜设计较好的视听设备”。  音乐教室国家标准的制定高屋建瓴,将教室声学处理放在视听设备之前,可见对教室声学环境的重视。对音乐教室做有效声学处理,使其具有
期刊
2014年年初,我校装备了一套TI-Nspire无线导航系统,搭建了无线数学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师生、生生交流更通畅。技术促使教师端正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下面就以一堂数学建模课为例,阐述TI-Nspire CAS技术装备给数学课堂带来的巨变。    一、课例简介  课题:病床转弯问题  执教:陈静  班级: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高一(9)班  平台:TI-Nspire CAS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