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质疑”活水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在质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创新的潜能。
  例一: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话音未落已有不少小手举了起来,因为他们已养成质疑的习惯。)
  生:老师,“驰名中外”是什意思?
  众生(大喊):唉!我也是这个问题。
  师:谁知道?
  生:就是说家乡的石榴很有名。
  生:我想和以前学过的“闻名中外”意思一样。
  生:……
  师:谁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评:从学生读书声中,已能感觉热爱家乡石榴的感情。
  (读完书后一学生举手)
  生:家乡的石榴很有名,为什么家乡的名字叫“枣庄”,而不叫“石榴庄”呢?
  生:(一学生迫不及待)是不是枣子更有名啊!
  师:你提的问题真好!与众不同,老师佩服你。谁能解释一下?
  众生不语。
  师:老师不怪大家,其实老师也不知道。(学生笑)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每人课后查查资料,下一课,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
  ……
  课下,很多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在集中交流时,学生精彩的交流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评: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其实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质疑,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探求,适合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即:语文课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注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无疑处质疑,体现了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探求知识的激情。
  例二:
  师:同学们,刚才第一自然段学得很好,请同学们再读读2、3自然段,看谁发现的问题更有价值?
  生:(读书)
  师:(教师巡视,个别询问发现了哪些问题……)
  生:(大多数举手)
  生: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为什么用“抽出”枝条,而用“长出”叶子?
  (生讨论)
  生:用“抽出”可以看出枝条长得快,长得长。
  生:春天来了……到了夏天……第三自然段开头应该是“秋天到了……”而课文却是“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为什么?
  师:你提得非常好。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讨论讨论。
  生:讨论
  生:我觉得这样很连贯。
  生:我觉得“热闹”这个词,正好形容“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生:我觉得“热闹”是对前面的概括。
  ……
  师:同学们问题提得好,讨论得也很好。老师希望你们写作文也要这样前后联系。
  生:……
  评析: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向文本质疑,在质疑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学生应该能够读懂词语背后的意思,脑海中的词语应该是形象的、鲜活的、灵动的、有生命力的。在学习的质疑中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通过读懂词语,透过语言文字领悟到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样的词语在学生脑海里当然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这样的质疑在学生的成长中才是有活力的。
  例三
  师:读课文,每人至少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带着你的问题读书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举手要求与老师讨论。
  (学生认真读书,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
  生:通过读书,我发现的问题是为什么“我”和雪儿要天天去阳台看蓝天、白云?
  我和同桌讨论后认为:之所以天天去阳台看蓝天、白云,是因为我盼望雪儿的伤早点儿好起来。
  生:我想补充一下:这里不仅是盼望雪儿的伤早点儿好,还应该盼望自己的伤早点好。
  师:说得真好!是一种多么急切的盼望心情啊!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读书。)
  ……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而且把书读得这么好。
  谁再来试试?
  生: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知道雪儿为什么“又”飞回阳台,雪儿是舍不得离开我,有点依依不舍。
  生:我知道雪儿为什么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了,或许是在感谢我这么多天的照顾,不想离开我。
  师:看着这样的雪儿,它将离我而去了。谁能把这段的感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老师为学生读书而喝彩)
  ……
  评析:“问”是在读中问,问中读。问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教师的主宰,真正体现了问是学生的权力,教师则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问,在问中走向文本,走向同伴,走向老师。在读中感悟文本,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闪烁智慧的火花。读与问的结合,教师适时的点拨,可谓相辅相成,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或许就会在瞬间产生了。显然,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伴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题,学生就有了求知的欲望,也就有了创新的萌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新颁布的省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强调,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践行“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共同提高”的教学理念,应大力推行分层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教学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期刊
【摘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常强调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其中听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注重听力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结合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Part A 部分的教学案例,通过观察同行们的教学过程和反思自身的教学,并采取行动研究的模式,对听力内容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优化教学;听力技能;牛津英语;Inte
期刊
文章是声情并茂的综合体。但在现今的课堂,朗朗书声少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多了。其实,朗读是语文课堂区别于其他学科课堂的一大标志,也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朗读,可以使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情调韵味等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朗读。  一、朗读,培养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结构的核心。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具
期刊
【摘要】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人性之光普照的成长者。缺失了富有人情味的抚爱,血肉之躯便会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甚至会有“不知路在何方”的漠然。老师应当是人性的播撒者,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引领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工作就应该富有浓浓的人情味。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灵沟通    最近,拜读了郭道胜同志的新作《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其中关于新型师生关系与交往的一些论述颇有新意,也引起了我的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是一个变化万千、充满生机,师生互动、紧张、活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教学情境的复杂性,以及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生命在身心素质发展水平、知识能力水平、道德情感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等,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特征体现出一个“变”字。  【关键词】随机应变;课堂艺术;数学教学    教学应变艺术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供套用,需要老师因时、因境、因人等灵活机智地
期刊
【摘要】构建主义认为,积极的学习情感,优良的解题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构建有效教学的三项要素。本文作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对如何协调好三者之间要素,实现有效教学活动,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关键词】学习情感;学习习惯;解题能力;有效教学  当前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的内涵要求又随之发生了变化和丰富。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生使用数学草稿本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培养学生使用草稿本的良好习惯、体味使用草稿本的乐趣、加强方法指导等途径让小学生能有效使用草稿本,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草稿本;现状;矫治策略;规范     缘 起  关注“小学生数学草稿本使用情况”这个微型课题始于一次家访。在与家长的交谈中,小利同学的父亲向我提出一个建议,希望我能关注学生的
期刊
体育教学中哪些学生是“后进生”?他们达标率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贯穿“为了一切学生”的思想?关注“后进生”,使他们“脱贫致富”,甩掉帽子。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它一般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密切相关。本文试图用心理暗示法和成功体验法来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开发以学校为特色的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要求。但是现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存在许多问题:受片面追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它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以下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一单元教学案例为例,分析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的缺失与使用之间的差别,以及自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片段一】  T:同学们,前面我们对三角形有了直观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那么同学们知道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S:三条边一样长;两条边一样长;都不一样长……
期刊
【摘要】探究作为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本文作者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的主动参与者,是学习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效能的优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作为具有内在能动特性的学习个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