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最常用且最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加强朗读训练,对于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和朗读技巧,提高写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朗读习惯就成为教师必须做好的事情,笔者就有关小学语文朗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
  朗读训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要一字一句地读准确,不丢字,也不添字。二是能顺利地朗读课文。要不读破句,把句子读完整;要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三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要准确。要读得有轻重缓急,能比较流畅地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能够用合适的朗读情景来体现文章的内容。
  
  二、朗读训练的一般方法
  要使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老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作具体细致的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朗读时无论是指名读还是齐读,老师都要在朗读前提出明确要求,读后进行正音,直到学生读准为止。如果有的学生丢字、添字,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细心地看着书来读,要严格地要求他们仔细地、目不转睛地看着课文,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再准确无误地读出来。训练中还可以要求他们细心地听别人朗读,指出别人在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在朗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把不会的字标上读音,要把课文的意思理解透彻,这样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就不会出现丢字、失误。
  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朗读训练和分析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促进理解,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做出恰当的要求,对于小学低年级同学,我们要求学生的朗读姿势要正确,文章字词句的读音要正确,语义连贯即可。对于小学高年级同学,朗读时就要注意把情感带进去,对于文章的特色,在朗读中要体现出来。
  
  三、朗读训练的形式
  范读就是示范性朗读。可以由老师示范读,也可以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范读便于学生模仿。范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读一段或一句。教师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够范读,相信这个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不错。
  齐读就是全班同学或一组同学一起读。齐读可以使较多的同学有在课堂上朗读的机会,也有利于训练学生读准字音,准确停顿,但是齐读不利于学生边读边思考,也容易形成唱读。因此,在齐读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指导,及时纠正。
  个人读包括自由读和指名读。自由读就是全班同学在同一个时间就一篇课文或一段课文自己小声朗读。其好处是全班同学都可以得到练习,也便于同学们在朗读中边读边思考边体会。指名读便于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有的放失地进行指导。指名读的面广,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当众指导的机会,更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朗读情况。
  分角色朗读,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读出不同人物的语句来,并尽可能地融入人物的感情。这种朗读形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比较适合,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增强他们朗读课文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传授给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有一定的技巧,如停顿、语速、语调、重音等。这些主要是在实际朗读过程中让学生模仿、体会,不能单纯地讲解朗读知识和技巧,要把讲授这方面的知识和实际朗读结合起来。对于朗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具体特点和教学需要恰当地选用,讲求朗读训练的实际效果,以防止单纯追求形式的多样化。这里举例说停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生理上需要停顿,而且文章内容的表达也需要停顿:一般来讲,段与段之间停顿较长,接着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较短,标点之间就更短。不同的符号,停顿的时间也不相同,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停顿时间较长,分号、冒号、破折号次之,顿号最短。当然由于生理需要,在较长的句子中间也需要停顿,但是语气不能断。
  总之,在语文课文朗读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提高要求,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河北省磁县台城乡林峰小学)
其他文献
农村基层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围绕"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
通过对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建议。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固定资本更新理论为依据,论证了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发展放缓阶段,正是固定资本大量更新的时机,也恰是
大多数学生一提到作文往往唉声叹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究竟难在哪儿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面对这种困境,怎样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在三年级作
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开展分层教学,保证不丢掉一个“差生”,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  (1)教学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完成书本练习外,还要尽可能要求他们学习有关生物的前沿知
一、对初中科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在初中科学新课程下,本文从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科学教学的行为方式、学生学习评价等方面对浙江省永嘉县105位初中科学一线教师进行
挡土墙是用于支挡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的结构物,一般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与伸缩缝组成。因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使用。就常用的挡土墙的选型和施工
对挡土墙设计中常遇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工程实际对挡土墙设计、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为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摘要: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情感陶冶来实现的。语文课在满足学生“认知需要”的基础上,要满足他们“美的需要”。这就带来了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应通过挖掘教材的审美价值,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运用各种途径实施美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爱美、感受美、理解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观;审美需要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特别强调美育的重要性,他在我
兴趣是成功的向导,是内在的动力。正如赞可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采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