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人肺腺癌细胞及其辐射抗性细胞的杀伤作用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258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其辐射抗性细胞A549RR的杀伤作用。

方法

应用多种细胞因子在体外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形成具有杀伤活性的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将CIK细胞分别作用于A549和A549RR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吸光度(A)值并计算CIK细胞作用24 h和48 h对各组细胞的杀伤率。

结果

CIK细胞体外培养14 d后,CD3+ CD56+细胞所占比例为45.8%。CIK细胞对A549及A549RR细胞的杀伤率随着效靶比(5∶1~40∶1)的增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均P<0.001)。在同一作用时间、相同效靶比时,CIK细胞对于A549和A549RR细胞的杀伤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

结论

CIK细胞对肺腺癌细胞及其辐射抗性细胞有很强杀伤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S100A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Ⅰ型子宫内膜样癌及4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100A4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A4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7 %(31/65),正常组织为0(0/4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口服替吉奥联合高频热疗、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给予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600 mg/m2+白细胞介素2 300万U腹腔灌注化疗;替吉奥40 mg口服,2次/d,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2~3个周期;腹腔灌注化疗后30 min进行高频热疗,2次/周×3周。对照组27例
目的研究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伴或不伴浸润S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检测,角蛋白(CK)、肌上皮标志、神经内分泌标志、增殖标志Ki-67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并随诊患者。结果31例均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DLBCL患者106例,患者平均年龄55.32岁,治疗前检测血清CRP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肿瘤分期及修订的国际预后指数(R-IPI)评分。中位随访62个月,观察血清CRP与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的关系。结果106例DLBCL患者按Ann Arbor分期,Ⅰ期患者血清CRP平均水平
乳腺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治疗耐受已经成为其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耐受机制可能与激活DNA损伤应答反应有关。为了保持细胞基因的完整性,DNA损伤应答通路有较为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系统,其中包括细胞周期监测点、DNA修复、转录和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各种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放疗导致的基因损伤可以诱发DNA的损伤应答,对损伤反应的应答修复功能限制了放化疗的疗效。因此,为了提高乳腺癌放化疗的敏感性,满足找准靶向
目的从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角度分析滑膜肉瘤(SS)的特征,并探讨影响S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考虑为SS的60例及可疑或倾向SS的34例患者资料,共94例。采用IHC EnVision二步法检测SS诊断中常用抗体Vimentin、CD99、AE1/AE3、EMA、CD34、Calponin、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利
目的观察含低剂量地塞米松改良VAD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将49例初治MM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23例和试验组26例,分别采用标准VAD方案和改良VAD方案进行化疗,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11.54 %(3/26)比17.39 %(4/23)]、总有效率[73.08 %(19/26)比78.26 %(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口服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将8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按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放疗组(RT组)42例和立体定向放疗联合替吉奥组(RS组)41例,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和疗效。结果RT组、RS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6.67 %(28/42)、82.93 %(34/41)(P<0.05)。RS组临床受益率78.05 %(32/41),优于RT组的52.38 %(22/42)(P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对人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体胃癌MKN-45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固定光照(激光辐射剂量为25 J/cm2,5-ALA浓度分别为0、0.25、0.50、1.00、2.00 mmol/L)、固定光敏剂浓度(5-ALA浓度为1.00 mmol/L,激光辐射剂量分别为0、6.25、12.50、25.00、
Ⅱ型子宫内膜癌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具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和病理特征,其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临床诊断率低,预后差,治疗方案仍在探索中。文章就近几年国内外对Ⅱ型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