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SSX基因检测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滑膜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角度分析滑膜肉瘤(SS)的特征,并探讨影响S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

收集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考虑为SS的60例及可疑或倾向SS的34例患者资料,共94例。采用IHC EnVision二步法检测SS诊断中常用抗体Vimentin、CD99、AE1/AE3、EMA、CD34、Calponin、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利用FISH检测SYT-SSX融合基因状态。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4例中Vimentin、CD99、AE1/AE3、EMA、CD34、Calponin和Ki-67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 %、74.47 %、36.17 %、28.72 %、17.02 %、90.43%和60.64 %。FISH结果显示81例存在SYT基因易位,其中54例考虑为SS, 27例为可疑或倾向SS,且其阳性细胞数均在80%以上。基因易位与否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复发、转移均会对患者生存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是影响S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危险系数均>1,均P<0.05)。

结论

IHC联合FISH检测SYT-SSX融合基因状态在S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是影响S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两种等温扩增方法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病毒鉴定中的应用,为利用二代测序进行病毒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了两份病原已知的重症肺炎病人咽拭子,分别采用单引物等温扩增(Single primer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SPIA)和多重置换等温扩增(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目的在乳腺癌中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和小鼠乳腺肿瘤病毒的存在,期望能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可能的靶点。方法取76例乳腺癌石蜡组织,应用PCR和巢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HPV L1、HPV16E6、HPV16E7、HPV18E6和HPV18E7, MMTV的env基因序列,并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在76份样本中,HPV L1阳性7例(9.21%),且测序后均为HPV18基因型;HPV16 E6和HPV16E
目的建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协同感染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初步探索自噬和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将IAV和SP以不同顺序感染Balb/c小鼠,观察其体重变化和死亡率,检测其肺部IAV和SP滴度、病理改变情况,建立IAV~SP协同感染动物模型。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自噬特征蛋白LC3及凋亡特征蛋白C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碘化油化学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原发或复发性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及肺转移癌患者56例,共64个病灶,肿瘤直径>3 cm,在局部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下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无水乙醇+碘化油化学消融治疗,1、3、6、9、12个月分别行增强CT检查,评价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手术时间5~20 min
端粒和端粒酶共同维持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稳定,研究发现它们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脱氧核糖核酸,维持染色体的完整;端粒酶是一种特异的核蛋白结构,可延长端粒并维持端粒稳定,与细胞的无限增殖和癌变直接相关;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既是端粒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端粒酶的限速亚单位,直接决定端粒酶的活性。进一步研究端粒、端粒酶及hTERT的结构、功能及相互作用,有助于
目的探讨S100A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Ⅰ型子宫内膜样癌及40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100A4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A4蛋白在Ⅰ型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7 %(31/65),正常组织为0(0/4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口服替吉奥联合高频热疗、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5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给予顺铂60 mg/m2+5-氟尿嘧啶600 mg/m2+白细胞介素2 300万U腹腔灌注化疗;替吉奥40 mg口服,2次/d,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连续应用2~3个周期;腹腔灌注化疗后30 min进行高频热疗,2次/周×3周。对照组27例
目的研究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伴或不伴浸润SP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进行检测,角蛋白(CK)、肌上皮标志、神经内分泌标志、增殖标志Ki-67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等。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R2基因并随诊患者。结果31例均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初诊DLBCL患者106例,患者平均年龄55.32岁,治疗前检测血清CRP水平,同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肿瘤分期及修订的国际预后指数(R-IPI)评分。中位随访62个月,观察血清CRP与总生存(OS)、无事件生存(EFS)的关系。结果106例DLBCL患者按Ann Arbor分期,Ⅰ期患者血清CRP平均水平
乳腺癌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治疗耐受已经成为其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耐受机制可能与激活DNA损伤应答反应有关。为了保持细胞基因的完整性,DNA损伤应答通路有较为复杂的信号转导通路系统,其中包括细胞周期监测点、DNA修复、转录和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各种细胞毒性药物以及放疗导致的基因损伤可以诱发DNA的损伤应答,对损伤反应的应答修复功能限制了放化疗的疗效。因此,为了提高乳腺癌放化疗的敏感性,满足找准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