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提问;趣味性;明确性;矛盾
  性;难易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2—0038—01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师生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下面,我就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结合教育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把握好问题的趣味性,寓问于乐
  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重视问题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应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好玩有趣。
  比如,教学完“圆的认识”后,巩固新知识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富有儿童情趣。实践证明,这样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提问,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使其进入积极思考的状态,最终解决问题。
  二、把握好问题的明确性,寓问于理
  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必须从问题中明确表示出来,不可含糊其词,使学生不知所措。教学时,教师要整体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在全面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提出的问题具体、明确,使学生听后能找到思维的方向和目标。
  比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板书3元、0.3元、0.03元,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3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这个答案偏离了教师的预设,教师不知如何是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提出的问题目的不明确,比较含糊。其实教师只要把问题改成:“这三个数有什么不同?是否相等?”或“这三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学生就不难回答了。
  三、把握好问题的矛盾性,以问启智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有效提问的关键。数学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矛盾,并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来揭示这些矛盾,同时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巧妙地实施导问。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一上课,教师先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圆的面积,可以直接去测量吗?学生已经学会用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去量多边形的面积,并形成经验,而曲线图形显然用数方格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所以这是一对矛盾。教师又问:“我们可不可以用学过的转化的方法,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如,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怎样转化?1.如果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相等,圆的半径与宽相等,那么长方形的长是多少?与圆的什么有关系呢?2.猜一猜长方形的面积是圆半径的平方的几倍?3.除长方形外,你还能将圆拼成学过的其他图形吗?”实践证明,先让学生将圆转化成方形,然后采用质疑法提问,解决问题用剥茧法,层层剥离,能促使学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以问促思
  教师应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认知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这三个区域循环往复,不断转化。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而是要在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知识的增长点)上,做到提的问题难易适中。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在学生自己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这样设问:“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这个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这个拼成的图形,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整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认为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表示?”这样的提问恰到好处、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编辑:谢颖丽
其他文献
化學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实验能激发学生兴趣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要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他们。例如,第一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一张白张上事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糖尿病病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掌握防止穿刺部位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在病灶或痛点周围进针,针尖不迭到痛点,但必须直对病灶或痛点,然后边按揉痛处边运针
〔关键词〕 课堂;转变;深入;文化  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4—0035—01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人们对优质教育的追求日益迫切。课堂作为学校育人的主阵地,通过创建优质课堂,达到育人的目的,是做优质教育的基础。现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梳理归纳,以求共研。  一、课堂在颠覆中起步,育人中推进,高效中立足 
〔关键词〕 幼儿教育;孩子;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4—0060—01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成了热门话题。不管是有条件的,还是没条件的,家长们都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孩子接受最优良的教育。但是,备受瞩目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孩子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吗?作为一个教师和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6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话题。而担负着这一历史任务的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
传统句法学对疑问句中的wh-成分必须进行移位、wh-短语为什么要移到[SPEC,CP]的位置以及wh-移位必须遵守的领属条件进行了讨论。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内利用OT句法对英语中的wh-
讨论了马文蔚教材《物理学》(第五版)三道例题在解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并做了适当的拓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