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新变局及其战略影响——“换班年”令朝鲜半岛充满不确定性

来源 :现代国际关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2786517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是保障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核心因素,因而一直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岁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政坛变化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反应,再度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性审视东北亚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判断这些变化将推动东北亚局势及世界局势向什么方向演变,以及思考身处变局的中国应该作出何种政策或战略调整与应对。为此,2012年1月6日,
其他文献
中日两国关系2012年9月以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目前正在蜕变为亚太地区最危险和最不确定的双边关系。作为世界经济第二和第三大国,中日对抗的持续对于地区和全球经济都将产生重大消极影响。2014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下降47%,中日双边贸易额下降5%。
中日关系近年来持续紧张。特别是安倍上台后,日本不仅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死磕”中国,还试图在中国周边构筑所谓“包围网”,致使中日关系成为亚太地区最带危险性的双边关系。作为东亚两大强国、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对抗给地区与全球和平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但随着APEC会议临近,安倍政府隔空喊话,不时发出希望与中国开展外交对话的声音,安倍尤其多次表示希望中日举行首脑会晤。安倍政府对华态度由“强硬”转向“温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安倍政府急于打中日首脑会谈牌、急于要求改善中日关
安倍第二次上台执政的两年多以来,一直遵循直接、公开向中国“叫板”、“死磕”的战略与政策,包括推行以“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等为内容的所谓“积极和平主义”;搞有意“冷落”中韩等近邻的所谓“俯瞰地球仪”外交;
当前,阿富汗政治、经济与安全重建步入加速期,地区国家随之加大博弈力度,营造有利于己的地缘环境。阿富汗未来重建何去何从,取决于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以及这些安排在2014年美国移交防务后的执行情况。有效持久地保障阿富汗重建稳妥推进,既是地区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更是它们未来应积极履践的重要职责。
当前美国内热议的“能源独立”,实质是美国内能源产量增加、需求下降共同作用下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下降。“能源独立”在美国具有很强的政治正确性,但并不现实。它反映了美国综合实力相对衰落过程中美国民众复杂和矛盾的心态及美国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的上升。在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目益加深的大背景下,追求“能源独立”有悖于国际潮流。强化相互依存。推动全球对话与合作,应成为各国维护能源安全、推动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国内热议的“能源独立”,不但难以实现,也不符合全球化大势。
迄今为止,战术核武器是美国和俄罗斯核军控条约中未曾实质触及的问题。战术核武器在美、俄核武库中占有相当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战略核武器更具危险性。在全球积极倡议走向无核世界的进程中,美、俄无法回避战术核武器削减问题。由于美、俄战术核力量在武库规模、安全作用和部署态势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双方在战术核武器定义、核查和计数等方面争议颇多,未来美俄战术核武器裁军谈判的进程将是艰难、复杂和漫长的。
尽管未来世界人口数量和人均资源消耗增长不可避免会加剧世界资源短缺,但应看到也存在着诸多平衡与抑制因素。一方面,常规资源探明储量不断增加,待发现及非常规资源潜力巨大,替代资源前景乐观;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趋缓,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替代和循环利用增加,需求也将受到抑制。本文认为,国际社会面临的资源短缺多为经济性、政治性、区域性及需求主导的市场短缺,而非资源性枯竭。解决之道在于发展经济,完善市场,提高效率,深化合作,避免政策失误。
跨阶层动员是2011年埃及抗议民众成功推翻穆巴拉克统治的前提。虚拟社交网络、反政府力量联盟及其社会支持网络是形成跨阶层动员的基础,“想象团结”是导致跨阶层动员的直接原因。但“想象团结”具有临时性、短暂性、稀薄性等特征,它没有也不能保障埃及政权更替后的政治稳定。
日本民主党对外战略在经过三届内阁的摸索后最终明确了方向。新战略不仅体现了民主党主流派的意志,也表现出对自民党政策的高度继承性,说明日本朝野围绕一系列重大问题已经形成共识。从内容看,新战略以获取政治安全利益、分享经济红利为主题,实施多元化布局,并以中美日三边对话为核心机制。新战略以一系列长波因素为基础,因而具有持续性、总体稳定性,方向不会逆转。美国因素将持续发挥推动作用,日本政局、财政状况可能影响到战略展开的节奏与力度,对华负面心理若遇偶发因素刺激或将导致脉冲式政策反弹。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1年11月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标志着美国政府20多年来对缅实施的单边制裁政策发生了里程碑式的转向。本文认为,实现双边外交关系正常化、有条件解除对缅经济制裁和加大对缅甸社会的渗透,成为美国对缅新政策的三根支柱。美国对缅政策调整受到双方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的推动,其关系正常化总体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和不确定性,美缅要建立真正的战略互信仍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