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燕楠:我们还会再来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凌晨五点左右,刺耳的闹铃声比蚊子的嗡嗡叫声更让人厌烦。但是,来自山西的抗震救灾的志愿者燕楠还是咬了咬牙,猛地坐了起来。望着帐篷里满是已经“吃饱喝足”的蚊子,燕南也懒得去“报复”它们。
   “蚊子太多了!”来灾区两天了,最令燕楠头疼的事就是蚊虫的叮咬,还有潮湿的天气。
   “因为住的是封闭式帐篷,不能点蚊香,也不能喷药,只能任由蚊虫肆虐。晚上只能蒙着头睡觉,就这样还是浑身都被咬了好多红疙瘩。由于不停地下雨,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潮湿的。地面、被子、衣服,好多人都得了湿疹,通常我们是白天出去给灾民们看病,晚上我们志愿者再互相看病。”
  当然,这一切跟此行的目的相比,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燕楠认为。
  作为山西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负责人,燕楠本身就是一位老志愿者。简单洗漱之后,再简单吃点东西,燕楠开始了一天复杂的工作。
  
  灾民们的精神面貌让我感动
  
  “大妈,您的伤口要按时换药啊,这样很容易感染的。”
  “大爷,您得注意饮食卫生啊,要喝经过消毒的饮用水,要不会生病的。”
  这是燕楠一行人在灾区最经常说的话。他们一行分了五个组,任务就是到周围的村子里了解情况、逐步排查,看看他们具体还存在哪些困难,然后分发募捐来的食品。随行的医护工作者还要给灾民们检查身体、包扎伤口、处理一些常见的疾病。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发现灾民们还是缺少主动医治的意识,他们大多数人不会主动找医护人员来给自己换药,好多人伤口发炎了,有的人伤口都溃烂了。我们看了都很着急,只能反复地劝他们。而且他们对饮食方面也不是很注意,其实早有通知告诉他们一定要喝经过消毒的饮用水,但是他们往往不在乎,这样很容易引起疾病的。”燕楠不无担心的说。
  房子倒了,亲人走了……家园毁了,但是灾民们的精神面貌却让燕楠感动。
   “ 我们这次的志愿行动主要是在农村,而农村正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差不多有90%的房屋都倒塌了。灾民们就在自己倒塌的房屋旁边支个帐篷,照常进行生产劳动。有时候,他们还拿自己种的菜给志愿者吃。虽然他们的房屋倒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没倒,这一点让我们非常感动。”
  
  年轻一代让我们刮目相看
  
  在还没来灾区之前,燕楠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就很有感触。志愿者的报名非常踊跃,在这些志愿者当中有很多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这让燕楠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欣慰。
   “大娘,让我看看您的脚。”一名年轻的医护工作人员捧起一只已经有点溃烂的脚,仔细地观察着。燕楠突然觉得很感动,平时这些医护工作人员都是很爱干净的,甚至有点洁癖,没想到现在……
  “其实以前大家普遍有一个看法,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往往很有个性,甚至很自我,不能吃苦。但是,通过这一次志愿者行动,我对他们有了一次重新的认识。”
  “发放募捐物品、维持秩序、辅导孩子学习,到处都有志愿者们的身影,而这些志愿者当中,大约有85%是青年人。年轻一代让我们刮目相看,关键时刻他们站了出来。”燕楠不无感慨的说。
  
  
  招募志愿者的行动仍在进行
  
  “我们9天时间走了三个乡镇、28个村。每探访完一户,他们都有说不完的感谢的话,但是我们听起来却感到心酸。相比他们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我们做这点事情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临走的那天,乡亲们来了,学生们来了,老师也来了。他们把燕楠一行人送出很远,嘴里还不断的念叨“能不能不走啊”。
  “我们还会回来的!”燕楠告诉乡亲们。
  回忆起在灾区度过的日子,跟燕楠同行的志愿者侯向锋感慨万分。“这9天,将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几天。这样的考验,在我一生中也许只有一次。我不会忘记这段经历,更不会忘记与队友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渡难关所建立的革命感情。”
  从灾区回来以后,燕楠和志愿者们并没有休息,第二天就照常上班了。燕楠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分析了灾区现在的情况,他认为:“抗震救灾不是一时冲动,需要有长期的准备。我们要做到在不给灾区人民添任何麻烦的前提下,去做好服务工作。”
  目前招募志愿者的行动仍在进行,募捐物资的活动也在继续。燕楠表示:“我们随时待命,随时准备再上一线。我作为一名青联委员,更是责无旁贷!”
  
  青联档案: 第十届山西省青联委员
其他文献
“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只能凭想象去关心这些受灾的孩子。可是我和他们在一起,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能在前一分钟还和你有说有笑,后一分钟就会发出尖叫,而要慌乱地跑出楼房,他们宁愿呆着帐篷里。而我要到大地颤抖的时候,才知道余震来了。” 作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射击冠军的张山,谈起这些学生她就想哭。   “这段时间我四处奔走,希望能为赈灾做点事。也许是因为汶川的地震,所以不管到什么地方,人家听说我是四
期刊
享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美誉的世界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廖昌永,最近活跃在国内各种赈灾义演的现场。他说:“支援灾区的方式有很多种,我现在能做的除了捐款,就是尽可能多的参加义演,为灾区的父老乡亲筹募更多的捐款。”  今年40岁的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那里距离5·12大地震震中汶川仅仅50公里。“我上学的时候在阿坝洲,这次的震中,是我过去上学的必经之地。看到昔日山川秀美的家乡如今变成一片惨
期刊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短暂时间里,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成都市青联文体界副主任马明宇在俱乐部四楼的办公室,度过了漫长的三分钟。那一刻,这个身经百战的原国家队“中场发动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绝望。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在赛场上铮铮铁骨的汉子,被灾难和抗震救灾的场面数次感动得泪流满面。  对于马明宇来说,现在只有两个字——“赈灾”。    慌乱恐惧三分钟里的“镇定”    “当天地震
期刊
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当我在地震灾区见到35岁的陈容、32岁的赵小容和42岁的项加萍三位失去孩子的母亲时,透过悲伤,我更加坚信母爱是世界上最大的爱,也更加坚信“品牌中国·母爱基金”的价值和意义。  5月11日,是母亲节,满街的康乃馨带着祝福向天下的母亲献上子女的祝福。这一天,有的员工为母亲买下一本《我爱你,妈妈》邮递回老家;有的在电话里为妈妈
期刊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日子,一个多么悲痛的日子,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日子!在祖国西南天府之国的土地上,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  刹那间,一排排高楼夷为平地,一个个村庄变成废墟,一座座城市因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在阵痛中昏死过去……  遇难者的手臂露在房屋的残骸中,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学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唤:“救救我!救救我!”  “太惨了!太惨了……简直是惨不忍睹。”小学
期刊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江西省青联副秘书长李超群正在办公室上班。突然,他觉得有点头晕,以为是最近工作较累所致。很快,有朋友告诉他: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他惊呆了。  很快,江西团省委下达会议精神,决定全力援助灾区人民。李超群立即组织募捐。几天后,他带着募捐到的2000多万资金和一批救援物资,以及由3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团体,急速奔赴重灾区——青川县。  5月19日大清早。火车到站时,李超群才知道因为
期刊
“地震后的第五天,我才有时间回家。一到我家楼前,我一下子就哭了。楼全塌了,一块断裂的楼板斜插在我面前的废墟一角,上面有妈妈种的小葱还绿油油的。我幻想着一切奇迹的可能爬上废墟,却看到妈妈住的房间地板都断成一块块,上面还遗有一大滩血迹。我不停地叫‘妈妈,妈妈’……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共青团十六大代表马晓燕忍不住有些哽咽。这个被火线提拔的北川团县
期刊
“我仍会时时想起那个小姑娘。” 邵连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已经从灾区回来一个多星期了,这位共青团河北省委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的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坐在办公室里,我常常会想起灾区的残垣断壁,想起那些灾民,想起我们在灾区的那些日日夜夜。”      第一批到灾区的志愿者    5月12日,共青团河北省委办公大楼。  下午2时28分,邵连明正坐在楼上的志愿者指导中心办公室办公。突然他感到一阵剧烈的晃
期刊
2008年2月6日,大年三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村民宋志永与同村的12位普通农民一起,自费包车奔赴湖南,去帮助当地人民抗雪救灾,重建电网,来回行程7000公里。被世人赞为“十三勇士”。  2008年5月12日6点左右,宋志永从电视新闻上得知汶川地震的消息,当即决定前往救援。然而,这一次宋志永决定只身前往,先打头阵。他说:“考虑到时间紧急,而且前线情况不明,所以我决定一个人先去考察一下情况,然后
期刊
地动山摇的那一刻,刘倩正走在去美发厅的路上。作为四川电视台的优秀主持人,晚上要上镜,她准备去洗头发。  突然,她有点晕。昨天是大婚的日子,忙碌了一天。大概没睡好的缘故吧,她想。接着,脚下的路开始晃。“自己的反应怎么会这么厉害?完了,我不会就要晕倒在这里吧?”刘倩回头看电视台的高楼。因为距离远,她又觉得楼没晃。此刻,她老公还在里面工作。  就在这时,路两边的楼房开始摇晃,就像风中的叶子一样,柔软而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