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连明:第一批抗震救灾志愿者

来源 :中华儿女·青联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in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仍会时时想起那个小姑娘。” 邵连明的声音有些颤抖。
   已经从灾区回来一个多星期了,这位共青团河北省委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的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坐在办公室里,我常常会想起灾区的残垣断壁,想起那些灾民,想起我们在灾区的那些日日夜夜。”
  
   第一批到灾区的志愿者
  
  5月12日,共青团河北省委办公大楼。
  下午2时28分,邵连明正坐在楼上的志愿者指导中心办公室办公。突然他感到一阵剧烈的晃动,紧接着是一阵头晕。“怎么了,这是?”
   “地震啦!”一位同事大叫着冲进了办公室。邵连明“腾”地一下站起身,“快下楼!”
  楼下的院子里早已经站满了人。“是哪儿地震了?”“是唐山吗?”人们早已经开始纷纷议论起来。院子里气氛相当紧张,人们无助地站在那儿,谁也说不清楚会不会有第二轮的震波袭来。
  此时的邵连明却相当的冷静,虽然河北属于地震多发区,但他隐约感到这次地震的震中并不在河北。
  十几分钟过去了,第二波地震并没有来临。院子里的人们已经陆续回到了楼上,邵连明也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一条新闻蹦了出来:“四川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伤亡情况不详。”
  四川?!曾经参与过多次地震灾害救援的邵连明一下子愣住了。河北距四川有几千里,如果这次地震的震中真的在四川,这将是一场罕见的大地震。职业的敏感使邵连明意识到,很快他们就可能会奔赴四川。翻开桌子上的地图,他的眼光停在了四川这块黄色的区域上。
  果然,震后当天河北团省委就收到了四川团省委的求援信。在上级部门的协调下,13日河北团省委紧急抽调了来自唐山、邢台等地的16名青年志愿人员(包括邵连明),组成了河北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稍作休整后,14日便飞往四川。事后邵连明才知道这是全国第一批飞往灾区的志愿者。
  
  “我们就是您的亲人”
  
   5月15日凌晨,四川成都。
   刚下飞机,邵连明便和队友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绵竹市遵道镇。地震已经过去两天了,这里也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几乎找不到一座完好无损的建筑。”
   一进入遵道镇,他们便开始在废墟旁边的空地上搭帐篷,同时进村入户察访灾民。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个老人躺在简易床上痛苦地呻吟着。他的一条腿在地震中被砸伤了,伤口还在流着血。然而,比这更让老人痛苦的是,他的老伴、儿子、儿媳全都被埋在了废墟中。几天来,老人早已哭干了眼泪。
  邵连明一边替他处理伤口一边安慰他: “老人家,您别伤心,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像我们这个医疗队里面有很多人都是唐山、邢台大地震的孤儿,他们现在不是也活的好好的吗?家园毁了可以重建,亲人走了我们就是您最亲的人!”
  老人早已满脸泪水,拉着他的手说:“放心吧,我会好好活下去的!”
   “在绵竹的这些天里,我们几乎天天都能遇到有类似遭遇的灾民。我们这些队员总是尽力地予以治疗,治不了的就尽快协助转运。同时,我们还针对不同灾民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让他们尽快摆脱地震的阴影。我们的口号是不放弃每一个灾民。我们的队员都是来自唐山、邢台,在我们遭受困难的时候是全国人民帮助了我们,我们懂得感恩。”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感到很骄傲
  
   “在灾区的那些日子里,我一直都被感动着。不仅为在一线参与救援的解放军战士,更为那些普通的志愿者和身受震灾的灾区人民。” 邵连明说。
  5月16日,邵连明和另外几名志愿者正在遵道镇走访灾民。他们带了很多药品,沿途一路分发,许多老百姓围过来要。也许是看见了一群人围上来,一个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小姑娘也放下了手中的活儿走了过来。但是她没有拿药品,只是怯生生地问医疗队队员:“叔叔,你们知道最新的高考信息吗?”
  小姑娘说,她是附近东记中学的学生,今年读高三。地震时她正在上政治课,学校里很多同学都被压在了废墟里,她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马上就要高考了,震区的高考是正常进行还是要延期?她不知道。
  小姑娘的问题让医疗队员们一时语塞。由于通讯不便,他们也一直没有外界的消息。但邵连明他们答应小姑娘一有消息,就会马上告诉她。
  “5月19日,我们从报纸上看到了灾区高考推迟的消息。尽管已经离开了遵道镇,但队员们还是跑了几十里的山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 邵连明说,他们不能失信于孩子。
  在灾区的十多天里,队员们的吃、住都很困难,很多人忙了一整天最后就是啃点儿方便面了事。晚上睡觉时,很多情况下是三、四个队员挤一个小帐篷睡,挤不下了就干脆睡在草地或者水泥地上。这就是我们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志愿精神。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的骄傲。真的,我想说能去四川震区救灾,是我这一生当中最光荣的事。这次地震,对于国家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于我个人则是一次人生的洗礼。
  
  青联档案:河北省青联委员
其他文献
5月16日,成都市“绿道景观” 工程实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邹相英一大早便起来了,刚从灾区回来,她依然很累。然而公司里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她。许多厂房和设备毁了,在彭州的高山花卉基地也毁了,一些家在灾区的员工也人心惶惶……  地震已经过去好几天了,但往返于成都与绵竹的那些日日夜夜仍然时时浮现在她的眼前。    “快点儿,再快点儿!”    5月13日下午2时40分,成绵高速公路。    “快点儿,再
期刊
当代艺术与大学的渊源纠葛  考察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而怪异的现象,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界所有成功的艺术家,包括那些蜚声国际艺坛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学院背景,都是从美术学院毕业的,甚至很多著名当代艺术家都是美术学院的教师,但是导致他们成功的那些创作观念和艺术语言都不是从美术学院里学到的,也就是说不是从美术学院的教材和课堂里获得的,他们要么是从某位老师的个人观念中得到启发,要
期刊
在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行动中,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行动的中国国际救援队依靠先进的科技水平,成功搜救幸存者一名,挖出遇难者四名。是继法国救援队之后,在震区第二支成功搜索到幸存者的队伍。  印尼海啸救援过程中,面对一名黝黑肤色患者的静脉注射,多支国际救援队一筹莫展。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女医疗队员却临危不乱,一针见血。  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办公室的官员这样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际救援的大舞台上,中国国际救
期刊
“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只能凭想象去关心这些受灾的孩子。可是我和他们在一起,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他们能在前一分钟还和你有说有笑,后一分钟就会发出尖叫,而要慌乱地跑出楼房,他们宁愿呆着帐篷里。而我要到大地颤抖的时候,才知道余震来了。” 作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双向飞碟射击冠军的张山,谈起这些学生她就想哭。   “这段时间我四处奔走,希望能为赈灾做点事。也许是因为汶川的地震,所以不管到什么地方,人家听说我是四
期刊
享有全球华人第一男中音美誉的世界著名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廖昌永,最近活跃在国内各种赈灾义演的现场。他说:“支援灾区的方式有很多种,我现在能做的除了捐款,就是尽可能多的参加义演,为灾区的父老乡亲筹募更多的捐款。”  今年40岁的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那里距离5·12大地震震中汶川仅仅50公里。“我上学的时候在阿坝洲,这次的震中,是我过去上学的必经之地。看到昔日山川秀美的家乡如今变成一片惨
期刊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的短暂时间里,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副总经理、成都市青联文体界副主任马明宇在俱乐部四楼的办公室,度过了漫长的三分钟。那一刻,这个身经百战的原国家队“中场发动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绝望。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在赛场上铮铮铁骨的汉子,被灾难和抗震救灾的场面数次感动得泪流满面。  对于马明宇来说,现在只有两个字——“赈灾”。    慌乱恐惧三分钟里的“镇定”    “当天地震
期刊
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就是母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当我在地震灾区见到35岁的陈容、32岁的赵小容和42岁的项加萍三位失去孩子的母亲时,透过悲伤,我更加坚信母爱是世界上最大的爱,也更加坚信“品牌中国·母爱基金”的价值和意义。  5月11日,是母亲节,满街的康乃馨带着祝福向天下的母亲献上子女的祝福。这一天,有的员工为母亲买下一本《我爱你,妈妈》邮递回老家;有的在电话里为妈妈
期刊
2008年5月12日,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日子,一个多么悲痛的日子,一个多么令人震惊的日子!在祖国西南天府之国的土地上,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自然灾害。  刹那间,一排排高楼夷为平地,一个个村庄变成废墟,一座座城市因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在阵痛中昏死过去……  遇难者的手臂露在房屋的残骸中,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学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唤:“救救我!救救我!”  “太惨了!太惨了……简直是惨不忍睹。”小学
期刊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江西省青联副秘书长李超群正在办公室上班。突然,他觉得有点头晕,以为是最近工作较累所致。很快,有朋友告诉他: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他惊呆了。  很快,江西团省委下达会议精神,决定全力援助灾区人民。李超群立即组织募捐。几天后,他带着募捐到的2000多万资金和一批救援物资,以及由3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团体,急速奔赴重灾区——青川县。  5月19日大清早。火车到站时,李超群才知道因为
期刊
“地震后的第五天,我才有时间回家。一到我家楼前,我一下子就哭了。楼全塌了,一块断裂的楼板斜插在我面前的废墟一角,上面有妈妈种的小葱还绿油油的。我幻想着一切奇迹的可能爬上废墟,却看到妈妈住的房间地板都断成一块块,上面还遗有一大滩血迹。我不停地叫‘妈妈,妈妈’……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共青团十六大代表马晓燕忍不住有些哽咽。这个被火线提拔的北川团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