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_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语文课堂大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看似能够利用课堂时间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但由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降低了教学效果。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对话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开放对话过程,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除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外,还包含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要以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为核心,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达到共鸣,以此来收获最佳的阅读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创设开放的对话过程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拥有深度的思维和丰富的思想。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众所周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马克思更是将其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以这样的方式导入,可以方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文本的阅读和学习。在对文章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爱情进行讨论时,学生难免会显得有些茫然,而且文章所呈现的只是戏剧的选段,并不完整,这更加大了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失去爱人的痛苦。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将《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采取对话策略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对话过程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开放性,不能将讲解重点全部集中在教材文章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增强阅读体验。
  二、缩小对话代沟,加强与文本的对话
  处于高中階段的学生在阅历、文化、能力方面呈现的差距比较明显,受以上因素的限制,学生群体在阅读同一文本时,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感受,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文本的内涵和魅力。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更多的学生深入把握文本精神,教师应根据高中生阅读特点,有智慧地运用对话策略,避免“假对话”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文本内容,在讲解创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巧妙设置问题的同时,为学生创设科学、有效的阅读情境,缩小对话代沟,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
  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为例,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与现如今高中生生活的时代有很大不同,所以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在思想上会与其产生很大的隔阂,如何将这种隔阂消除,使学生以最快的时间进入文本,是开展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教学前,教师可以先不急于向学生讲解文章结构,而是先从文章出处入手,当学生了解“且介亭杂文”中的“且介”来自“租界”一词后,再来理解当时鲁迅先生对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现状的情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这些对话策略的实施都是为了缩小学生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对话代沟,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对话策略教学的角度出发,学生在阅读文章时,需要对文本进行通读,然后通过对字、句、段的理解来掌握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算是做到了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此外,在对文章进行阅读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与其他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交流、沟通,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达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
  近年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加入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文字的基础上,将文本内容以更多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图片、声音、影像等,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了解文章,更有利于指导教学。比如说,在对《雷雨》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课前在网络上找到与之相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源,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和学习之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这些资源向学生播放,通过图片、声音和影像,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体验中,学生更容易让自己置身到文章的情节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这对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若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与完善。对话策略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从实践角度出发,将对话策略合理应用到阅读教学中,使其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26151)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面临着新的要求,相应教学难度也比较高,不仅仅需要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还需要关注初中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接受程度,如此必须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创新优化。微课作为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合理运用,必然可以体现出更强的实际效益,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和应用微课资源进行详细探讨。  一、课前预习中微课资源的应用   为了更好提升初中语文
目的观察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IOL)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蓝光照射猪眼杯后极部视网膜,光照强度为20J/cm^2及40J/cm^2,设空白对照。照射方式:单独光照、透过AcrySof
目的 观察bak和bcl-xl在正常培养和经bax转染后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脂质体对正常培养人RPE细胞进行bax基因的转染,筛选阳性转染的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空载体组和基因转染组.运用抗bak和bcl-xl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两种基因在RPE细胞中的表达的变化.结果bak和bcl-xl各组细胞中都存在阳性表达.bak在三组细胞中的染色光密度分
如何充分利用农村初中拥有的丰富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个现实课题。那么,在进一步探索过程中,我们运用哪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呢?  一、寻找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点  对学习充满热情,是学生产生兴趣、热爱学习的开始。如果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热情不高,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此,语文综合性学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激光致视网膜损伤后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激光致视网膜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Wistar二级大鼠,分为3组,即损伤对
文言文固然难学,同时也难教。教师想在这个板块有所突破,基本上是在自身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依然低下。新课改的雷声隆隆,却并没有在这块土地上降下多少甘霖。用钱梦龙的话说:“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依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近来,笔者尝试教学生写文言文,力图从“写”这一层面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以提高其文言
目的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翼状胬肉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p21ras的表达,进一步证实氧自由基在翼状胬肉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切除的静止期、进行期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