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文言写作尝试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固然难学,同时也难教。教师想在这个板块有所突破,基本上是在自身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下功夫,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依然低下。新课改的雷声隆隆,却并没有在这块土地上降下多少甘霖。用钱梦龙的话说:“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依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近来,笔者尝试教学生写文言文,力图从“写”这一层面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以提高其文言文阅读水平。经过实践,发现这种尝试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通常说高中生学习语文有两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要让他们用文言写作岂不是怕上加怕,难上加难?但经过初中三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对文言文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积累,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运用文言写作,应该是可行的。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趣导入,以生为本
  子曰:“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虽说高中课本中选入的文言文兼顾了知识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但是在趣味性上有所欠缺。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乏味、疲倦,没有新鲜感,体会不到文言文的简练传神、富于文采、含蓄蕴藉的特点。
  针对这个情况,我给他们讲了一些有关文言文的趣事,一个是欧阳修的故事,即“当年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记叙一下这件事”。讲到这里,我让学生自己先试一下,其中一个学生的描述是“马快跑中踩死了一条狗”,被学生认为是最简洁的答案,但是缺少了地点状语,没有完整表述原意。
  然后我拿出欧阳修的三个下属的说法,一个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个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第三个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看完之后,学生都认为第三个人的说法言简意赅。这时,我把欧阳修的说法展示出来,即“逸马杀犬于道”,看完这六个字后,全班一片哗然。
  我还跟他们讲了新文化运动时期黄侃和胡适关于文言文与白话文争论的趣闻,这些故事让学生明白了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的确很简练。为了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我还给学生介绍了大量形式各异的文言佳作,如古代大臣的上书、皇上的圣旨、曾国藩的家书、孙中山就职大总统的誓词、国共交战时前线将领所发的电报、一些楼堂馆所建成后的文言介绍,还有高考学生所写的文言满分作文,如《赤兔之死》《吊屈原赋》《珍珑》《绿色生活》等,让学生感知了文言文的典雅、凝练、微言大义等特点,也让他们明白文言文离自己并不遥远,它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文言故事的讲述和文言佳作的介绍,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探知欲。
  二、先仿后写,激发兴趣
  文言写作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初次接触茫然无助,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对此我在写作中采用了“由推到改,再到仿”的做法,让初学者“带着镣铐跳舞”,使文言写作顺利开展,学生也学有所获。
  首先,由译文来反推原文。即让学生在熟悉原文的基础上,再依照译文反推原文。这种做法如同英语中的英汉互译,它将以前古文今译这种单项、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现在的古今互译这种双向、主动的學习方式,它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积累文言知识,探寻文言现象。
  如《鸿门宴》这篇文章,有趣,故事性强,相对来说也比较浅显。我让学生先把文章读了两遍,然后给出译文,让学生根据译文还原成文言文。如文章倒数第二段“张良留谢”这一部分的译文是:“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献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学生还原为:“沛公已去,至军中。张良致歉,曰:‘沛公不胜杯酒,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在安?’良曰:‘闻大王有意责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经过反推得出的文章和课文进行比对,发现:“间至军中”,学生漏掉了“间”;“张良入谢”还原成“张良致歉”;“不胜杯杓”还原成“不胜杯酒”;“沛公安在”还原成“沛公在安”;“有意督过之”还原成“有意责之”;“置之坐上”“置之地”还原成“置之于坐上”和“置之于地”。
  纵观这些学生还原的文章,其实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代汉语中的词语不知用什么文言词语来代替,如“道歉“不知用“谢”代替,“从小路”不知用“间”代替,“责备”不知用“过”代替;第二,不明白现代文与文言文在句式上有较大的不同,文言文中省略句、倒装句等相对较多,如“沛公安在”“置之坐上”“置之地”等就包含了倒装句和省略句两种句式。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了,也基本扫清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障碍。所以,由译文来反推原文,既是一个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也是顺利进行文言写作的关键。
  其次,让学生改写。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美的叙事诗,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等,这些叙事诗带有一定的文言色彩,把它们改写成文言文,有很多词语可以保留,只须替换少数词语。这种做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不大。如粤教版必修一《静女》这篇文章,有学生就改写为“古有一女,曰静女,貌姝,性雅多情。某日,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吾搔首踟蹰。静女忽至,贻我彤管。吾说之。”
  这首诗歌改写很成功,一是把人物的出场换成文言文常用的说法,“古有一女,曰静女”;把原文的“静女其姝”“静女其娈”改用“貌姝,性雅多情”,符合文言文用法。二是用了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说”通“悦”。学生之所以改写得如此得心应手,主要是保留了原文大部分词语,如“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贻我彤管”等。这种简单易操作的改写增强了学生写作文言文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不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展开阅读。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三阶阅读法,从浅阅读过渡到深阅读,有效展开泛阅读,这样能让学生逐步唤醒阅读经验,展开自主建构,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更充实地经历阅读的全过程。  一、自理自悟,浅阅读  浅阅读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促使学生梳理初读后获得的想法,并尝试展开自主建构的活动。在浅阅读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學语文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者刘淼认为综合性学习要将语文学科作为依托,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或者学生的生活、社会生活等联系在一起,用问题作为中心,用各种活动作为主要形式,借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整体能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积极尝试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新形势给养蜂者带来机遇在我地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农民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抢市场,抓效益,扩大了油菜和花生种植面积.错开了农忙活路,又增加了收入,特别是早熟品种的
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面临着新的要求,相应教学难度也比较高,不仅仅需要提升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还需要关注初中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接受程度,如此必须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创新优化。微课作为当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果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合理运用,必然可以体现出更强的实际效益,本文围绕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和应用微课资源进行详细探讨。  一、课前预习中微课资源的应用   为了更好提升初中语文
目的观察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IOL)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蓝光照射猪眼杯后极部视网膜,光照强度为20J/cm^2及40J/cm^2,设空白对照。照射方式:单独光照、透过AcrySof
目的 观察bak和bcl-xl在正常培养和经bax转染后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脂质体对正常培养人RPE细胞进行bax基因的转染,筛选阳性转染的细胞.实验分为正常细胞组,空载体组和基因转染组.运用抗bak和bcl-xl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两种基因在RPE细胞中的表达的变化.结果bak和bcl-xl各组细胞中都存在阳性表达.bak在三组细胞中的染色光密度分
如何充分利用农村初中拥有的丰富资源,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个现实课题。那么,在进一步探索过程中,我们运用哪些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呢?  一、寻找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点  对学习充满热情,是学生产生兴趣、热爱学习的开始。如果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热情不高,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此,语文综合性学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激光致视网膜损伤后内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激光致视网膜损伤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Wistar二级大鼠,分为3组,即损伤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