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串的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36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广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愈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灵活地应用问题教学,借助适宜的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串作为问题教学的特殊形式,在如此背景下,备受小学数学教学者的青睐。文章详细说明了什么是问题串,并从引出基础问题、深化基础问题、揭示核心素养、解决核心问题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应用问题串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串;内涵;应用策略;小数乘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指导广大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动手。问题教学作为数学教学最常使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驱动学生学思结合,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尽管部分教师应用了问题教学法,但却将问题看作是独立的、单个的,导致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没有系统思维,限制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线教师经过教学实践提出了问题串教学形式,倡导在课堂上,以一系列的问题驱动学生连续思维,实现思维的跨越,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那么,到底什么是问题串呢?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何应用价值呢?要如何应用问题串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呢?这是文章需要重点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 问题串的界定
  所谓的问题串是指问题的特殊组合,包括一般基础问题和核心素养。其中,基础问题是问题串联的基础组成部分,在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核心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才能解决的问题,便于学生深度地理解所学,建构较为完善的数学认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尽管重视课堂提问,也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了问题,但是提问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造成如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教师设计的问题是以单个问题为主的,一般是就知识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直接给予点评,在点到为止的情况下,学生是无法对问题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第二,学生在机械地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其思维是固化的,一般是就问题解决问题,很少对问题背后的深层内容进行继续探究,而且,对问题的思考,一般是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层面上,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立足问题串的内涵可以看出,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围绕教学所需,主次分明地为学生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不僅可以优化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还可以使学生真正地通过问题掌握探究数学的权利,由浅入深地分析问题,透过文本感知基础知识,总结数学基本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数学思维能力,最终促进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由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想有效地应用问题串,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由易到难地设计数学问题,驱动学生发挥思维作用,逐步深入地思考数学问题。
  二、 问题串的应用
  基于问题串的内涵,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一般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基础问题和核心问题,并采取适宜的手段将这些问题有效地串联起来,驱动学生由易到难地解决一个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由浅入深地认知所学。具体地,以“小数乘法”为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如此应用问题串。
  (一)创设情境,引出基础问题
  基础问题是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有效地引出基础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顺其自然地展开对新知的探究,还可以为揭示新知本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数学本身是较为枯燥的,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在一上课就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不是那么容易的。立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笔者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用熟悉的生活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探究性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地探究新知内容做好准备。
  比如,在组织“小数乘法”教学之初,笔者先立足学生的购物经验,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小红到超市购买学习用品。超市的货架上标注:一支铅笔0.5元,她买了三支。小丽在另一家超市购买的铅笔是5角一支,她也买了三支,请问小红和小丽各自花了多少钱呢?在如此熟悉的生活情境的驱动下,部分学生会自主地联系已有的知识储备,列出0.5×3和5×3这样的算式。根据学生给出的算式,笔者顺势提出了如此基础性的问题:0.5×3和5×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它们各自表示什么呢?带着问题,学生思索“小数乘整数”和“整数乘整数”的联系,如此,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深化基础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教师提出了基础问题,接下来就需要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获取解决核心问题的经验,为之后进一步地探寻新知内容做好准备。因为小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过程中,早已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基础问题是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解决基础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驱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基础问题的深化理解。一般情况下,笔者会立足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先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接着立足学生对情境的探究情况,继续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探究,从而深化基础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比如,在组织“小数乘法”的时候,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购物情境,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得出了0.5×3这个算式。接下来,笔者会联系场景内容,明确告知学生0.5×3的意义,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0.5×3的计算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方法的时候,笔者为学生提出了如此问题:谁能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获得1.5元这个结果的呢?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连加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竖式计算的方法。根据学生给出的竖式计算方法,笔者继续提问:“刚才的几个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来获得结果,根据他们给出的方法,可以发现,他们主要使用了末尾对齐和小数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的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呢?为什么呢?”在如此问题的作用下,学生展开对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探究,理解0.5的含义,进而总结出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书写方法。   (三)归纳推理,揭示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是问题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经过综合分析才能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发挥自主性,经历数学规律和方法的推理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探寻到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核心问题,还可以积极地探寻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进而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出问题,还要驱动他们总结问题,透过问题把握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立足学生的在基础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的结论,设计归纳推理获得,驱动学生分析现象,把握规律,扎实掌握所学。
  以“小数乘法”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解决情境问题,获取了不同的方法。据此,笔者要求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对比、分析这些方法,你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共同点呢?联系已有的計算经历,部分学生可以给出如此回答:“这些计算方法归根结底都是0.5×3,得到1.5这个结果。”“小数乘法问题可以转化为连加问题,也可以转化为整式乘法问题。”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其实就是对小数乘法规律的探究,可自然而然地获取小数乘法的算理,建立对小数乘法的正确认知,为有效计算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综合分析,解决核心问题
  在经历了引出基础问题、解决基础问题和揭示核心问题之后,部分学生对新知内容建立了理解,接下来,则需要学生运用所学,解决核心问题,通过学用结合,进一步地增强理解,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由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他们总结所学,同时设计练习题,驱动学生解决。一般情况下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了数学规律之后,往往会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综合分析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如何学到这些知识的,从而建构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具体地,在学生获取了小数乘法的计算规律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在集体讨论的时候,受个性差异的影响,学生各自会给出不同的看法。在巡视的过程中,笔者引导他们对这些看法进行进一步地分析,获取统一的认知。在学生建立了知识结构之后,笔者还联系所学的内容,设计了分层练习题,鼓励学生联系自身所获得的知识,选择不同层级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学用结合,在操练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地,针对学困生,笔者设计了基础性的练习题,引导他们通过计算0.3×6=?4.5×8=?等,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运用;针对中等生,笔者除了设计这些基础的练习题之外,还要求学生将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展现出来,通过运用知识总结所学;针对学优生,则在设计基础练习的初上,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设计小数乘法计算题,在互相出题、解题中,锻炼数学计算能力。
  三、 总结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优势,灵活地应用问题串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基础问题、核心问题,帮助学生思考、探究这些问题,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建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规律,增强课堂学习质量,同时,锻炼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春.小学数学“问题引领·自主解决”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18(32):3-4.
  [2]黄一菲.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3]潘晓静.小学数学“问题链”设计要把握“三性”[J].数学教学通讯,2018(4):47-48.
  [4]罗柱森.采用参与式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中应用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5-116.
  作者简介:温飚,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我们今天讲民主,就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平等、公正、自由的环境中全面成长;就是要把发扬民主与完善法制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他同时指出,“我们今天讲科学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这其实反映了贯穿20世纪近百年来的“五四”文化精魂。早在1922年,茅盾就指出“我们的时代已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不断发展,课堂模式也变成了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为主的新模式,在新的课堂要求下,课堂导入成为开启课堂、引入学习最关键的一环。文章深入探析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提出课堂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教育;数学  一、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小学生由于年龄低,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注、爱玩爱动的情况,尤其是在课间游戏
摘 要: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性提高,进而保证教学治疗与教学效果提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导入艺术;情景教学;社会热点;悬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最强音,《道德与法治》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对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期间,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 要:在现在的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入,在小学的课堂中让乐器进入音乐课堂是能够提高学生音乐的综合素养非常有力的教学手段之一。在长期的实际教学实践中,小乐器进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教学经验,现在就写出这些经验来和讀者交流。文章就是以小乐器进入音乐课堂现如今的教学现状,这样教学方法的意义以及继续深入小乐器进入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来进行阐述,
摘要:文章以排列组合教学中的模型化探究为例研究了如何用“特征分析”“多例归纳”“图形辅助”等方式“追根溯源”,进行模型化探究。  关键词:模型化探究;特征分析;多例归纳;图形辅助  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教育是数学的再创造”,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探究活动对于他们的知识建构和学科素养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创设一系列引导式問题,形成一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使学生顺利完成数学问题的探究是一项非常值得
摘 要: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为此,文章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探讨,提出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具体措施与保证条件,把握好新教材,以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更新观念;创新思维;科学评价  中学英语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国家教委指出“外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待深化,
摘要:相较于普通形式的阅读而言,群文阅读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若能在这一过程中渗透写作指导,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文章从群文阅读,记好读书笔记;由读促写,善用写作素材;群文教学,揭示写作技巧;写作训练,对接群文亮点;信息归纳,培养写作思维五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托群文阅读,落实写作指导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写作指导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极具突破
摘 要:科学思维的培养应该成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中的“假说-演绎法”教学为例,透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训练的实施环节以及具体策略,找寻思维素养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途径,并且落实到生物课堂当中。  关键词:科学思维;优化教学;假说-演绎法  一、 “假说-演绎法”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价值  科学思维作为四大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課,涵盖内容较广,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也包括新时期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等。通过学习,能培养起小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存在内容陈旧、缺乏互动、实践活动匮乏等的问题,导致小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为此,在新课改下,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创设情境,
摘 要: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不仅需要依靠学生个人的努力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引导,还需要有较为适宜的班集体环境来帮助进行学习状态的提升。为了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获得较为明显的提升,也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同时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有一部分教师开始尝试使用“捆绑式”的小组分组学习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面貌的改进。文章将对“捆绑式”的班级管理方式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组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