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 明确目标 感悟主题 扩散思维 享受真情 回归生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逐步走进了小学低段的语文课堂。然而,由于教师对绘本的认识不够到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绘本导读活动走入了种种误区,背离了儿童阅读发展的规律,也有悖于语文教学引入绘本阅读的初衷。如何走出误区,开展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呢?
  一、关注儿童,引导激趣
  选择好的材料是让孩子爱上绘本阅读的基础。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绘本,就像是给他找了一个好的童年小伙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习惯。绘本画面精美,富有内涵,能给孩子艺术审美的熏陶,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师选择导读绘本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儿童为本位,充分考虑儿童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关注儿童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精神成长。
  二、明确目标,精细定位
  好的绘本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挖掘,并设计出不同领域的教学活动。这其中的关键点是教师在对绘本和儿童正确解读的基础上,准确定位目标,从而使绘本成为有效教学的“载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绘本内容的特点,结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对目标进行层次性精细定位,以便更有效地利用绘本的教育价值。
  让儿童在每个环节都有努力的方向,环环相扣,步步递进,使目标落到实处,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就有了更清晰的把握。
  三、引入內心,感悟主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洛姆·布鲁纳这样阐述阅读指导:一开始,教师得先为儿童读故事,慢慢地,用比较戏剧化的方式,来呈现整个作品。绘本阅读教学主要在低段儿童之间展开,这就必须抓住他们识字少、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我们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投入更多的感情读故事,用生动、夸张的手法来呈现故事,用动作、神态辅助语言来“演”故事,用预告精彩片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打开绘本一探究竟的阅读热情,使“阅读绘本”过渡到“悦读绘本”。
  四、引入情节,扩散思维
  一些绘本是靠重复的情节与句型来连接画面,构成旋复式的结构。导读这样的绘本时,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这种旋复式的结构,引导孩子们参与到推演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来,引导孩子猜想情节,让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中完成衔接。
  比如在法国经典图画书《快活的狮子》中,故事的主人公——快活的狮子不过是生活在动物园里供大多数人赏玩的一个大宠物,人人对它友好和善。笔者在导读时,便在故事的两个出人意料之处,给孩子们留足了想象的空间,一处是“刚走出家门,就碰到了动物朋友,狮子真开心,瞧!他笑得多甜呀!他一定在想:出来走走真好啊。那他还会去拜访哪些朋友呀?见面时会怎样呢?”另一处是“人们想要抓住他,可又不敢靠近他,觉得他危险极了!忽然,在狮子的背后……猜猜看,发生什么事啦?”在学生畅快地描述想象中的故事情节之后,再对照绘本中讲述的故事情节,往往让孩子们更加忍俊不禁……
  当然,不同的绘本,导读者可以寻找不同的猜读支点。有时,“猜”读可以从赏读封面开始,由封面中的图画与文字猜想故事,使整堂课弥漫想象的色彩;有时,教师可以引读绘本前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尽情猜测后面的故事情节;有时,读到绘本的留白之处,可以让他们猜一猜故事的弦外之音……
  五、图文并茂,享受真情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一本好的图画书,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其中大意。手捧绘本,机灵的小猴、憨厚的狗熊、可爱的兔子还有百无聊赖的小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一一跃入眼帘。在童话世界里,它们和孩子们一样高兴的时候眉开眼笑,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愤怒的时候暴跳如雷,烦恼的时候眉头紧锁。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熟悉的感觉一下吸引了孩子的眼球。
  因此,教师在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时一定要积极引导,要让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关注图画书中的细节,让孩子在看图中读懂故事,发现细节,感悟内涵。
  六、回归生活,健全人格
  在绘本里,虽然没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在里面,但娓娓道来的却是犹如清泉对关于情感认知以及生命哲理的洗礼。它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 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凭借着阅读,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孩子的世界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
  如:在《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我永远爱你》的阅读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了孩子的情感,激发孩子的爱心。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阅读中,让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边。在《鼠小弟,鼠小弟》的阅读中,能让孩子在听讲中会心一笑……这样,当阅读把快乐带给儿童时,就把无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财富带给了他們,就为他们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间与心灵家园。儿童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徜徉时,必定会开阔眼界,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绘本是个美丽的天使,是上帝送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多罗西怀特说过:“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最重要的书。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因此,教师在导读活动中,一定要且行且思,应忘却“主题教育”的使命,摈弃“深度理解”的习惯,淡化“功利色彩”的痕迹,灵动地运用策略,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推广绘本阅读的最终目的——让儿童在早期阅读中留下美妙的体验,并踏上快乐的阅读旅程。
  【 作者单位: 沭阳县周集中心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阐述了南京文化传播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分析了制约南京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文化传播“核心要素”、传播方式的拓展、“常态化”传播
【主题论文】  导读: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体验学习圈”模型,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国内,陶行知先生在继承和创新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无论是“体验学习圈”模型还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认知,通
与普通儿童一样,学龄前特殊儿童也好动好玩,喜欢游戏,但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相对迟缓,认知事物的兴趣较差、主动性较弱,沟通能力和社会技能也存在不足。根据这一特点,国内学者在课程开发和实践上做出了一些探索。但总体来说,分学科的较多,课程整合性较差,特殊儿童被动学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突破这一现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主题课程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  所谓主题课程就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
主持人:有统计表明,中国在版权贸易方面的引进与输出之比,由前几年的4:1扩大到2001年的10:1,这个差距的拉大,是否表明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难度越来越大?应当如何看待版权贸易
1952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特别的年份.对清华来说,这一年也有着别样的味道:历20多个春秋之艰辛而建立起的已具有世界声誉的清华由综合性大学一下变成了多科性工业大学,
江苏丝绸产业经过二十多年市场经济大潮的折腾、洗礼、整合、重组等,其结构、规模、产品以及心态、视野等都发生历史性甚或是根本性变化。针对当前各种问题、困难包括机遇、挑
江苏省如东县自2010年开始开发和应用新型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到2015年底,已初步建立了全龄新型人工饲料养蚕技术标准体系,建成了国内首个新型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