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踏脚舞的健身价值和民族文化特征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概述了宁夏回族踏脚舞的起源和发展,对踏脚舞的健身娱乐价值和文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回族踏脚舞既属于艺术范畴,又属于体育手段,踏脚舞不仅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表演性、观赏性、交融性等文化特征,而且还具有健身、健心、体育旅游开发等社会价值。
  关键词 踏脚舞 健身娱乐价值 文化特征 回族
  回族是中华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艺术文化的民族之一,在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回族与各族人民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创造了灿烂悠久的回族文明史,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间舞蹈和民族传统体育,展现了回族所独有的民族魅力,有着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宁夏泾源的回族踏脚舞是回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
  一、 宁夏回族踏脚舞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于汉唐时期的“踏脚舞”最初属于武术“弹腿”,曾在陕西渭南、西安等地回族群众中流传。当时纯属武术项目,强劲彪悍有完整的套路,回族男性青年在沐浴礼拜之前,先练习一套“弹腿”,然后再去做礼拜”。“踏脚”的流传最初是因为具有经商传统的回族群众在出门谋生时,出于安全需要,专门练就的用于防身自卫的格斗术。主要以腿和脚的协调动作来完成踏脚,故称弹腿。在唐代较为盛行,并被唐太宗李世民看中选进宫内表演从此“弹腿”这一运动在回族群众中流传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群众逐渐把“弹腿”改名为“踏脚”。至清朝中叶,清政府将大批回族群众强行分散流放,宁夏泾源县园子村回族就是当时从陕甘一带迁徙而来的。踏脚从此从专门的武术套路逐渐与回族舞蹈相合产生出具有鲜明回族特色的一种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踏脚舞[1]。其动作幅度大、竞技性强、节奏明快、任何用具都可敲击伴奏,不受场地环境影响,融武术与舞蹈于一体,是一种群传方式的民族民间舞蹈,由于无舞谱,只能在集体中学会。踏脚舞从踏脚这一回族原始武术运动形式创作演变为舞蹈形式而来,无疑,在回族舞蹈的发展史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它凝聚着很强的民族性,体现着回族人民勇敢顽强、憨厚爽朗的民族性格。它蕴藏着原始古朴舞蹈艺术的特殊魅力,已成为泾源回族祖辈相传,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自娱性很强的民间舞蹈活动。农闲时分,踏脚者相互之间你踏我躲,你攻我守,个个精神抖擞,勇猛顽强。旁观者呐喊助威,鼓掌喝彩,使单调的生活变得情趣盎然。流传在泾源县香水镇园子村一百多年历史的原始武术性舞蹈踏脚现已蜚声全国乃至世界。2007年4月,国家文化部将踏脚舞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泾源县亦指派专人对踏脚舞的相关资料进行调研、整理,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踏脚舞的传承保护工作。2009年踏脚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二、回族踏脚舞的健身娱乐价值
  (一)健身价值
  回族踏脚舞不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与回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涉及回族的生产、习俗和历史,是回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缩影,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健身与健美的效果[2]。如踏脚竞技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而且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心肺功能。而踏脚舞的表演,有平踏、后踏、后转、扫脚、裹脚、顶脚、连环脚、高转、跌脚、关后门、燕式平踏动作等[3]。一般由回族男青年表演,小白帽、白衬衣、黑坎肩、绿裤子,动作整齐,快慢有序,表现了回族人民勇敢顽强、彪悍、矫健和豪放的民族性格与原始舞蹈艺术魅力的完美结合。这种舞蹈语言的表现形式被研究者归纳为屈、伸、立、拧、摇五个动作。屈、伸是步伐的特征,立是姿态的表现,拧是拧身的动律,摇是摇头的表情。这五个动作表现的是表演者内聚力与外拓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回族人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律动,典型化地再现了回族男子的粗犷豪放和女子含蓄娴淑的性格特征。根据"踏脚舞"改编的花儿舞剧,独具韵味,以其明快的节奏、夸张的动作、浓郁的回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气质,把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力量美、动作美、节奏美。通过踏脚舞的练习,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相互协作精神,提高练习者的运动节奏感、协调性、灵敏性等,富有很强的健身价值。
  (二)健心价值
  踏脚舞的最主要特色就是自娱自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踏脚舞成为回族人民文化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自娱舞蹈,做为一种群传方式的民族民间艺术,加大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而通过“力度”“速度”和“幅度”体现出来的艺术升华和感情,使舞蹈者在舞蹈进行中得到自娱自乐和自我满足感。达到强体健心的作用。
  (三)体育旅游开发价值
  踏脚舞是回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一,踏脚舞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互动参与性是它作为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优势。不论是观看或亲自参与体验者,人人都可以从中真切地领略回族文化的真谛,了解其文化底蕴、社会文化背景与文化含量,感受到宝贵的旅游文化价值,体味回族民俗风情,获得身心愉悦,满足游客求新、求乐、求知、求动、求奇的心理。
  将文化观光、健身娱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阵容较大的踏脚舞,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应在展现民族文化特色,保持踏脚舞文化原生性、民族性、人文性的基础上,抓住旅游热的大好时机,统筹规划,突出区域性特点,注重与民族生态旅游、民族节庆相结合,打造回族文化品牌,形成回族文化旅游观光的六盘山民族文化旅游链。因此,充分挖掘和开发回族踏脚舞的体育旅游价值,对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回族踏脚舞的文化特征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
  任何艺术形式都植根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生存环境。特别是民族舞蹈与民族的历史、心理素质、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回族舞蹈也不例外,它植根于回族人民独特的生存环境中,然后又作用于这个生存环境[4]。踏脚舞作为回族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充分体现着回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特征。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是全国回族人口占比例最高的县。自1870年由于清王朝镇压回族起义, 陕甘回族被迫迁入现在的泾源后,荒绝的土地又都在偏远的地方和山沟,又缺乏必需的生产资料,其环境之恶劣,生活相当艰难。险恶的生存环境中,一方面养成了勇敢、勤劳、顽强的民族性格和奋斗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也迫使他们必须团结互助,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回族先民在清朝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下从而形成了回族在逆境中富于反抗、粗犷强悍的民族性格。其次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内部,回族踏脚舞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民族政治、经济、民众生活、人际关系、地理环境、民间文化、社会风尚、生产劳动和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情况。因此,回族踏脚舞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民族内容和民族形式,而且民族性格、心态、精神也集中凝聚在舞蹈的深层结构中,形成颇具特点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二)表演性与观赏性
  表演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得到长期流传并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表演性与娱乐性、观赏性、艺术性是分不开的。回族踏脚舞以独特的形式、强烈的动感、美妙的音乐、鲜明的节奏、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组成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无一不给观众强烈的震撼和美的感受,具有极强的美学观赏价值。由回族拳术“弹脚”的套路演变而来的踏脚舞,主要以腿和脚的协调动作来完成动作,手、膊、头等配合下肢掌握平衡,动作幅度大,竞技性强,具有浓郁的回族民间艺术特色,表演者必须着回族服饰,带有鲜明的回族舞蹈语汇,在白衣青年和绿衣女子整齐列阵中,忽然之间,平踏、背脚、飞脚、后转、连环转、扫地转、前踏后蹬、前踏后踹……你踏我闪、你攻我守,好不热闹。其次是回族踏脚舞将体育与舞蹈动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及民族个性,以深厚的内涵、民族的特色、丰富的舞蹈语汇、生动的表演而具有更高的艺术层次的观赏性,充分展示回族踏脚舞的艺术精华。
  (三)交融性
  在民族的繁荣与进步的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又要根植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当中,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升华是民族繁荣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多种民族传统文化方式交融、渗透、相互融合,形成双向结合,又是多种民族文化形式借助体育运动作为外在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5]。回族踏脚舞是回民族体育内容与回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共生共存的产物,在回族数百年的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为本民族人民所喜爱,也为其它民族人民和外国游人所钟情。回族踏脚舞不仅具有表演的艺术功能,而且还具有极强的竞技功能,具有多元化的深层文化特征,对健身娱乐,感化教育,促进民族团结与交流,培养民族情感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回族踏脚舞融民俗、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是民俗、体育、艺术的和谐统一。回族踏脚舞活动源远流长,是回民族重要的传统娱乐方式,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地域性、集体性、交融性、综合性和观赏性等文化特征,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价值和健心价值以及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相结合,既可作为群众自娱性的舞蹈节目,又可作为舞台表演性具有民族特色的节目。踏脚舞以朴实真诚的感情,勇敢顽强的毅力,丰富多彩的舞姿造型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回族人民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
  宁夏泾源园子村回族踏脚舞,作为一种特殊的动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积淀着本民族的特征、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对本民族的形成、迁徙、人居、劳动生产、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各方面都有所反映,表现出回族自强不息、不甘屈辱、勇敢顽强的民族性格、民族素质和民族意识,这些特点正是回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蕴含着原始古朴的特殊魅力,已成为泾源园子回族祖辈相传,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在回族文化体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教改资助项目[2008]190。
  参考文献:
  [1] 丁明俊.回族迁居泾源120周年纪[J].宁夏社会科学.1994(4):22-23.
  [2] 彭劲松.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8):1033-1034.
  [3] 王英楣.宁夏泾源回族"踏脚"的考察与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3):33-38.
  [4] 黄小明.从壮族舞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其特征[J].人文杂志.1980.3.
  [5] 张云涯.论武术与舞蹈的同源性、交融性、影响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3)12-13.
其他文献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其活泼爱动、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将游戏教学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为幼儿的学习及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现如今,时代在进步,科学也从青涩走向成熟,网络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网上信息数量之大,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的特点,使得
孩童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个时期进行培养,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惯容易养成,而且牢固,影响终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尽早使孩子学
1993年1月,我当选为县长,在县政府班子里是年轻人。能否不负党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带好一班人,造福全县60万人民,深感责任重大。在我刚任常务副县长不久,就遇到一个3年未解
随着Internet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着性能瓶颈、中心失效等问题,而对等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但是P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问调查等方法,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余时间参与篮球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改革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课余 篮球运动 开展  课余时间的自由安排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在一定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专职体育老师,常年从事初中篮球队教练工作,在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个人防守意识水平是足以衡量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篮球运动发展的今天,不但要重视有形技术的训练,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无形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到重要位置,有意识地在教学与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乒乓球运动因其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以及简单易行的特点一直为我国人民所青睐。特别是随着近些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乒乓球更是成为了很多人锻炼的首选运动项目,因此,乒乓球运动的健身价值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鉴于此,本文从乒乓球运动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笔者针对普通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 探讨   在普通高校中,武术选修课是一门非常热门的课程。但往往经过几节课学习后,学生就兴趣减退,学习积极性下降。更有甚者出现厌学情绪。笔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