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提高概念教学效果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q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物理概念教学,提高概念教学效果.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在概念教学中仅仅是表浅地讲解了诸多物理概念,缺乏概念教学本身应该具有的深度,减少了概念教学的科学探究过程.于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对概念的认识也就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层次上,学习方法是以记忆概念为主.题海战术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捷径”.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效果呢?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讲“弹力”的概念时,弹力产生条件的理解和弹力有无以及弹力方向的判定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探究流程如下:弹力→教师演示:拉力器、弹弓等→教师依次出示:拉力器、臂力器、彈弓、橡皮泥,并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学生观察、体验与感悟弹力的存在)→演示:(1)桌面的微小形变;(2)玻璃瓶的微小形变(学生观察几个实验的共同特征与不同点,总结归纳形变及其种类)→观看视频:撑杆跳高、射箭等(深化形变的概念,展现实验设计技巧,渗透科学思维方法.让学生体验“放大”的原理及科学思维方法.归纳: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及其特征)→图片展示:晾衣竿一端吹落在地上、碗中的筷子(展现实景:学生进行受力分析,对弹力概念的深入理解.学生总结:弹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课后活动与探究:制作简易弹簧秤,粗略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的紧密联系).在弹力概念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搭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到生产与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并自行寻找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让物理概念的构建过程成为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促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巧借实验引发认知冲突
  在学习物理概念之前,学生已经具有对物理事实的一些初步认识,往往是不科学的,但是根深蒂固的.学生头脑中已经具有的那些认识,其实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和财富.它可以成为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剖析学生头脑中存在的已有认识,巧妙借助一些科学实验,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以前的那些认识的不合理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高效学习新的物理概念.
  例如,在讲“电动势”之前,设计实验1:如图1,用一节干电池(1号旧电池),接通电键S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L1发光.实验2:如图2,在实验1中再接入一节干电池(1号旧电池)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不动,请学生先猜想,在闭合电键2后,观察到的灯L2的亮度与灯L1的亮度关系是怎样的?结果多数学生都猜想灯L2比L1要亮,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就到了,请一个学生接通电键L2,看到的现象与学生猜想的结果完全相反,引发认识冲突,接着教师引入“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前,请学生甲上讲台与老师合作演示“木球碰鼻实验”.如图3,将一个大木球用绳子拴着,一端固定在C点,系球的一端自然下垂到O点,让学生甲的鼻尖位于A位置不动,将球拉倒关于A对称的B位置由静止释放,甲紧张地闭着眼睛不敢看.甲的鼻子是否被打着?多数学生猜测会.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为什么呢?接着教师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学生主动地学习新的概念和知识.
  实践证明,巧妙借助科学实验,展示实验前后矛盾的实验现象,能够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三、重视物理概念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所举例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并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其他文献
教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对于教师而言,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味,就是生活本身,我们称之为“教学生活”.关注教师的教学生活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
近日,老河口市在各中小学正式启动“晒家风 讲家事”学习教育活动。各中小学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作文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讲述各自亲身经历的家风家训及家教故事,通过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参与,大力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积极倡导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學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文明新风。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晒家风、讲家事”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的大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中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比较困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下面研究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1.物理教学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物理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形式,不能随心所欲随便讲几个题.通常教师要有物理教学计划,一个学期或一学年要讲多少次课,何时安排,做到心中要有数.  2.物理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物理教学不能仅停留
期刊
策划组织丰富多样的学科教研活动,探索与新课程背景相适应的新的教研工作模式,不仅是各级教研员必须履行的一项岗位职责,也是教研员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在追求创新教研活动方式
父亲和母亲之间总是话很少。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题记  日复一日,他们之间的对话翻来覆去,都是毫无新意的那几句——“路上小心。”“嗯。”“今晚想吃什么?”“随便。”“明天想吃什么?”“你定吧,我都行。”既枯燥又乏味,寻不到一丝生活情趣。  他们不过情人节,更不懂得不同数量的玫瑰代表的相应花语。他们不过结婚纪念日,不吃烛光晚餐。他们不太
期刊
近日,英山县教育局召开实施“快乐教育”启动大会。据了解,该县实施“快乐教育”坚持做好“1234”:即坚定一个目标,要让快乐教育在全市有地位、全省有影响、全国有声音;要主抓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工作,特别要让教师有地位感、有安全感、有归属感、有成就感、有幸福感;突出三個方面的工作并打造成特色,即抓好课堂改革和课程改革,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开展实践活动;重点实施四大工程,即实施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校长工程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解题模式有自己的经验,其中喻平教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了四种解题教学模式:认知建构模式、自动化技能形成模式、模型建构模式、问题开放模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认知建构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促进作用.认知建构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提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最后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主动建
期刊
与教育发达国家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就黑龙江省工科院校人文课程设置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
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困扰了科学界几百年,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于光是波或是粒子的解释存在相互不协调。直到20世纪20年代“波粒二象性”的提出,关于光本质问题的争论才告一段落。目前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被科学家普遍认可的观点,这一论断可以解释很多光的现象。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种物质同时具备波和粒子的特征,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波粒二象性这么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探索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早期的牛顿、惠更斯对光
在数学学习中,待定系数法是常见的数学方法,也是重要的数学方法.一般来说,用待定系数法解数学问题时,它的结论是未知的,但结论的结构是可以判断出的某种确定的形式.在这种确定的形式中,只要求出其中一些关键的系数,问题的结论就求出来了.这些关键的系数叫作待定系数,这种解题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解数学题的步骤:①确定所求问题含待定系数的解析式;②根据恒等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或消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