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成乡村振兴生力军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江西赣南,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是热血青年,身着戎装,在国防事业中建功立业;脱下军装回到地方,恪守忠诚,甘于奉献,勇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一張张黝黑的脸上,写着坚毅;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充满力量。身上有泥土、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这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兵支书”。
  乡村振兴“领头雁”
  2016年,宁都县竹笮乡侧排村“大老板”崔春林,舍下手头年创利税200余万元的公司,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一时间大家不解,有人说他图个新鲜劲,更有人说他干不过一年。
  有着16年兵龄的崔春林,面对闲言碎语不争辩,而是铆足了劲,决心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崔春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上任不久,他认真分析市场,瞄准时机,率领村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养业。经过4年多的努力,全村种植脐橙2500亩、大棚富硒蔬菜300亩、白莲150亩,养殖三黄鸡80万羽、生猪3000头。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万余元,平均增收40%以上。
  今年1月,崔春林不负众望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没来得及歇歇脚,他就马不停蹄跑项目、争资金,拓宽县城外环路至侧排村公路6.3公里,新修县城至村组公路1.6公里,村民们把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入省内外市场,打通了富裕之路。
  在信丰,也有一名和崔春林一样有胆识、有干劲,从创业之路转战乡村振兴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叫袁德喜。
  21世纪初,信丰全县掀起开发种植脐橙的热潮。该县油山镇长安村退役军人袁德喜也从中淘得人生第一桶金,并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脐橙种植大户。2015年,袁德喜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大伙的眼里充满了致富的期盼。
  为改变家乡面貌,袁德喜不顾家人反对,自掏腰包3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争取上级支持,修道路、兴水利,让每个村组修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自来水。村容村貌改变后,袁德喜一鼓作气,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领全村发展脐橙产业2000亩,长安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脐橙专业示范村”。他还结对帮扶贫困户,毫不吝啬地把脐橙苗赊给他们。村民们腰包鼓了,家家盖起了砖瓦房,村民们逢人就夸:“袁书记是我们的致富带头人。”
  在赣南大地,还有许多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兵支书”。经过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锻炼,他们俨然成为赣州市乡村振兴战场上的生力军。截至目前,赣州市在村(社区)“两委”任职的退役军人共有2599名,同比去年增加12%,其中有生产经营特长的464人,农业科技特长的217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643人,在“两委”委员中占比16.2%。
  服务群众“贴心人”
  “村里的旅游项目二期马上要动工了,我得向镇里再争取机会。”今年35岁的曾强是全南县城厢镇镇仔村人,因在部队服役长年风吹日晒,浑身黝黑,人送外号“黑强子”。
  2018年,曾强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辞去大城市公司主管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担任镇仔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通过“抱团”江禾田园和攀岩小镇现代旅游业,使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兵支书”们扎根基层耐得住、做得实、搞得活,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上犹县安和乡富湾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民聚众滋事之风盛行。
  2017年,退役军人康宽军临危受命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重任。面对“烂摊子”,他没有退缩,选出一批办事公道、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成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紧接着,推动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规范党组织生活,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借鉴部队管理制度,康宽军定下规矩并带头遵守:常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强化理论学习;重大事项按照党支部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增强公信力;党员带头参加家庭卫生评比、孝老爱亲评选……
  持之以恒的党建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党员作风和百姓的言行,久而久之,富湾村民风持续好转,干群个个充满活力。军民连心桥竣工通行,“孝老食堂”赢得群众好评,“先锋银行”引导社会正能量,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后进村一跃成为先进村。
  据统计,赣州市现有退役军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有中大专以上学历的358人,占“兵支书”总数55.6%;兼任乡镇干部的56人,有村干部经历的924人。一大批学历高、任职经历丰富、能力突出的退役军人充实到“兵支书”队伍中来。他们牢记宗旨、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带领村民发展多元产业,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小康生活。
  攻坚克难“排头兵”
  家中衣柜里,女儿刚买的新大衣静静地挂在那里,流露出对他的依依不舍;办公桌上,两本鲜红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夹,诉说着浓浓的干群情谊。
  于都县马安乡溪背村退役军人、村委会主任郭冬生,一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每天工作超12小时。2020年1月28日深夜,郭冬生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永远离开了他挚爱的村民和热爱的事业。噩耗传来,村民们悲痛万分。
  郭冬生长期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口袋里常揣着一些药丸。“这次值守我们都劝他不要参加,可他总说自己是老兵,是老党员,关键时刻怎么能后退!”溪背村党支部书记谢庆连,忆起往事难掩悲伤。
  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山林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兵支书”们闻令而动、勇挑重担、身先士卒,把最艰巨的任务扛在肩上,成为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兴国县江背镇高寨村党支部书记凌太健,是退役军人党员先锋队的发起人。2019年6月,兴国县遭暴雨袭击,江背镇13个村连续发生山体滑坡、路面塌方等灾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险时刻,凌太健挺身而出,牵头组建退役军人党员先锋队,带着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山体塌方事故现场,转移受灾群众60余人,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神”。
  现年48岁的钟连辉,是安远县天心镇心怀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6月,心怀村发生特大洪水,村民谢某一家4口被洪水围困。危急关头,钟连辉不顾滔滔洪水,一次又一次地跃入水中,最终将他们转移至安全地带,展现了一名退役军人冲锋在前的英雄本色。
  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近年来,赣州市涌现出了抗疫先锋郭冬生、邱宝来,抗洪抢险先进典型钟建平、王荣辉,心系百姓幸福冷暖的彭敏、王馨贵、黄海林等一大批优秀“兵支书”。
  拳拳报国心,悠悠报国志。红土地上的“兵支书”始终牢记为民初心、肩负发展使命,彰显了接续传承的红色力量。
  (来源: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邵猷芬
其他文献
随着旧改代替棚改,从“十四五”开始,大面积出现拆迁户的情况将会消失。为探索新形式下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大做美铜鼓县中心城区,弥补带状发展规划框架太长的县域发展短板,从而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笔者对铜鼓县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高质量提升铜鼓老旧小区“颜值”与“内涵”,提出了几点想法。  铜鼓县老旧小区改造基本情况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期刊
初秋,走进宜春市上高县塔下乡田北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树木小草焕发勃勃生机,整个村庄呈现出一幅安逸祥和的美丽新农村图景。  田北村位于上高县城南郊、锦江河畔,全村共有农户488户1822人。这个人均耕地不足0.3亩的村子,却家家户户住进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  一直以来,田北村村民以务工、种植蔬菜为主。后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从事建筑、运输
期刊
时下,走进江西万尚会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就犹如进入到了一个花果山、一个果品园,杨梅、蓝梅,茶叶、油茶,种植业、养殖业……一项项的产业,一个个的品种,在这里集结,在这里安家落户,组成一个方圆数里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白肚,草尖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时,一阵阵的汽车声、摩托车声、三轮车声早已划破了这里的宁静。杨梅园、蓝梅园、花卉园、茶叶园……处处闪烁着衣着鲜艳的人群,在园务
期刊
今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广西、贵州等6省(自治区)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东西部协作决策部署,高站位扛起政治责任,高标准完善工作体系,高效率优化帮扶机制,紧紧围绕“兴产业促消费”工作要求,创新开展粤桂粤黔协作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多措并举推进消费帮扶,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8月
期刊
2020年,九江市柴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万众一心、砥砺前行,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区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3617户9756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以来,柴桑区赓续脱贫攻坚精神,重点抓好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五个衔接”,建设全面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自然生态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和谐有序之美
期刊
大余县以列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两项“国字号”试点为契机,按照“系统集成、协调高效”的理念,坚持以“治”促“改”,“治”“改”一体,深入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较好成效。全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大余县召开,大余县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单位。  建章立制,打造“规范宅改”  大余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宅改工作,既把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又把它作为一项民
期刊
近日,行走在赣县区阳埠乡新联村,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翠,蜿蜒的村道通往茂林修竹荫映下的村落。栋栋农民新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山岭之中,高高的移动信号塔,直插云天。你如果向村民打听这一切变化,他们会告诉你,这些成果的取得,“大村长”功不可没,“大村长”就是赣州市赣县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刘志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服务群众  2018年10月,一场如火如荼的“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
期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头,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迈出新路头。党的富民政策露了头,亿万农民个个有奔头。国税免征到田头,扶贫帮困到户头。新型合作医疗到人头,晚年生活个个有靠头。百姓生活人人过上好日头,举国上下歌颂党的好领头。”“党的政策是春风,吹得人心暖融融,吹得山清水又绿,吹得小康日子红。”这些流传在乡村闾巷的歌谣,生动而又形象地赞美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广大农村蓬勃发展的欣欣向荣景象,是亿万农民的心灵
期刊
坐落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脚下的温汤镇水口村,是个美丽的小村落。这里道路干净,种满鲜花,村庄内的赣西夯土老屋建筑群保存完好。村里不仅有无人售卖点,还有庭院咖啡馆,融合田园风光与民宿用餐体验的“日落晚餐”,一经推出便受到很多年轻游客的追捧,常常一桌难求。  这些新鲜点子,都来自村里的大学生专职村干张拯。他年纪不大,经历却很丰富。大学毕业后,他用了9年时间,实现儿时环游世界的梦想,之后选择回到家乡,发展
期刊
资溪县融媒体中心张银华同志从2017年7月担任高阜镇莒洲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以“当有情怀的扶贫干部、做有温度的扶贫工作”为座右铭,用实际行动“做贫困户的贴心人、做留守老人的守护神、做传统古村的宣传员”,通过精准施策,实现整村贫困户提前脱贫,带出为民团结的村班子,发展了集体经济,推进了文明实践活动,山区古村从基础设施到乡风民俗发生了巨大改变。张银华先后被评为高阜镇优秀第一书记和资溪县“四进四联四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