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沐浴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沐浴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分析防护措施,确保新生儿的沐浴安全。方法 把我院1000名新生儿分为A组、B组、C组三组,A组:由专门的护师带领严格按照沐浴流程以及隔离消毒规章制度执行护理措施;B组:常规沐浴护理;C组:不进行沐浴,观察三组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A组与B组对比除皮肤感染外其他部位的感染数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对比可得,皮肤感染以及合计感染的人数比较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的沐浴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是解决沐浴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频率、改善新生儿护理工作效果有显著的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沐浴护理;沐浴医院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1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我院100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A组、B组、C组,A组340名,男178名(52.47%),女162名(47.53%);年龄1-5天,平均年龄:(2.1±0.8)天。B组300名,男163名(54.12%),女137名(45.88%);年龄2-6天,平均年龄:(2.0±0.7)天。C组360名,男191名(52.99%),女169名(47.01%);年龄1-5天,平均年龄:(2.2±0.9)天,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沐浴护理方法
  1.2.1 A组对沐浴护理的安全进行强化管理,由有经验的护师带领组成沐浴护理小组,在沐浴过程中完全按照接、洗、穿、核对等标准流程进行,同时要求配备消毒隔离的相应装备,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1.2.2 B组实行常规的沐浴护理,要求不严格。
  1.2.3 C组不进行沐浴护理。
  1.3 操作 沐浴前,准备好衣服、浴盆、浴巾、消毒棉签等必须物品。沐浴时,调整室温为27℃左右,水温为38℃左右,操作人员要洗手,戴手套,并用护脐贴保护肚脐部,沐浴动作迅速,时间尽量控制在五分钟内,沐浴后,用干燥、干净的毛巾擦拭皮肤,最后要对肚脐部的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1]。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不同感染部位统计比较 三组不同感染部位统计比较,见表1。
  由表1可知,A组与B组对比除皮肤感染外其他部位的感染数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对比可得,皮肤感染以及合计感染的人数比较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新生儿沐浴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操作,在沐浴护理过程中如果没有系统有效地进行操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因此我院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探析,并据此制定一些研究对策。
  3.1 新生儿发生烫伤或是着凉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结构发育不完全,抵御温度变化的能力相对较低。沐浴时需要调节室内温度在27℃左右,保证空气流通,采光较好,同时沐浴前要准备好衣物防止由于操作衔接上的耽误而引起的着凉。调节水温为38℃左右,操作者要用手腕或是肘部试一试水温防止婴幼儿的烫伤[2]。
  3.2 新生儿发生窒息 在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护理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规范,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吐奶,这是因为吃奶后一个小时内沐浴,或是沐浴体位不对而发生的呕吐倒吸等[3]。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严格执行沐浴流程,加强健康宣教,以及对新员工进行培训防止出现上述问题
  3.3 新生儿的医院感染 在新生儿的沐浴过程中,未能做到每个人有自己的浴巾等物品且消毒不够以及母婴同室的管理模式的普及导致医院感染越来越多。由我院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A组、B组的感染数要低于C组,沐浴护理是解决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沐浴对于婴幼儿的皮肤感染的避免要远远强于其他部位的感染,强化沐浴、普通沐浴以及未沐浴的新生儿对比可以发现,皮肤感染的发生频率下降显著,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沐浴护理过程中,若操作不当会有很多安全隐患,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因此探析安全隐患,制定防护措施非常有必要。笔者认为新生儿的沐浴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是解决沐浴护理过程中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频率、改善新生儿护理工作的效果有显著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国群.新生儿沐浴的强化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8):64-65.
  [2] RothTL,Sullivan RM.Examining the role of endogenous opioids in learned odorstoke associations in infant rats[J].DevPsychobiol,2010,48(1):71-78.
  [3] 张润红.沐浴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39-4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8例急性胃肠炎伴中度脱水的留观患儿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通过护理治疗,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穿刺患儿总有效率78.57%(33/42);对照组静脉穿刺患儿总有效率66.67%(28/42),观察组治疗效
期刊
【摘要】 目的 评估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校2011级到2012级80名护士学生,选取2个普通病房作为试点教学研究。将8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其中实验组教学方式是常规带教法,对照组教学方式是院校合作型教学与经验学习法。对两组教学方式应用效果以及学生满意度进行分别评估,并统计分析。结果 对照组学生各项成绩优于实验组。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80例初产妇施行全程心理护理实践。结果 经过人性化护理后,初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与剖宫产率均下降。结论 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施行人性化护理,对产妇的顺利分娩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取得最佳疗效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产科;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71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结果 死亡8例,其余病例好转出院。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提高生存质量,对降低致死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老年心肌梗死;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6 文章编号:1004-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针对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干预,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为34.81±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收治的150名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老年肺结核患者各75例。对照组的患者只做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心理护理。记录两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焦虑、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观察组通过心理护理,使患者的这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1年1月份到2013年1月份收治的110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身体状况及其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调查,了解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优良率上分别为95.5%和7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胆囊切除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5月,将胆囊切除病人16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传统组,康复组在围术期制定和执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情况。结果 康复组术后排气时间(10.33±2.14)h,开始进食时间(24.26±3.36)h,首次排便时间(40.33±3.68)h,住院时间(7.05±2.1
期刊
【摘要】 实训教学首先要从实训教师做起,教师操作的规范程度对学生影响很大。护理实训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和技能。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训教学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实训教学;实和型人才;途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
期刊
【关键词】 PICC;多发静脉血栓;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15-01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穿刺技术,因其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带管时间长不影响日常生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肿瘤化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