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想说爱你也容易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fyl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中学教历史,那实在是“校长不疼,学生不爱”,历史课多被看作是“副科”、“小科”,领导不重视,学生不积极,再加上历史课程涉及的领域广,出现的人物国家多,跨越的时间长,内容繁杂,不易记忆,且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遥远,令许多学生觉得学好历史困难重重,无从下手,只能望“史”兴叹——历史,“想说爱你不容易”!
  其实历史本身是生动的,问题出在老师身上。我认为历史课堂要充分展示历史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务之急,于是在历史教学中我开始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积累了一些方法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故事激趣。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段,爱听故事。初中历史中所涉及的历史风云人物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许多都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而教材中往往只是个梗概,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将历史知识糅进故事情节之中,加入细节刻画,增加曲折的情节,合理的补充,把史实故事化,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去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例如,讲“大变革时代”,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突出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七国中最彻底、成效也最大的一次变法,我在课堂上穿插讲了“商鞅南门立木”和“商鞅将唆使太子犯法的两个师傅治罪”的故事。这两个故事表现了商鞅取信于民、坚决实行新法的决心,也表现了他不畏权贵,同旧势力作斗争的可贵品质。这样,学生对商鞅变法的意义,就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角色激趣。对于比较枯燥的陈述性历史知识,学生不感兴趣,也难以弄懂,教师可让学生扮演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角色,充当历史的“当事人”,体会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历史人物为什么只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生动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体会历史事件的深刻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心情。学生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展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学习历史的兴趣、探究的意识更会油然而生。比如讲《张骞通西域》一课时,就可根据教材中的插图组织学生扮演张骞踏上西行的漫漫征途前向汉武帝告别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去设计张骞与汉武帝的对话,去感受张骞的坚定、忠诚和伟大。这样,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印象。
  3.诗词激趣。历史课的许多教学内容可以和一些诗词联系起来。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现实主义的篇章,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信息,这些诗歌能为教材补充生动形象的史料,可以艺术地诠释历史现象,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讲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时,引用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非常形象地展示出一幅荒寂凄凉、残破不堪的景象,同时也为我们讲述曹操后来为发展经济而采取的措施等内容作了铺垫。除此之外,如杜甫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则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开元盛世的景象。这些古诗佳作,增添了历史的真实感、形象感,读之令人似乎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诗歌恰当地引入历史教学中,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从而让他们感到历史不是写在书本上呆板僵死的文字,而是活生生历史事实的真实记录,使其不仅掌握了历史基础知识,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4.热点激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时政热点问题和历史相关,完全可以成为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题材。教师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结合时事热点,让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贯穿古今,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同时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我就联系这一两年来日本领导人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事,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参拜靖国神社不单纯是本国内政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日本对待那场战争的态度,更直接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同时也认识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重要性。因此,利用时事热点联系历史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正义感,使之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感到历史和现实是密不可分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影视激趣。历史的特点是过去时,过去的历史不能重现,而许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却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历史的真实,绘声绘色地展现了历史画面。选择一些与历史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影片及时播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不仅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教学的容量,又使历史课变得活泼生动,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述中国近代史《禁烟运动》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林则徐》,它形象地再现了鸦片大量输入给中国带来的无穷灾难,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林则徐为了民族利益,不畏强权,坚决禁烟。看完影片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讲解和引导,“禁烟运动”的整个过程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同学们大多能清楚记忆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在心灵深处受到人物的强烈感染,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6.活动激趣。历史活动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通过有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春秋战国群雄混战,留下许多的典故,我们今天用的很多成语都是来自这个历史时期。在讲完这段历史后,可组织一个故事会,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找反映这段历史的成语,并以故事的形式向同学讲述。学生非常积极,“远交近攻”、“鸟尽弓藏”、“滥竽充数”、“奇货可居”、“老马识途”、“一鸣惊人”、“纸上谈兵”、“负荆请罪”这些精彩的故事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巩固了课本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同学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组织手抄报、辩论会、演讲会、朗诵会、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等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历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的“导火索”。只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把单调枯燥的历史课堂与学生们的兴趣紧密相联,就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学生就会高兴地呼喊:“历史,想说爱你也容易!”■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论语》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知道《论语》与我们息息相关。  2.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并了解有关《论语》、孔子的资料、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论语》  (播放《论语》歌曲)  1.同学们,刚刚那首歌好听吗?歌里唱了些什么?  
期刊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这样评价李清照:“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然而李清照给我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淑女,而作为老师给学生灌输的也是一个只知唉声叹气,一心只做闺中词的才女。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李清照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她其实还有更加丰富的一面。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家庭环境的熏陶,造就了她的叛逆性格。父亲李格非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学者,母亲是状元王拱元的孙女。父母的纵容造就了李
期刊
爱情,人类生存中希望的花朵,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作家艾米莉于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比起她的姐姐夏洛蒂同时出版的《简·爱》的境遇,简直有天壤之别。《简·爱》一出版便声名鹊起,《呼啸山庄》面世却遭到冷遇,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严厉指责:这部“可怕”、“恐怖”的作品简直可以叫“枯萎山庄”,哪里有美好爱情的描写呢?  是的。先不说那种莫名其妙的艺术结构:既不像《简·爱》的以平铺直叙为主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工能力、记忆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探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实阅读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到学生的心智活动。而这样的心理和智力行为,包括了多个层面,即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提取信息。阅读对语文
期刊
习作是学生练习性的写作,是学生自己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体验、领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这是学生习作的本质。只有抓住这一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作文教学的种种羁绊,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进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阅读,写作的基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改交流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读本》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一种语感,那么学生说话、阅读、作文就会产生一种质的飞跃。由于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语文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语文读本》。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是一个值得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艺术课,它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甚至神秘莫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外,还要求教师用艺术的方式把一篇文章的艺术内涵展现出来,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浇灌他们含苞待放的艺术之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是一种突出形象化特征的感官性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正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期刊
摘 要: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学会学习 浓厚的兴趣 课堂 学习习惯与方法     学会学习,是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里,重要的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写景作文,是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写作课题。其实,我们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课本中的写景散文,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写好写景散文,我们应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观察景物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风景,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景宝库。要写好它们,首先要细致
期刊
目前,“学困生”的存在成为一种较为普通的教育现象,“学困生”的教育转化也已成为教育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班主任是学校中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既是学校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又是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进行班主任工作的策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我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