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景可待精心绘,情由景生韵味长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写景作文,是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写作课题。其实,我们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借鉴课本中的写景散文,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写好写景散文,我们应选择一个较小的角度,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致观察景物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风景,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景宝库。要写好它们,首先要细致观察。认真观察那些最能反映风景特征的地方,不能满足于一般的了解。观察时要注意:
  1.多角度地观察。像摄影师一样,一会儿把镜头摇远,一会儿拉近镜头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2.有顺序地观察。注意风景变化的全过程,细致入微地观察变化的每一个细节。按照观察的顺序行文,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用鼻闻,用手触,借助五官的功能,就容易捕捉到风景的特点,使其跃然纸上。
  
  二、抓住景物特征
  
  景物特征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独特之处,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将景物写得栩栩如生,如见如闻,情寓其里,意蕴其中。我们可从以下方面抓住景物特征:
  第一需具备时间性。“岁有其物,物有其容”,四时之景不同,其形貌也有别。笔下之景,首先要有季节概念。朱自清的《春》中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将春雨的细密轻盈之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梁衡的《夏》中写大地:“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抓住了夏天太阳炙烤的特点来写,突出了夏天的时间性。我们写“春天的风景”,同样要体现春天的时间性,描绘只属于春天的那些景物。
  第二需表现空间感。景物所处的地域不同,特征也颇见差异。老舍写《济南的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世界各地的冬天并非千地一律地刮风、下雪、阴冷。济南的冬天不像刮大风的北京,也不像阴冷且看不见日光的伦敦,济南的冬天有着自身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的观察点不同,景物呈现的姿态也大相径庭。柯蓝在《飞红滴翠记黄山》中描写黄山:“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这是从高空俯视的角度的观察。“放眼望去,群峰起伏,云海翻涌,山峰若隐若现,就像航船、岛屿飘浮在汪洋大海上。”这是作者登上天都峰顶平视所看到的景色。一远一近,巧变角度,多层次地写出黄山风景的独特优美。
  第三需确立心理观察点。“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只有涂抹上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才独特鲜明。如西晋五胡之乱,过江避难的士大夫们曾经相聚于南京的新亭游赏山水,饮宴间有人喟然长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为什么风景依旧而山河不同了呢?是观察者满腔的哀伤与无奈的主观情感使然。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流落江湖而写作《春望》,其中一联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与鸟为什么这样惨淡?也正是作者胸中奔涌着忧国忧民的情感波涛所致。朱自清的《春》则不然:“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其间花色明艳,鸟声和悦,则是因为作者心中燃烧着对春浓烈的赞美之情,才尽选暖色的文字,作如此多彩的描绘。
  
  三、融入自我情感
  
  写景要情景交融。文章本是无情物,要让读者感动,作者必须注入真情实感。朱自清对春花的描绘,把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于字里行间。由于感情的倾注,这些花仿佛变成了富于情感的活灵活现的小生物,画面因此也抹上一层浓郁的抒情色彩。所以,倾注情感,由心而发,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
  情与景在文章里通常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写景时,要做到所描绘的画面能与要抒发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而脑海中闪现出少年闰土的美好形象时,则为“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景物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悲喜分明的感情。以景传情,情景交融,有力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其他文献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角色的改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宽容的教学气氛,为学生搭建自由和谐的空间,个性飞扬的舞台。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
期刊
康保县位于河北省最西北部,东、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与张北、尚义、沽源毗邻,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凉爽,是全省光照时间最长的县份。地处冀蒙结合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阴山穹折带,俗称“坝上高原”;张库大道穿越县境,是通往内蒙的交通要塞,在沟通冀蒙商贸流通中发挥着桥头堡和集散地的作用。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康保丰富的农业资源,一眼望不到边的优质草场更促进了康保规模化的畜牧业发展。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对《论语》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知道《论语》与我们息息相关。  2.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论语》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论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并了解有关《论语》、孔子的资料、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论语》  (播放《论语》歌曲)  1.同学们,刚刚那首歌好听吗?歌里唱了些什么?  
期刊
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这样评价李清照:“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然而李清照给我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淑女,而作为老师给学生灌输的也是一个只知唉声叹气,一心只做闺中词的才女。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李清照的成长经历,就会发现她其实还有更加丰富的一面。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家庭环境的熏陶,造就了她的叛逆性格。父亲李格非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学者,母亲是状元王拱元的孙女。父母的纵容造就了李
期刊
爱情,人类生存中希望的花朵,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英国作家艾米莉于1847年出版的《呼啸山庄》,比起她的姐姐夏洛蒂同时出版的《简·爱》的境遇,简直有天壤之别。《简·爱》一出版便声名鹊起,《呼啸山庄》面世却遭到冷遇,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严厉指责:这部“可怕”、“恐怖”的作品简直可以叫“枯萎山庄”,哪里有美好爱情的描写呢?  是的。先不说那种莫名其妙的艺术结构:既不像《简·爱》的以平铺直叙为主
期刊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手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工能力、记忆能力这三个方面着手,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探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必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实阅读是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到学生的心智活动。而这样的心理和智力行为,包括了多个层面,即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贮存信息、提取信息。阅读对语文
期刊
习作是学生练习性的写作,是学生自己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身边的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体验、领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这是学生习作的本质。只有抓住这一本质,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作文教学的种种羁绊,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促进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一、阅读,写作的基石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一次语文教改交流会上曾说过:“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读本》是一个语言积累的过程,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形成一种语感,那么学生说话、阅读、作文就会产生一种质的飞跃。由于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语文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语文读本》。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读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是一个值得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艺术课,它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甚至神秘莫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外,还要求教师用艺术的方式把一篇文章的艺术内涵展现出来,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浇灌他们含苞待放的艺术之心。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教学是一种突出形象化特征的感官性教学。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正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那么,如何使用多媒体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期刊
摘 要: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会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学生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会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学会学习 浓厚的兴趣 课堂 学习习惯与方法     学会学习,是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习:内在的财富》一书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里,重要的
期刊